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北京最北端
——记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村第一书记周继军

2019-12-10 06:54本刊实习生代莲芯徐颢
中国社会保障 2019年7期
关键词:天文村子书记

■文/本刊实习生 代莲芯 图/徐颢

“周书记来了”

2019 年4 月11 日。和往常一样,周继军5 点半起床,40 分钟后从怀柔城区的家准时出发,前往喇叭沟门村。喇叭沟门村隐匿在群山之中,只有一条绵延蜿蜒的公路能够窥伺它的踪迹。90公里的车程,周继军抵达村子的时间大约7 点半,村子里没见着几个人影,这个点,村民们早就开始了一天的活计——有的上山抚育,有的穿梭在村道间运送垃圾,偶尔看见两三个修剪树枝的村民,会热情地跟周继军打招呼:“周书记来了啊”“周书记来得早啊”。

喇叭沟门村是北京市最北部乡镇——喇叭沟门乡政府的所在地,一眼望去,绿森森的树林,零落的屋舍顺着山脚盘卧,湛蓝的天空里白云悠悠——一副远离尘嚣的干净模样是周继军最爱的。每天踏入这片土地,他都忍不住深呼吸几口。周继军骄傲地指着乡政府门口那块硕大的空气质量显示屏,告诉记者:“当北京雾霾爆表的时候,这里的数字也才几十。”

今年41 岁的周继军是怀柔区人社局医保科的科长,2018 年1 月3 日他受组织委派来到喇叭沟门村(以下简称“沟门村”)挂职第一书记。报到那天早上6 点,夜色未褪,周继军便开上自己刚买的北京现代车,踏上了前往沟门村的路。蜿蜒的道路伴着绵延的山色在眼前渐渐清晰透亮,让久居城市的他感到新奇。不过这种初始的美好感觉在日复一日的往返奔波中消磨殆尽,这辆娇小型的北京现代载着这位一米八的大汉跑了39000 公里,几百次往返于沟门村和怀柔城区之间,如今的周继军在山路上行驶早已得心应手,目不斜视,再也没有了打量景致的心情,车速越来越快。这辆“为沟门而生的车”成为他流动的家,车里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保温杯、毛巾、雨衣雨伞、牙膏牙刷、手电、茶叶……因为是驻村书记,每周周继军最多回两次怀柔的家,其余时间都在村里度过。不在村委会开会的时候他就爱在村里溜达,一天来来回回好几遍——检查每户门口的垃圾有没有做好分类、及时清理,路面是否打扫干净。偶尔也推门走进村民家里聊上几句。碰上开着农用车从城区刚卖完羊回来的村民王立青,周继军主动走上跟前递上一根烟,再侃上一会儿,周边慢慢聚集几名“听客”,七嘴八舌插上几句话,聊天的氛围渐渐火热起来:有邀请周书记去家里坐坐的,有直接递上问题让书记给参谋参谋的,天性擅聊的周继军被围在村民中“如鱼得水”,还有人笑着向他打探:“咱们村什么时候统一改造啊?周书记,你可要带我们建设新农村啊。”

周继军(右)遇到村民热情攀谈起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确是周继军来到沟门村的初衷和愿景。一年半之前,当时的沟门村还没有第一书记,沟门村的标签是“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力,村班子成员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导致村内很多事务无法开展,很多公益岗位也绕过沟门村,村内建设停滞不前,民心涣散,村风村貌与乡内其他村相比十分落后。

周继军当时给自己定下的工作目标就是:改善村班子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前者是思想意识问题,是基础,也是初来乍到的周继军首先要攻克的难题。身为一名外乡人,怎样融入原有班子?又如何取得村民的信任?周继军能想到的就是“加强组织活动,先把党员凝聚起来,再去影响周边的群众。”——他想召集全村党员,召开一次久违的党员会。

开不下去的党员会

2018 年3 月3 日,周继军满怀希翼地走进村委办公室,他和村书记召集的第一次全体党员会在这里举行。

本该是一次和和气气的见面会,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会议进行到一小半,已是硝烟弥漫,战火四起:没有人听他们的讲述,也没有讨论,只有争吵,无止境的争吵——“为什么别人都有公益岗,而我没有?”“为什么那谁谁能在村子里工作,而我不行?”“你们一天都在村子里干了些什么,一点成绩都没有?”还有人抱怨开党员会浪费时间……所有人都在大声嚷嚷,除了周继军,他只是一名无力的旁观者,而非上任伊始的主角:“没有人愿意主动倾听、了解村委会的运行情况,也没有人关心村子里已经开展的工作。”吵到最后,所有人气急败坏地散了,第一次党员会不了了之。

事后,周继军反省可能是自己选错了方法:还没有深入群众就贸然召开党员会。于是周继军决定改变策略:先扑下身子,挨家挨户走访,“摸清楚村底,搞清楚一个个都揣着什么心思,把心思都引到正道上来。”手边两本厚厚的笔记本记录了他的“群众路线”,他选择从沟门村的15 户低收入户走起。每一户都占据了笔记本的其中几页,户主名贴在标签上,方便查阅。

他走访的第一家是王建华家。王建华、王占云夫妻俩是村里的低保户。户主王建华21 岁时,由于障碍性贫血引发高烧,造成眼底玻璃体混浊,成为盲人;妻子王占云无工作,还要照顾失明的丈夫和读小学的孩子,生活十分艰苦。周继军督促村委会为王占云申请了村公益岗。而在了解完另一户低保户彭玉海的情况后,细心的周继军记录下:“彭玉海每月2000 多元药费,到怀柔城区看病不方便。”

74 岁的彭明新虽说是卸任了十几年的老村干,但对村子里的情况心里跟明镜似的。走访中,他向周继军坦言,村主任在外地发展产业,经常不回村;村里的工程都包给外面的人,本村人就没活干了。彭明新表示:“即使到了我这个岁数,我还想干活增加收入呢。”

几个月的走家串户,东西530 米、南北4500 米的沟门村的村底儿在周继军心里也开始变得跟明镜似的:村里314 户570 人,其中有劳动力255 人,60 岁以上130 人,残疾人85 人,包括重残31 人和轻度残疾54 人;党员36 人,2017 年人均纯收入22100 元。

当时机日渐成熟,2018 年6 月2 日,周继军决定召开第二次全体党员会。这一次,他有备而来——提前准备了一份PPT,从村民们最关注的问题入手,讲述4 个方面的内容:1.为什么要选派第一书记;2.村内已经开展的活动;3.正在开展的活动;4.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番讲解下来,党员们才知道:原来村子已经实现了“异地就医”、申请了“充分就业村”、解决了无线网络……

“现场激活”一批之后,周继军又安排党员向其他村民讲解党和政府的相关惠民政策、以及村委会的工作情况,这些实打实的利好让村民们的眼中重新又有了光彩,主动咨询争取政策的人多了,主动找“周书记”聊天的人络绎不绝。召开全体党员会这件事终于走上正轨,定在每月第一周的周六按时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为了“激活”更多村民的“心思”,周继军忙得不亦乐乎:每逢端午、重阳、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都组织慰问演出,绞尽脑汁想着如何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2019 年春节前夕,周继军专门邀请了6 位书法家,现场为每户书写春联、福字,送上新春祝福;重阳节期间,他邀请摄影家协会老师为村里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拍摄一张18 寸生活照;村委会办公楼前面的几十平方米的空地也被他利用起来,召集妇女们跳广场舞,并专门请了老师教,他还盯上了乡政府门前的八旗广场,计划联合周围几个村子,开展娱乐文化活动……

为村民寻条“活路”

思想上统一之后,周继军一门心思为沟门村主要做了3 件事:申请异地就医、争取公益岗,以及协助推进村班子换届选举。

由于沟门村地处偏远,村民中老弱病残居多,“看病难”一直困扰着村民们。以前沟门村人看病多去怀柔城区,但路途近百公里且山路崎岖,开车最快也得一个半小时,公交的话起码两个多小时——除了交通不便利,经济上也不划算:“上怀柔去看病,得花够550 元才能给报50%,然后过了3000 元就不报了。再说了,真有什么急病也来不及去怀柔。”79 岁的老党员彭兴道慢性病缠身,妻子也卧病在床,身边没有子女照顾,老两口身体每况日下,三天两头总往医院跑。周继军第一次上门拜访时,“彭兴道腿上全是泥,看到我有点拘谨,大妈躺在床上,挣扎着想要爬起来,被我按住了。”当即,周继军就心疼了,“两位老人的一点精力和养老金全花在医院里了”。

喇叭沟门乡虽说是北京市怀柔区辖乡,但身居首都北大门,与河北省的丰宁县、滦平县接壤,沟门村距离丰宁县仅28 公里。如果村民们去丰宁县就医能报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恰好在周继军的专业和能力范围之内——他积极与北京市人社局、怀柔区人社局沟通,解决了喇叭沟门乡参保人到丰宁医院就医报销的问题,改善了村民们的就医困境。囿于村内医疗资源匮乏,周继军又辗转联系到董瑞主任医师,诚邀他的名中医工作室落户喇叭沟门乡卫生院。落户后,董瑞主任医师每月免费前来义诊一次,直接为村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周继军还组织东方古本中医医院、世纪兴华医院等医疗机构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检查,组织健康素养知识大讲堂,讲解科学健康知识和养生知识,提高村民预防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意识。谈及此,彭兴道的妻子笑得合不拢嘴:“俺们喜欢这种中医治疗,买药也方便。”“周书记这可不赖了,可不赖了!”

村民看病不再难,可“村民们没啥活路”仍极大影响着村风村貌。在沟门村停滞发展的这几年里,乡政府分配给沟门村的公益性岗位指标少之又少。周继军从村内发展的角度,频繁与乡政府沟通,争取到更多的公益性岗位指标在村内流转。同时为村里争取到“抚育山林”项目,全村70 多名有劳动能力的村民被安排项目用工,主要是上山修剪树枝,一天工钱120元,组长一天180元。村民收入大幅增加,对周继军的感谢也是溢于言表:“周书记是最好的,一心为老百姓着想!”有着高中文凭的王建华还专门写过一副对联赞颂周书记:“扎根沟门,全心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动情地告诉记者:“周书记为沟门村留下的财产至少会影响村里两代人,如果我能活到80 岁,还有40 年,我相信40 年之后还会有人记住他的名字。”

于是,当周继军四处了解民意,推动村班子换届选举时,不少村民直抒胸臆:“周书记,干脆你当村书记得了,这样你就可以留在我们沟门村了。”

为村里“留点产业”

当然,留在沟门村是不现实的,但这是村民对“周书记”真挚情感的流露。周继军的扶贫期只有两年,如今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他真心希望能为村子留点持久发展的产业,以带动就业,为沟门村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6 月份,临时搭建的村委会办公楼就要推翻重建了,一些有着历史积淀的老房子也需要修葺,沟门村的整体改造也在周继军的愿景之中,想做的事情真的很多,“在我来之前,村子已经耽搁了6 年,不能再耽误下去了”。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刚刚迁至沟门村的语高养老院院长张岩,是一名专业天文爱好者,他与业余天文爱好者周继军无意中的一次闲聊碰撞出了火花:“沟门村的天文观测条件特别好,地点都是现成的,就在养老院的顶楼天台。”时不我待,周继军立即联系北京天文台的专家来村考察,在了解到需要关闭周边户外的照明设备以达到最佳观测效果时,他组织协调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凌晨后关闭全部户外照明设备。结果喜人:国内相关专家都认可此地观星的良好条件。此后,周继军再次牵头,动员社会各界的天文专业组织来沟门村进行实地观测。经年沉寂的沟门村在2018 年这个寒冷的冬季突然变得热闹起来:由于冬季的凝视度及天气情况要好于其他季节,适合从事天文活动,一拨一拨的观星人群涌入沟门村,迎来专业天文爱好者总计逾3000 人次。沟门村,正成为北京天文圈里的网红,被冠以“天文圣地”之称。

为继续扩大影响,周继军还特意邀请天文组织与沟门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并赠送了两架专业天文望远镜给沟门小学,由专业人士进行指导,让孩子们能欣赏到头顶这片美丽的星空。目前,沟门村与多个专业天文社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些社团会不定期在沟门乡各个地区开展天文观测拍摄活动。沟门村的第一个远程天文台已投入使用,不仅可以为那些不便来现场进行观测的国内爱好者提供远程观测及拍摄,还面向国际,为新加坡及澳洲的天文爱好者提供服务。周继军因地制宜,为沟门村寻找到一条“星空文化”发展之路。

越是走近沟门村,周继军越觉得沟门村远不像看起来那般贫瘠苍白:村里有几户院子,都是上百年的建筑遗珠;村子曾是解放战争时期聂荣臻将军的后方医院,很多重伤员牺牲后埋在后山,适合建一个烈士陵园,申请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还是一个满族文化乡,可以考虑与区域资源协会合作,发掘村里的民族特色。

一年多的扶贫历程,周继军有很多心酸和苦累,但更多的是感动,“在村里工作,老百姓喜欢你,就爱给你送农产品,咱都知道这些是不能收的,每次都劝他们赶紧把东西都拿回去。但有一次,我收下了!那天下着细雨,村里81 岁的彭兴林看我在办公室,赶紧回家给我拿了几根家里种的黄瓜,那几根黄瓜大小不一,长得歪歪扭扭,大爷说是自己种的,没有多余的话,只一个劲地让我拿回去吃,我当时差点没忍住流下泪来。这是我唯一一次收村民的东西。”

猜你喜欢
天文村子书记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天文篇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如果一头牛回到村子——《走进画里的牛》创作谈
刘老汉的烦恼
读书记
集书记
天文与地理
天文知识普及
天文奇观:金星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