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贤
(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影像科 云南 景洪 666100)
肠套叠是指在一个位置或者多个位置肠管,一段肠管套进了另一段肠管,从而诱发内部堵塞等一系列肠端障碍,称之为肠套叠[1]。大多数肠套叠主要由肠管远端套入肠管近端内部,临床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肠套叠分为原发性肠套叠和继发性肠套叠两种[2],其中继发性的发病人群主要为成年人,而原发性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婴幼儿。肠套叠在临床中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腹症[3],通常治疗小儿肠套叠实施的是空气灌肠整复法,是指利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操作,通过导管将气体注入患者肠腔内,维持一定的压力,达到最终复位的目的[4]。本研究通过对肠套叠患儿在X线的透视下进行空气灌肠治疗的临床结果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叙述如下:
选取本院在放射科治疗的肠套叠患儿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例数为124例,病例选取时间为自2015年1月—2019年7月起。124例患儿均在X线透视下实施了空气灌肠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
空气灌肠适应证:肠套叠在48小时内,全身情况良好,腹部不胀,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空气灌肠禁忌证:病程已超过48小时(部分病例不到48小时),全身情况显著不良,如有脱水、精神萎靡、高热、休克等症状者。
124例肠套叠患儿中,包括男性患儿70例,女性患儿54例;年龄最大值为6岁,最小值为2个月,平均值为(3.20±1.65)岁,其中年龄为2个月~2岁的患儿有100例,占比80.65%,年龄在2岁以上的患儿有24例,占比19.35%;病程最短为1小时,最长为72小时,平均时间为(35.32±5.22)小时,其中病程为1~24小时的患儿有95例,占比76.61%,病程为24小时~48小时的患儿有22例,占比17.74%,病程为48小时~72小时的患儿有7例,占比5.65%。本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为呕吐、果酱样大便、腹部触及包块以及阵发性哭闹等。本次的空气灌肠整复的风险告知书已告知患儿的家属、且都已签字同意。
所有肠套叠患儿均在数字化x线胃肠机(生产厂家及型号:岛津,SHIM AVISIOM UX800)透视下实施空气灌肠诊断及治疗,并利用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由广州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进行辅助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空气灌肠整复前摄胸腹部立位平片,排除膈下及肺部疾病。片内如无膈下游离气体,取患儿仰卧位,通过肛门将20号Foley管插入,深度为5~6cm左右,并在气囊内将空气注入20~30ml,加以固定,并将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连接,调整初始压力8(6Kpa),并设定为脉冲工作模式,注气后观察气体前进的情况,待见到软组织团块影后,逐渐调整压力为7~12Kpa,控制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持续数分钟,观察软组织团块影移动情况。当软组织团块影位置固定时可以进行手法按摩,并逐渐加大压力,最高≤12Kpa,如超出12Kpa则肠穿孔及破裂的风险大大增加。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的标志是肠腔内软组织团块影消失,小肠快速进入大量气体影。空气灌肠整复后需摄腹部立位平片检查,需观察膈下有无游离气体。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后仍需观察24小时,极少数患儿可能又再次出现肠套叠。
观察肠套叠患儿在X线的透视下实施空气灌肠治疗的诊治情况。
根据124例结果数据分析,用百分率形式表示整复成功率,应用χ2检验,数据予以SPSS17.0 for windows计算,组间P<0.05判定有统计学存在。
本组124例肠套叠患儿中,整复成功的患儿达到110例,整复失败的患儿达到14例,整复成功率为88.71%(110/124),在整复的过程当中,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肠管穿孔、破裂等并发症情况,复位治疗时间为(10~30)min,控制压力为(6~13)Kpa。通过给予整复失败的8例患儿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经术中病理证实确诊,1例为回回型小肠套,7例为肠管黏连水肿嵌顿紧、回结型套管时间长。
大多数肠套叠主要由肠管远端套入肠管近端内部,临床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将肠套叠分为原发性肠套叠和继发性肠套叠两种,其中继发性的发病人群主要为成年人,而原发性的发病人群主要为婴幼儿。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在腹腔内出现肠套叠的肠段及其附近均未发现显著的器质性因素。有学者认为婴幼儿回盲部系膜固定未完善,活动度较大是引起肠套叠的原因。另外,还有约5%病例为继发性,多为成年人,发生肠套叠的肠管可见明显的机械原因,如美克尔憩室翻入回肠腔内,成为肠套叠的起点。肠息肉、肠肿瘤、腹型紫癜致肠壁血肿等均可牵引肠壁而发生肠套叠。有些促进因素可导致肠蠕动的节律发生紊乱,从而诱发肠套叠,如饮食改变、腹泻及其病毒感染等均与之有关。肠套叠可发生于肠管的任何部位。大多数患儿套叠部位起于回肠末端套入结肠(回盲型)。少数为小肠套入小肠(小肠型)、结肠套入结肠(结肠型)及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然后整个再套入结肠内形成复套(回、回、结肠型)[5]。
肠套叠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腹部包块等,腹痛是肠套叠的主要症状,呕吐为肠套叠的早期症状,便血是婴儿肠套叠的一个特征,约80%的患儿腹部可触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肿块多沿结肠区分布,同时,随着肠套叠病情的进展,患儿逐渐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呈重病容[6]。
发病数小时后,腹部呈现无气状态,肠管积气减少,并出现肠梗阻表现,随着积气加重,病情不断恶化。
本组124例肠套叠患儿中,整复成功的患儿达到110例,整复失败的患儿达到14例,整复成功率为88.71%(110/124),在整复的过程当中,所有患儿均未发生肠管穿孔、破裂等并发症情况。通过给予整复失败的14例患儿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经术中病理证实确诊,2例为回回型小肠套,12例为肠管黏连水肿嵌顿紧、回结型套管时间长。可见,肠套叠患儿在X线的透视下进行空气灌肠治疗具有复位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在临床中可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