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杰,华永兰
(1.南京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2.南京市建邺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210000)
在理工科领域,项目也称之为工程,21世纪初,项目化学习的概念逐渐进入了我国的基础研究领域,并在职业学校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发展。范效亮[1]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课程教学中,围绕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项目,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多元发展、项目学习、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五化”模型,并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制改革、项目教学改革、课证赛融合、云班课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系列实践[2]。李哲[3]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了项目化学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提出了项目化学习的五大特征:真实的驱动性任务、学生的自主权、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学习过程中付出和收获的累积性以及多维度的外界反馈和评价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经过一些国际合作项目的介绍和推广,如英特尔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更多的一线教育者也逐渐认同和接受了这一概念,开始将学科知识融入到真实的项目中,引导学习者通过设计项目目标、完成项目中的任务、解决项目中的问题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人专业成长。越来越多具有项目化特征的学习方式开始出现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实践中。
王林发[4]在“中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中,从三方面构建了基于Moodle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活动流程、协作交流和学习项目。夏涛[5]将数学项目学习定位为“做中学”的模式,以“测量学校的绿地面积”为例进行数学项目学习说明,并从选定项目,分工分组;分析设计,规划整理;实施操作,展示成果;评价项目,反思总结4个步骤展开了论述。马玲玲[6]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具体项目设计,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及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邬彤[7]比较了基于项目的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的异同,提出了项目化教学的结构图和主要环节:选择项目、制定项目、活动探究、制作作品、成果交流、活动评价。黄纯国[8]围绕以上6个基本步骤,设计了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并论述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优势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毛彦平[9]围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项目化教学的7个步骤:设计项目、分组分工、制定计划、探究协作、制作作品、汇报演示与总结反思,并论述了对应阶段的具体实施策略。
从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情况来看,基础教育领域的项目化教学主要包括了选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和评价项目4个环节,同时教师要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比如规划项目的内容、规定项目的学习目标、划分项目的课时,了解学生的现有能力和兴趣点等等。下面以七年级信息技术《应用文档的设计与制作》单元为例,设计项目化学习:制作特色作文集。
(1)项目化教学的学习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作文集的一般组成部分,了解制作作文集的步骤;能够根据组内设定的主题,设计特色作文集;学会Wps文档的基本操作,如编辑、排版、设计封面等;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项目规划了解制作作文集的步骤,通过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完成作文集的创新设计;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在实际情境中完成真实的任务,体会技术服务生活;通过组内交流与评价,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④行为与创新。通过制作专属作文集,提升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表达与分享,培养自己的设计思维与创造思维。
(2)项目的设定。结合语文学科近期作文竞赛,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了制作专属作文集这一项目。学生可根据组内讨论,自由确定作文集的题目,如:《文学畅读》《美食介绍》《细节导读》等,与学生日常作文和竞赛作文相关的题目。
(3)项目时长与课时的分配。在教师指导用书中,本单元原定9个课时。为了让学生阶段化学习内容,项目教学课时设定见表1。
表1 文档单元项目化教学课时
(4)人员的分工。结合机房的实际排位,教师协助学生完成了4~6人的小组分配,在组内有组长一名,每名同学分担明确任务,如:封面的设计、目录的设计、元素的整合,等等;每位同学都要完成一篇正文的编辑与制作,在一个项目化学习中,学生既有个人任务,又有集体任务,每一个人的进度也就关系到集体作品的完成情况,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5)项目的实施。考虑到初中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和基础层次的不同,在项目的前期,尤其是初期阶段,必须帮助他们搭建脚手架,如教学微视频、指导文档、阶段量规、学习单等等;另外,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在中小学的实际地位,利用课外时间完成项目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较低,学生在每个课时都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任务,并提交教师机。
(6)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每周只有一节信息课的实际教学情况下,需要学生连续的过程性评价,以便对自己整个项目化的学习有恰当的评价和改进。在每节课的项目化内容之中,都设计了对应的评价量规,以帮助学生完成对作品的实时评价与反馈。在作品制作完成之后,采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组内自评与组间互评,通过分享与表达,实现学生多样思维的发展。
(1)项目选定。选择一个恰当的项目,是项目化教学成功的开始。鉴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能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技术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学习的魅力,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挥创造力,教师在设计时应给予项目主题,具体的项目设计需要由学生讨论完成,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解决真实问题的乐趣。
(2)课时规划和教学实施。要想将教学项目常态化,就必须从实际教学出发,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围绕课程标准划定学时。初中生处于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好奇感的年龄段,但自我组织能力不足,仍需要教师良好的引导,尤其是涉及到软件类的教学,必须借助脚手架才能实现从知道到创造的过程蜕变。因此,在初中信息教学中,要采用半放养式的项目化教学,学生设计实施,教师从旁指导,如此才能将项目化教学高效完成。
(3)过程性评价。在长达两个月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过程性评价如同大海中的灯塔,可以帮助学生随时的纠正自己的航向。在细化的项目化教学任务中,过程性评价充当了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的双重任务,对一个作品的生成至关重要。可以借助学习单、量规、思维导图,等等工具完成评价,评价形式亦可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等方式。另外,在间隔一周的教学过程中,过程性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回忆上周的学习内容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4)分工与责任制度。在一个项目化的学习团体中,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完成该项目制品必不可少的一份子,责任到人的分工,可以帮助减少“边缘人”和“小能人”的出现,使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共同为自己的项目制品贡献力量。在项目规划的开始,就需要明确各自任务,且在中途不能随意更改,以保证整个工作的流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