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叠瑶
地标 每当华灯初上,三里屯人流熙攘,这里无疑是北京兼具个性与魅力的风尚地标。
夜幕降临,白天熙熙攘攘的办公楼又恢复了平静。可是在城市的另一些角落,热闹才刚刚开始。“熬最深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夜晚才是生活真正的开始”,尽管是戏谑之言,却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真实的人生态度和生活写照。来自商务部的一份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根据《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统计显示,淘宝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比例超过36%。可见,无论是在线下还是线上,“夜经济”的贡献都不容小觑。
周六晚上9点半,北京三里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太古里广场前的巨型“I LOVE CHINA”地标引得不少人前去合照打卡;三层的优衣库被前来购物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就连平日里乏人问津的一众奢侈品商铺都是顾客盈门……不远处就是三联韬奋书店,这家京城知名的24小时通宵营业的书店可以说是闹中取静,与斜对面的西式酒吧形成鲜明对比。
走进书店,一位学生打扮的小姑娘正埋在一堆英文资料里复习考试;一位中年人点了一杯红茶,气定神闲地读着《英国简史》;还有一位父亲带着10岁的儿子,桌子上堆满了少年科普读物。这位父亲告诉记者,自己家住得离这里不远,吃完饭没事就会带着儿子走到书店看看科普书,顺便让孩子多见见世面。
作为北京夜生活的地标,三里屯也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来自福州的魏强是一名程序员,为了赶项目,来北京出差一周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周六,终于忙完工作的他决定约上同事来三里屯逛逛,体验一下北京夜生活。本打算随便逛逛的魏强却也收获满满:一双VANS鞋、一部IPAD PRO。“这两样东西早就想入手了,今天正好来到旗舰店,就顺便买了。”魏强告诉记者。
三里屯的火爆与其多样的业态不无关系。去太古里吃饭购物、去书店充电、去清吧聊天、去唱K蹦迪……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似乎在三里屯都能找到可以去的地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夜经济包含多种业态,餐饮消费只是一种基础性和大众化的消费形式。业态越丰富、空间分布越集聚,对区域夜经济的发展就越有利。“就像很少人会为了专门吃一顿饭跑到一个地方,但如果在一个点上,除了能吃一顿饭,还能看一场演出,还能和朋友去酒吧喝一杯,满足人群社交、休闲放松等各种需要,这个地方自然会对消费人群具有吸引力。”吴丽云进一步解释道。
据吴丽云介绍,专业调研机构调查结果显示,29—40岁的中青年人在夜经济消费人群中占比较高,且该年龄段群体消费频次也处于较高位置——60%以上每周都会有夜生活相关的消费。吴丽云表示,“这可能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处于事业发展上升期,对社交、放松身心的需求量较大。”
究竟是谁在消费夜经济?对夜间消费场景和消费目的的分析也许会给出一些答案。以北京为例,根据滴滴出行9月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北京人夜间出行最常见的场景依次是休闲娱乐、通勤和探亲访友,分别占所有夜间出行场景比例的25%、 24%和12%。其中,休闲娱乐场景包括与美食购物、户外运动、文化场馆相关的地点。
就夜间购物场景而言,年轻上班族、女性是这类消费群体的两大关键词。根据7 FRESH七鲜超市数据显示,一次性用品、热带水果、低温酸奶、茄果类、面包、浆果类、核果类、糕饼、根茎类、饮用水成为晚6点后下单量排名前十的商品类别。女性、26—35岁年龄段的用户是夜间消费的主力。这说明更多的女性扮演着家庭购物决策者或执行者的角色;而年轻上班族则倾向于下班后去超市购买生鲜或晚餐。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46—55岁的中年人,56岁以上人群的夜生活也较为丰富。这可能与一些老年人在跳完广场舞后再去超市购买所需商品有关。
除了购物,夜间餐饮、文化娱乐性等消费也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智联招聘与美团点评合作撰写的《2019年中国白领夜间消费调研报告》,对于夜间外出娱乐的白领而言,56.7%的人选择和朋友聚餐,占比最高。其次是运动健身,达54.8%。再次是看各类演出和唱歌泡吧的群体,分别占比43.3%和26.1%。不同性别的人群在选择夜间活动时也存在一定差异。据统计,在聚餐、泡吧等项目上男性均高于女性,而在逛书店、上兴趣班、美容类自我提升项目上女性均高于男性。
当然,“夜光族”不仅包括夜经济的消费者,还包括从事深夜餐饮、娱乐、配送、运输等行业的厨师、便利店店员、外卖小哥、滴滴司机等服务提供者。杜小玲是北京世纪金源商场琉璃鲸奶茶店的一名店员。她告诉记者,奶茶店每周五到周日都会营业至晚上10:00,一般店员要接近10:30才能下班回家。“住得近还好,如果住得远,这个点儿已经没有公交了,回家很不方便。”杜小玲说,“我们只能内部调班,尽量让住得远的同事不在周末值晚班。”
夜间营业不仅对店员和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商铺的管理者也是一种考验。为了保证店铺的正常运转,杜小玲所在的奶茶店店主李先生不仅要协调员工的值班时间,而且在每天闭店时还要赶到店铺清点物料、结算账单,几乎每天都要11、12点才能到家。
周六晚9:00,出租车司机常师傅载着一名乘客从北京海淀赶往朝阳工体。这是常师傅当天往返于三里屯、工体一带的第三单。据常师傅介绍,自己虽然不经常出夜班,但每到周末晚上都会来这一带“趴活儿”,“生意好得不得了!经常是一车难求。”常师傅的话得到了多位“夜店咖”的印证。他們向记者表示,凌晨两三点在工体一带用滴滴排队打车通常需要等30分钟到1小时。而用高德地图App打车虽然排队时间大大缩短,却要多支付三分之一的车费。
据《2019年中国白领夜间消费调研报告》显示,“出行便利程度”排在影响夜生活体验的九大要素之首。因此,如何提高夜间交通便捷度,成为促进夜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在多地出台的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政策中均出现了“优化夜间公共交通服务”“优化夜生活集聚区交通组织管理”等字眼。
据悉,19点至21点是司机收车回家的集中时段,但同时也是需求最为旺盛的时段,供需失衡导致了交通“夜高峰”。为解决夜间“打车难”的问题,滴滴出行率先实行“分时计价”,即提高夜间的时长费、里程费,逐步吸引和培养部分司机习惯在夜间出车。此外,滴滴出行还为夜间出车的司机设立了多重奖励。比如夜间实施的冲单奖和针对特定区域设定的围栏奖,如果司机按照软件调度提示,从“冷区”前往“热区”,还有机会获得调度奖励。
打造便捷交通,让消费者“敢于去消费”只是第一步。用更加丰富的业态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愿意去消费”才是最终目标。为了抓住年轻人这一核心夜经济消费群体,不少商圈都做出了创新性的尝试。在北京华熙LIVE·五棵松,不仅能看到美术馆、美食和酒吧街、各大运动品牌的旗舰店和集KTV与明星签售会功能于一身的华熙PARTY匯,拥有骑马、蹦床等项目的HI-FUN竞技乐园,还可以选择去“嘻哈包袱铺”“Mao Livehouse”等小剧场听一场相声或小众音乐会,充分满足各类年轻人的需求。
据悉,目前华熙LIVE·五棵松全场68家不同业态品牌及深夜食堂均推迟营业至深夜2:00,言几又书店24小时营业。推迟营业时间无疑给商圈内的商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据统计,自开设“深夜食堂”以来,华熙LIVE·五棵松月销售同比增长30%、客流同比增长40%,酒吧类、北京传统餐饮类、休闲娱乐类商户销售也均有较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