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苗
统编语文教科书中习作内容的编排呈现序列化的特点,关注学生习作能力的螺旋上升。习作单元的出现,更是打破了常规单元的教学思路,面对这个特殊的单元,教师一定要以教材为本,准确把握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单元编写意图,调整精读课文的教学视角,落实单元重点,实施精准教学。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合纵连横。厘清“写事”要素的教材编排
1.纵向梳理,螺旋式上升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这是继三年级上册“观察”、三年级下册“想象”之后的第一次集中指向“写事”的习作单元。
本单元就第二学段写事而言,在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就编排了“学习写日记”,这为学生后续写事搭设了素材积累的平台,能让学生在写作时更有效地从生活素材中提取与习作要求相匹配的写作内容。以至后面的“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我有一个想法”“我的植物朋友”都是让学生留心观察,并试着将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多种方法写下来。
就第二学段“写清楚”而言,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出现,通过几次习作的编排,我们发现,在“写清楚”方面给学生搭设了螺旋上升的梯架的,在三年级下册是有明确对象的,一开始是“植物朋友”,然后是“图画”,接着是“实验过程”,而到了四年级就是“写一件事”“写一个活动”,不难看出,和三年级相比,四年级学生要写事的场景更丰满了,更有不可控性,更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材。
2.横向梳理,层级式递进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即习作策略单元,围绕“把事写清楚”编排了《麻雀》《爬天都峰》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杏儿熟了》《小木船》和习作。
写事要有素材。两篇精读课文《麻雀》《爬天都峰》和两篇习作例文《杏儿熟了》《小木船》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以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事物为描写对象,这样一来,为后续写一件事情的时候提供素材遴选的依据。
写事要有要素。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练习和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写事情的时候可以通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把事情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写事要有妙招。想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除了按一定顺序写六要素之外,还可以有妙招。《麻雀》通过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与猎狗相遇时“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攻击与退缩时”的情形;《爬天都峰》则抓住语言、动作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杏儿熟了》把奶奶“打杏”“分杏”的动作、语言写得很清楚。“初试身手”提供了静态的图画和动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尝试说话和写话。初试身手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说说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让静态的图画“活”起来,把画面说清楚、说生动。观察家人活动,旨在让学生聚焦动作,用一段话把场景写清楚。
写事要有布局。第2篇精读课文《爬天都峰》开始引导学生注意写事情时的谋篇布局——按一定顺序写,到了习作例文《小木船》以旁批和课后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和交流作者详写友谊破裂的过程和临别前赠送小木船再续友谊的过程,而二人吵架后的经过只用简单的一句“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进行过渡,重在引导学生围绕题眼关注详略得当的谋篇布局,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高的习作行走路径。
二、整组关照。实现写事能力的有效提升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了三年级的练习,对写事习作有了一定的方法积累,但在生活中提取素材使其成为习作素材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在书面表达时,往往抓不住重点。执教本单元时,要充分用好单元整体的功能,勾连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将一个个零散的习作点串联起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1.把握单元重点。注重语用提炼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策略单元的重点有二:一是感受生活的多彩,激发记录生活的兴趣,二是学习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在整体把握单元重点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的精读课文、习作例文的解读都要紧紧围绕重点,在内容理解、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等方面不宜做过多要求,或者说内容理解也是为习得写法服务的。
作为特殊的习作策略单元,充分利用课后思考题、学习伙伴、旁批等助学系统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提炼,在阅读中系统学习习作方法。以《爬天都峰》为例,课后两个思考题直接指向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第1题要求学生读明白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重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的,同时在前一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了记叙文六要素的方法指导,这为单元习作成果的呈现提供了支架。第2题要求学生读明白作者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重在引导学生如何把“事情写清楚”。教师在执教的时候要牢牢把握课后思考题展开教学,减少过多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性学习指导。
2.依托“生活集锦”,积累生活素材
教师在开始执教本单元的时候,让学生时时处处发现、记录生活中的有意思的事情,可以是学校里发生的,也可以是家里发生的……可以将单元习作中的表格稍加修改,形成“生活集锦”单,为单元习作素材的遴选做好素材储备。
有了“生活集锦”单后,要每天反馈,旨在交流反馈中提升学生对生活素材的敏感度,避免单元习作过程中,素材单一缺乏生活真实性。至此,学生有了多元的习作素材,在最后完成习作的时候,能更专心地把目光聚焦在如何把事情写清楚上,当然在素材的遴选上,在习作教学的时候还要再做指导。
3.巧用“助写系统”,发挥指导功能
习作策略单元的交流平台、习作例文都是围绕单元习作要求编排,指向学生习作的行之有效的助写系统。在教学时,应加强其与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的整合,巧妙穿插,有重点地帮助学生搭设习作支架,突破习作难点,从而顺利完成单元习作。
如对于习作例文《杏儿熟了》,在单元教学中可以根据时机巧妙穿插。教师在执教《麻雀》时,引导学生读明白作者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把老麻雀吓退猎狗,保护小麻雀的事情写清楚之后,可以安排学生快速阅读《杏儿熟了》,发现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是把事情写清楚的好方法。在单元习作的时候,再次勾连《杏儿熟了》,发现抓住动作、语言就能把过程写明白。
总之,习作单元的每个部分是相互衔接的有机整合,指向于最终的习作成果。这种聚合性构成了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中心的单元整体,教师要把握住单元习作重点,在合适的时机巧妙地穿插、有效地链接,让学生经历“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