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对肝脏的B超结果的影响

2019-12-10 06:49邓丽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精神病B超精神分裂症

邓丽萍

(潍坊市荣复军人医院 山东 潍坊 261011)

目前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并无特效治疗方法,只能对其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迁延、极易复发的特点,需要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控制病情,而这类药物具有极大的毒副作用,特别是会对肝脏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1]。本文旨在分析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肝脏B超检查结果的影响,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7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5.67±3.24)岁,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0.37±2.08)年。本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纳入标准:(1)符合行为和精神障碍分类ICD-10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精神病病程及药物服用时间≥2年的患者。排除长期饮酒以及患有病毒性肝炎、发热疾病和血液病等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型号为HITACHIALOKA F37的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2~6MHz,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叮嘱所有患者检查前1d禁止食用油腻食物,于次日造成空腹接受检查,受检者取仰卧位,通过常规方法对其肝脏进行多方位扫描。仔细观察病人肝脏的大小、形态、包膜边界以及内部回声光点的强弱,观察肝脏后方轮廓是否清晰[2]。

1.3 评价指标

参照相关肝脏B超诊断标准对受检者做出诊断,统计其阳性率。同时将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服用时间的患者阳性率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B超检查结果

经检查后发现70例患者中肝B超为阳性者有22例,阳性率为31.43%(22/70)。其中脂肪肝10例,肝弥漫性病变5例,肝囊肿4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血管瘤1例。

2.2 经统计,22例肝B超阳性患者中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5年的有14例,肝B超阳性率为63.64%(14/22);而其中 8例为服用时间<5年的患者,阳性率为36.36%(8/22)。两组间阳性率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4.884,P=0.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一种由症状群组成的综合征,大多在青壮年人群中缓慢起病,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主要表现为情感、思维、感觉、知觉、认知功能以及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2]。该症具有病情迁延、反复发作等特点,随着病情的加重以及恶化,患者可能出现功能衰退或精神残疾。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如氯氮平片、阿立哌唑片、氯丙嗪片、氨磺必利片等都是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3]。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参与了蛋白质、糖脂等的代谢,并且具有免疫、解毒、凝血等功能,同时肝脏还是药物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这就导致了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容易引起肝实质细胞损伤,相关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病人脂肪肝发生率高达12.70%,远远高于正常人[4]。因此,及时对肝脏进行检查,尽早接受对症治疗能有效避免肝脏疾病的发生。B超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脏检查手段,能将肝脏的不同切面显现出来,有利于医师清晰地观察肝脏形态结构、大小以及肝内血管情况,在肝脏发生轻微病变但肝功能未显阳性的时候就能做出可靠的诊断。本次研究中,病人肝B超的改变大多表现为肝区散在性或局限性的不规则回声变粗、变细、增强、减弱以及光点密度增大等,分析原因可能与抗精神病药物的代谢产物与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抗原,在经巨噬细胞加工后被免疫细胞识别从而引起过敏反应,引发干细胞的坏死、病变等[5]。统计发现,服药时间>5年的精神病患者肝B超阳性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服药时间<5年的患者,我们认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影响肝功能以及干扰肝脏代谢和转动脂类从而造成肝内脂肪明显增加等有关。

综上所述,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极易对患者的肝脏造成损伤,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预防肝病的发生。同时医师还应根据病人的实际病情为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在实现治疗目的的同时减轻对病人肝脏的损伤。复查时一旦发现病人肝功能受损及时给予保肝药治疗。

猜你喜欢
精神病B超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都有精神病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