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力拜尔·阿不都尼牙孜,马衣拉·阿比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主要是以乳腺导管潴留性扩张为病理基础的一种非哺乳期慢性乳腺炎症。近年,本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2%~5%[1]。在临床上,由于乳腺导管扩张的症状、影像学表现与乳腺癌相似,经常会被误诊为乳腺癌,但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预后转归相差甚远,故有必要寻找准确率更高的乳腺导管扩张症影像学诊断方式,以减少本病的误诊率。本文回顾性分析38例行高频超声检查的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价值。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38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资料,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6~68岁,平均年龄(39.85±5.10)岁,临床表现:31例为查体触及肿块,19例乳头溢液,4例乳房局部形成脓肿,例2乳腺瘘管形成,3例其他。所有患者均经乳腺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证实患有乳腺导管扩张症,且自愿接受高频超声检查。
选用飞利浦HDI 4000、GE LOGIQ或西门子ACUSON NX3 Elite彩超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7.0~12.0MHz)。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双手抱头以使双侧乳房、腋窝充分暴露,先应用常规二维超声模式,以横向、纵向以及环绕乳头放射状的角度进行扫描,察看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缘等结构情况,随后采用彩色多普勒模式察看病灶周边以及其内部的血流分布状况,且根据Adler标准对血流信号进行分级,0级未见血流信号,1级见有点状的、短线状血流信号,2级同一断面上见有1~2条条状血管,3级同一断面上游3条及以上的条状血管。总结超声检查的影像学特点,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分析高频超声的诊断符合率。
根据38例乳腺病灶的形态、内部回声分为实性肿块型、囊肿型、囊实混合性、导管扩张型4种,具体超声特点:(1)实性肿块型:38例进行高频超声检查中有23例为属于实性肿块型,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内部呈低回声,纵横比少于1。同时,只有4例的病灶边缘见有少量点状血流信号分布,且呈低速低阻血流,其余病例均未见有血流信号。(2)囊肿型:4例乳腺病灶表现为囊肿型,囊壁较薄且光滑,内部未见有回声灶,且病灶周边及内部均无血流信号分布。(3)囊实混合性:6例病灶为囊实性的,即囊壁相对增厚,形态不规则,囊块内的透声较差,病灶后方有增强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有血流信号分布。(4)导管扩张型:有5例患者的乳腺导管出现局限扩张,导管腔内的透声较差,四周回声减少,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有血流信号分布。
以病理检查为标准,38例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的有34例,诊断准确率符合率89.47%(34/38)。另外4例误诊,误诊率10.53%(4/38),其中1例将实性肿块误诊是乳腺癌;1例导管扩张型误诊是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导管扩张型误诊是乳腺纤维瘤,1例将囊肿型病灶误诊是乳腺囊肿。
在临床上,病理活检是乳腺导管扩张症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检查方法耗时长、检查费用高、对受检者创伤较大,而且对医师的操作技术也存有较高的要求,故不利于初次诊疗筛查[2]。近十多年,随着高频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医技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高频彩超因具有无创、可重复性高、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势,成为了良恶性乳腺疾病鉴别诊断的首选方法[3]。
本研究将高频超声应用到乳腺导管扩张症诊断中,结果显示,38例患者的超声表现可分为实性肿块型、囊肿型、囊实混合性、导管扩张型4种,而且38例患者经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的有34例,诊断准确率符合率89.47%,表明了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图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高频超声诊断本病准确率较高。但本次研究中还是有4例误诊,1例实性肿块型因病灶内出现点状回声增强而误诊是乳腺癌,经查阅资料发现其点状回声增强是因为乳腺导管内有分泌物潴留。1例导管扩张型误诊是导管内乳头状瘤,其实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透声较好,病灶内可有实性回声,而且有血流信号分布,而导管扩张型的导管透声较差,一般无实性回声和血流信号分布。1例导管扩张型误诊是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瘤多病发于乳腺外上象限,且不会与导管相同,并有血流信号分布,而导管扩张型多发生在乳晕、乳头四周,可与导管相通,内部也无血流信号。另有1例将囊肿型病灶误诊是乳腺囊肿,乳腺囊肿的囊壁较薄且囊腔内部透声较好,但囊肿型乳腺导管扩张的囊壁厚,囊腔透声较差,且形态不规则,因此,医师充分掌握乳腺导管扩张症各种超声分型的影像学特点,在进行检查时仔细识别。
总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价值较高。但此检查方法仍有误诊情况,故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进一步提高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