略论“九.一八”后吉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

2019-12-10 06:30崔天一
时代人物 2019年15期
关键词:警察署磐石吉林

崔天一

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随后大批日军开始进入东北并建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而最先建立的就是吉林日伪政权,作为伪满洲国核心地带,吉林地区产生的矛盾也最为激烈,吉林军民与日伪残酷的镇压相周旋,开展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

    1. 吉林伪政权的建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密谋了一场炸毁日本自建铁路栽赃中国的好戏,并以此为契机发动了侵华战争,随后大批日军开始进入东北,一路南下占领安东、本溪、辽阳、营口、抚顺、铁岭、四平等重要城市,并逐步开始全面侵略东北。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个月,“满洲国自治指导部”就其在东北的统治形式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建立由中国人统治的政权,但是需要不同于现有的中国政府;二是由日本人自己进行统治。然而“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武装反抗愈加强烈,因此日军通过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以掩人耳目,建立了一个国防和外交由日军控制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而最先建立伪政权的就是吉林。

    1. 日伪对吉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镇压

    吉林伪政权建立后,日伪统治者就在吉林地区进行了全方面的殖民统治,建立“伪满洲国”军警制度,并“采用中国历来之保甲制度”,对基层民众进行严厉的看管。1932 年9月和11月先后颁布了《治安警察法》、《暂行惩治叛徒法》和《暂行惩治盗匪法》,次年12月又以赦令第96号公布《暂行保甲法》,日伪一方面利用伪立法机关制定了一系列的反动法令,同时不断强化专政机器,在吉林地区设立警察厅,各县设警务局,局下再设警察署,署下基本有三个分驻所或派出所。为适应统治区抗日情势,日伪不断扩充警务科机构,如1936年伪蛟河县公安局将三个警察署扩大为额穆、蛟河、八家子、新站、退抟、官地六个警察署,1938年增设警防、警务、保安、特务四个股和督察,16个派出所和分驻所、待检所、防空指挥部和警官训练所,警察总数竟达2300人之多。

    伪政权在吉林实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出台各类反动法令,加之自卫团、警察、特务、宪兵等日伪机器,剥削着吉林人民的自由乃至生命财产。夜晚,荷枪实弹的日伪宪兵随意闯入民宅搜查,在东铁桥、东局子、河南街等地乱杀无辜,对社会各界人士随意逮捕。时任伪吉林市警察厅长孙仁轩,以迫害中小学教师和各界爱国人士而取宠于日本人,警察厅逮捕之人无不惨死。毓文中学校长李光汉被关押在吉林市裤裆街警察署、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娄少石被关在市船营街警察署、女师附小主任李禾村关在市北山警察署,以及市立第五小学校长魏辅周等人,均在被关押在警察署之后患上致命的“传染病”,以至于神志不清甚至无法诉说遭受迫害的情况饮恨而死。除此之外,日伪对吉林地区增加苛捐杂税19种之多,又在舒兰、磐石等县强征劳工8万人,对林业、矿产、土地、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疯狂掠夺,还建设“无人区”,实施“粮股出荷”等惨无人道的统制政策。

    二、吉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

    1.军队方面

    由于日本关东军在吉林地区的残忍侵略,吉林地区军民逐步掀起了大范围的抗日救国运动。军队方面,任命冯占海为吉林警备司令,兼任第一旅旅长。冯占海曾多次拒绝日伪劝降,并在桦甸率部宣布抗日,后挺进五常、舒兰一带,队伍开始大概有2万人,先是与李杜等部合编为吉林自卫军,后攻占哈尔滨、榆树、长春等地,1932年10月冯命令宫长海、王锡山为指挥打响了会攻吉林的战斗,吉林会攻战指挥部设立在小白山乡附近,会攻部队在温德河一带与日伪开展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日伪屯集重兵把守,会攻部队遭到顽强抵抗,损失惨重,激战数时后决定放弃对吉林城的进攻并将部队开往热河地带,至此冯占海部的基本结束了其在东北的抗日斗争。

    2.民众方面

    磐石、桦甸等县,民众团体组织也进行了大量的抗日运动。1931年,以减租为目的的“秋收战斗”,据1934年11月的统计,仅南满地区就已建立抗日性质的农民委员会三百余个,抗日力量六千余人,自卫队成员千余人。

    1932年5月王德林断然拒绝宁安警备司令一职,率救国军抗日,改称国民抗日救国军,后来曾提名其为抗联总司令,但王德林由于身体原因未曾就任;1932年3月田霖在额穆县新站镇组建吉林人民抗日自卫军,后率500余众加入了冯占海部参加过多次对伪宪警的讨伐战。1936年10月,桦甸县民众配合抗日义勇军对红石砬子镇的“集团部落”进行了讨伐等等,以冯占海部为主的吉林抗日义勇军从兴起到消亡经历了约两年左右的时间,但由吉林地区军民开展的抗日武装运动却从未间断。

    三、中共对吉林地区抗日活动的领导

    1. 正面的抗日斗争

    隨着日伪逐步侵略东北,吉林地区党组织清醒地认识到党掌握抗日武装力量领导权的关键性。中共省委对吉林地区建立抗日武装特别重视,曾安排专人指导建立抗日游击队的工作,如1933年5月初,冯仲云为吉林、磐石一带的抗日游击队传达了中共“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指示各方要以中共为领导,团结各方游击队、义勇军等抗日力量。

    在关东军侵占吉林市后,中共吉林特支即在吉林地区进行了多方面的宣传活动,在市区内发动劳工、学生运动,如1932年4月组织吉海铁路工人拆铁路、破坏通讯设备。1935年动员各中学学生参加张成之的葬礼,用对张氏哀悼怀念的形式表现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当权汉奸们得抗议等。

    但1934年5月以后,日伪注意到中共组织的发展势头,利用宪警对抗日力量进行了残酷的围剿,使抗联第一路军斗争进入极端艰苦时期。据《满州共产抗日运动概况》中日伪对第一路军之现状表述,“在前期由于军警接连讨伐和与之相策应之前岛工作班(宪兵)和其它挺身活动,已使领导机构之南满党委覆灭”,在这一时期,由于日伪在吉林地区采取保甲连坐、经济统制和“集团部落”等手段,使抗联部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被切断,部队急需的粮食、弹药、兵源无法补充,加之骨干力量相继被捕、叛变等,使得第一路军在吉林地区的抗日活动停滞了一段时间。

    2.抗日救亡活动的指导

    虽然正面斗争处于蛰伏期,但吉林地区的人民抗日热情仍然高涨,在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指导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动。

    1932年在磐石县,时任县委书记全光(朝鲜族)在中共杨林巡视员的指导下,带领92名党员及群众发动了著名的“四三”暴动。随后在5月1日,组织磐石县委发动千余名群众对“粮谷出荷”等统制政策进行示威游行。5月7日,指导在蛤蟆河子举行的群众大会,众多民众深受鼓舞,当天即手握长枪短刀讨伐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九一八”事变两年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在磐石县正式成立,至此第一军独立师在吉的游击区涉及磐石、桦甸、永吉3个县,带领各方抗日力量对磐石县日伪进行了不断的打击。后因1937年时任县委书记陈文彬被捕后投敌,使得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及下属机构遭到彻底破坏。

    在舒兰县二道河子(今舒兰市吉舒街)和舒兰街(今舒兰市)建立了两处中共秘密党组织开展地下党活动,为巩固和壮大党组织、发动劳苦大众、开展对敌斗争,起了战斗堡垒作用。

    中共对吉林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指导,有力地促进了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尤其是“一二六”指示信中抗日统一战线的指导,对推动停滞的吉林救亡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吉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人民抗日武装斗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力的激发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

    参考文献

    [1]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满洲国史·分论:上卷[M].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译.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社,1990年版

    [2]《东北抗日运动概况》(1938-1942)(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吉林省档案馆编译)

    [3]《东北军与民众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东北军党史组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

    [4]张万杰:《论东北救亡运动在全国抗战中的历史作用》(《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5]李倩. 日伪时期吉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6]李倩.中共对吉林人民抗日斗争的发动和领导[J].东北史地,2004(11):29-32.

    [7]李倩.吉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卓越贡献与历史地位[J].东北史地,2007(04):71-75.

    [8]王艳梅.吉林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斗争[J].新长征,2011(07):15-16.

    [9]安德喜.“九·一八”事变后吉林军民的抗日斗争——写于“九·一八”事变70周年之际[J].兰台内外,2001(05):52-54.

    [10]《吉林文史資料》(血泪的历史)第十七辑,吉林文史资料编辑部编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东亚中心)

    猜你喜欢
    警察署磐石吉林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新常规
    磐石镇饮草莓酒
    酒后
    响担
    响担
    修行
    吉林冬季之旅
    无冕之王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