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营销手段研究

2019-12-10 04:42:04周艳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19年25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毕业生意识

■周艳(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剧,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在同等条件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大于全日制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由此,社会环境对高职毕业生的求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当今社会形势,就如何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提出了相关的经验参考。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大量扩招,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逐年增长。而且,因为某些用人单位对学历有相关的要求,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被直接拒之于门外,缩小了就业的范围[1]。但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本身的专业技能优势,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还是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但这样的环境,依然没有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究其原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高校的盲目扩招与社会的人才供需比例不匹配;二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相应的求职能力,无法参与到岗位竞争招聘中。

二、影响求职能力的因素

(一)求职意识淡薄

高考成绩不理想,是大部分高职大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唯一原因。入校后,由于学习氛围的改变,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以后的自己将要从事什么行业什么岗位等信息不甚了解。还有一种,就是高职院校里最常出现的“订单班”。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进了“订单班”,工作的事情就无需担心,安安心心等到毕业,自然而然就有工作岗位来承接自己。综上所述,造成高职毕业生对求职势态的了解不够,求职意识淡薄,求职态度不积极,对培养自己求职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二)求职技巧不足

求职技巧不足是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求职方式过于传统,投递简历还是现在大部分毕业生用来寻找工作的主要方式,在简历投出之后,不能积极的以自我推荐的方式主动联系用人单位,而是被动的等待通知,这样就导致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坚定性,得不到自我营销的机会,没有为满意的岗位而努力坚持的信念,从而拉低了就业率。

(三)职业观定位不清晰

职业观是指人们关于职业方面问题的根本看法,体现了择业者对职业的认识、态度、观点和就业方向等方面的认识与选择。职业观对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定向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对于工作的选择往往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得过且过,认为能找到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就已经满足了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发展需要,对于工作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对工作有兴趣,并不在意;二是在择业时不贴合实际因素,不考虑自身的特点与优势,盲目寻求待遇高、工作轻松、环境良好的用人单位,而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相关要求,不注重对职业观的认识和树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职业观,由此就有了不同的就业方向、就业行为和就业领域。有的人,职业观定位准确清晰,在就业过程中成绩卓越;有的人定位模糊,从而导致碌碌无为。因此,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对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其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欠缺相关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了解、适应,和发展的体现,在一定的基础条件上,通过相关的职业培训、实践、总结等方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等方面。提升职业素养,不仅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政治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状况与水平,直接影响职业素养的形成,进而关乎职业生涯的成败。

三、提升高职毕业生自我营销手段的对策

(一)职业意识的培养

职业意识作为支配职业活动的重要枢纽,主要体现在对从业者职业思想、行为、活动的影响,是择业者对执业活动的各种心理因素的综合反映。高职院校毕业生想要提高就业机会,就需要具有相关的职业意识,但这种职业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体现在整体的大学生涯规划之中,在整体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与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要充分认知自我,根据自己的特点与专业分析自身优势,围绕自身优势,提升相关的职业意识。在求职过程中应先着重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顾客意识、团队意识、自律意识、学习意识等职业意识。通过对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累积,从而以此为基础,强化自身的职业意识,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就自己的职业优势进行相对应的强化和发展,为职业生涯增加一定的砝码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求职技巧的学习与培养

求职既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学问。能否灵活的运用求职技巧,对于毕业生能否顺利、成功就业有着很大影响。大学生在立足于自身优势的前提下,从就业市场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市场的选择与定位,运用求职意识,明确目标,进而运用相当的求职技巧,实现就业目标。

首先,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的优势,重点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不仅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且与其他竞争者之间的价值相比,自己更符合用人单位的性价比,同时自己的加入也能为企业增加丰厚的经济效益,让用人单位认识到自己更符合他们的需要。

其次,既为“产品”,就应有相应的“价格”,这一“价格”指的是毕业生就业的薪酬待遇。薪酬待遇的高低涉及自身的利益,毕业生通过对价格策略的正确运用,在选择就业时,针对不同行业、岗位、专业需求,提出与之相对的薪酬要求,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2]。

最后,低成本、高效率就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也相应的拓宽,就业机会多不胜数,存在于各层次、各行业、各地区、各部门之中。高职院校毕业生通过对其科学的分析与调研的基础上,从而寻找到成本最低,时间最快,效果最好的就业渠道。

(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是什么,也就是从什么样的就业岗位,什么样的工作地点以及怎样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首先,明确合适的就业目标,每种职业都有与之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从而达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正确的职业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符合现实、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符合个人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认知自己,结合现实需要,做出科学而理性的分析与判断,进而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本身的特点,对人的要求也存在客观差别。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其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比起不适应的职业效率高、贡献大;职业与适应其特殊需要的人相匹配,就能发挥出应有的社会功能。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自己希望职业可能与本人不匹配,这就需要毕业生充分发挥认知自我,把握自我身心特点,把职业理想建立在能够胜任的,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基础之上[3]。

其次,立足于社会需求,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职业发展理念,正确把自己的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相协调,充分发挥个人事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为祖国做贡献,进而使自己的个人价值最大化。

(四)优秀的心理调适能力

随着就业压力的集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不仅承受着外部环境的压力,也承受着来自内在的心理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重重的困难和阻力,强手如云的职场,严峻的就业形势,优秀的心理调适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4]。优秀的心理调适能力应包括:意志坚强、善于冷静客观分析情况、自制力强、人格统一、人际关系和谐、耐受挫折能力较强等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可以帮助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状态,对于压力做到适时调整,进而使自己顺利就业,还有利于毕业生在择业后尽快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成才。优秀的心理调适能力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是一项非常必要的能力,甚至是超越其他竞争者的重要因素。不仅对他们现在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人生道路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充分认识到优秀的心理调适能力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促进自身更好的就业与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扩招,用人单位对于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与此相对应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也应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在充分认知自己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努力提高个人求职意识、求职技巧、职业素养,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树立定位清晰准确的职业观,结合社会需求提升自己的求职能力,以便为更好的就业打下基础。高职院校也应对如何提高毕业生的求职能力而进行努力的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毕业生意识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24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反歧视评论(2021年0期)2021-03-08 09:13:16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