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实施“互联网+”战略途径分析①

2019-12-10 03:20张沛源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农资产业链互联网+

张沛源

(西安培华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陕西西安710125)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正式将“互联网+”的概念上升为国家行动,也正是从2015年开始,“互联网+农业”成为今后中国“互联网+”行动计划中的工作重点[1-3]。“互联网+农业”计划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将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推动中国未来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在此背景下,对“互联网+”、“互联网+农业”的概念以及内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如何将“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真正结合起来成为现实需求。

1 “互联网+”与“互联网+农业”认知

1.1 “互联网+”是一种新生产方式

“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1)“互联网+”能够将传统产业数据化和在线化,在“互联网+”模式下,传统企业能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打造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网络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和智能制造的优势,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4];(2)“互联网+”依靠信息生产力,带来了新业态,带动了产业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信息生产力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和范围报酬递增,这种产业优势能够促使“互联网+”领域进行生产方式的不断创新,从而提升自身竞争能力[5];(3)“互联网+”能够依靠网络优势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传统行业的精细化运营,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对以前难以配置的资源,比如产品体验等进行数据量化,实现情景定价[6];(4)“互联网+”意味着“产业化+服务化”,这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能够同时保证传统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一方面“产业化”通过规模化生产和降价的形式,提高了经济发展速度,另一方面“服务化”通过差异化竞争以及提升附加值的形式,增强了经济发展质量[7];(5)“互联网+”为传统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驱动力,当今中国市场服务化发展趋势明显,在这种导向下,企业自然而然地要进行更多的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互联网+”很好地满足了企业在网络时代的发展要求[8]。

1.2 “互联网+农业”是信息生产力作用于农业产业链全过程的产物

“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信息化+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农业与信息化产生了融合,信息的重要性已经能够比肩传统农业领域中的土地、劳动力、生产资本等要素。“互联网+农业”的经济模式,能够促使传统农业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优化和重构自身的生产模式和产品流通模式,从而释放出更多的能量,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

“互联网+农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信息化逐渐走向统一的过程,其本质是“工业化+‘信息化+农业’”[9-11]。在未来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产业化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化大生产问题。因此,本研究认为,未来中国的“互联网+农业”发展重点需要解决的矛盾是农村家庭经营的多样性价值与精准对接市场的复杂性要求之间的矛盾。“互联网+”带来的服务化意识,能够帮助中国农业在承接产业化带来的高效生产效率的同时,促进农业产业向多样化发展,最终解决增产与增收之间的矛盾。

2 “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机理

随着“互联网+农业”模式在中国的发展,2018年中国各类农产品大宗商品实物交收额超过20万亿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777家,约占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总数2 461个的31.5%,其中种植品类市场555家、林产品类市场(含木材、纸浆等)85家、畜牧禽类市场(含肉类、禽蛋、草业等)64家、酒类产品市场40家、渔产品类市场33家[12]。表1为2013~2018年中国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数据。

表1 2013~2018年中国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数据一览表

2015~2018年,“互联网+农业”发展势头极好。中央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在保证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的同时,强化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科技的创新驱动作用,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交易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创新,促成了更多电商平台与农业的结合[13]。2015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至2018年底,中国行政村通光纤比例已从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前的不到70%提升至96%,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目前也已达到95%,极大提升了中国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能力,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网络保障。

由于“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结合程度越来越紧密,结合范围越来越广,因此,分析“互联网+农业”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作用机理,要结合整个农业产业链来论述。“互联网+”通过将整个农业产业链中的物质、资金和信息流进行整合,带动农业经济向共生、互利和共赢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了中国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研究将从农业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 来进行论述,见图1。

图1 “核心企业+全产业链增值”典型模式示意图

2.1 从农业产业链上游分析

从农业产业链上游角度来看,“互联网+”与农资市场的融合,将会很大程度上促进农资生产、流通、营销、服务等对农资供应的影响,进而改变目前农资生产商和农户之间的关系[14]。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为例。这些农资均属于农业产业链中的刚需产品,标准化程度很高,绝大部分产品的购买量很大、购买次数较高,且配送物流过程简单、要求较低,极其符合电商平台交易模式。在当前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农资产品电商运营将会获得极好的发展机遇。2018年中国农资市场总量超过5 600亿元。在巨大利润的驱使下,中国农资领域的龙头企业,如史丹利、金正大等纷纷试水电商平台,并逐渐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2015~2016年西安市某县逐步实现了全县范围内云农场模式农资交易。2018年市场价120余元/袋的某类型化肥,农户通过云农场购买仅需99元/袋,每公顷农田节约化肥成本约300元左右。以2018年西安市2 865.24 km2耕地计算,若全市都以云农场模式进行农资交易,单化肥一项就能节约近8 600万元成本。同时,云农场向该县部分土豆种植户提供的液肥,能够有效提升土豆每公顷产量165%~210%,极大地提升了土地产出以及土豆种植户收入。“互联网+”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农业经济体系中分销商对利润层层剥盘的问题,实现了农资商与农户之间的“去中介化”,大大降低了农户在农资端的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了农资商的利润,优化了农业经济发展体系。

2.2 从农业产业链中游分析

从农业产业链中游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带来的技术进步,促使我们能够从更高的技术层面来解决农业领域中的问题,如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生产技术问题、农业规模化问题等[15]。在“互联网+农业”的模式下,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物联网、远程控制、云计算等技术与农业生产实现了融合,智能化农业和精细化农业体系的建设走入了现实。

北京天润园草莓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共有温室270栋。从2013年开始,在昌平区农委和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支持下,引进了一套西班牙的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比例施肥泵型自动控制灌溉施肥系统和简易自动灌水施肥系统。经自动化系统控制的红颜草莓每公顷平均灌水1 485 m3,每公顷产量平均为2.4万kg,比对照增产12%;糖度12.9,比对照提高1.2个百分点;与常规管理相比,省工30%~60%,最多节约肥料成本40%。有效节约成本的同时,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

2.3 从农业产业链下游分析

从农业产业链下游来看,“互联网+”能够深度改变中国农产品消费市场,对于增强农产品消费者的产品体验以及实现放心消费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从时间、空间以及成本的角度分析,“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农产品流通中的时空局限,解决了农产品供求市场中的信息交流不畅和不对称问题,传统农业交易中的供求双方即时对接设想成为现实;从食品安全角度分析,“互联网+”通过信息技术打造出一条流程清晰、透明的供应链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改善了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创造了新的农业价值。

以中国大陆地区肯德基最大供应商——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为例。大成食品自2007年起,投入大量资金和科研人员对饲料成产、鸡只孵化及屠宰、鸡肉加工及食品生产加工链条进行整合研究,用十余年时间将所有鸡类产品加工生产环节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统一的经营平台,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高度垂直整合业务模式,保证了鸡肉食品的质量安全。如今,消费者只要通过扫描大成食品包装上的安心码,就可以通过网络直观了解食品的各类详细信息,比如养殖场、饲养员、食用饲料以及整个屠宰、生产流程等。一方面这种详细的信息展示为企业的食品安全带来了保证,另一方面这种信息的展示也展示了企业的品牌价值和产品力。

2.4 从农业全产业链角度分析

从农业全产业链角度来看,“互联网+”的出现促使农业互联网金融体系获得了长足发展。从农业生产、农资购销以及最终的农产品销售流程来看,“互联网+”技术有助于解决现有农业金融体系发展不完善、风险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据《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的成功率不足3成,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准。“互联网+”模式下,大数据与农业金融的结合,有效解决了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风险管理难题,推动了农村惠普金融的发展。

以中国现有部分农业龙头企业为例。2015年1月,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新希望有限公司与北京首望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南方希望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深圳成立了慧农科技有限公司,目的在于帮助中国农业金融打造联通各家企业的金融服务网络。该企业自2016年11月入驻陕西后,一直致力于陕西省农牧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互联网串联农牧供应链上、中、下游资金通道,解决农村、农民、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急、频的问题,从而打造中国领先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陕西省农村家庭正规信贷成功率由2015年的29.5%逐步上涨至2018年的37.4%,远高于同期中国农村家庭正规信贷成功率平均水准。可见,农业龙头企业相比于普通农户,掌握了更多的全产业链信息,有优良的基础用于构建以自身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

3 农业经济发展实施“互联网+”的战略途径分析

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一定基础,但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以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深层次转变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截至2018年底,中国农村网民人数突破2.2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已达38.4%,较2017年上涨3个百分点,但仍有4万多个行政村未能接通宽带网络,近60%左右农民家庭未能安装计算机。中国农村仍然存在“信息获取鸿沟”及“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民增收路径未能获得很好开发,农业方面利用数据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模式尚未普及,“互联网+农业”的优势还未能真正得到利用。为此,研究从以下角度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实施“互联网+”的战略途径进行了分析。

3.1 农业产业链上游供应与生产

新型农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链上游实施“互联网+”战略中起主导作用。一方面,以新型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生产者要主动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各级政府要划拨专项电子商务培训资金,可与农林院校等进行合作,对新型农业合作社生产者进行“互联网+农业”的业务培训,有意识地培养农户互联网思维;另一方面,在对生产者进行网络思维培养时,要多借助组织化的形式,采用类似社群领袖如村长、村官、职业农民等方式对农户进行引导,促使其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与互联网对接,通过推广订单式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从农业产业链上游介入“互联网+”能够通过技术推广、农业金融、土地确权以及生产资料配送等服务,简化农业产业链上游供应与生产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实现“去中介化”,从根本上改革了农业经营者与农业服务、产品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3.2 农业产业链中游加工与物流

通过“互联网+”建立新型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服务体系,能够真正实现农业加工商到农业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实现系统化、信息化与精准化的农业经营与管理。农业产业链中游实施“互联网+”的战略途径主要有:(1)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农业智能化生产技术,在“互联网+”层面上解决传统农业规模化生产困难、技术革新推广困难以及农产品品质控制等核心问题;(2)处于主导地位的农业龙头企业应顺应国家改革需求,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依托自身地域及技术优势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与流通体系;(3)解决中国农业“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建设“村站”项目,将农业产业链条中的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实现真正结合。

3.3 农业产业链下游销售与服务

农业产业链下游实施“互联网+”战略,一方面,可以依托农产品电商和产业联盟共同建设营销渠道,从时空、安全、成本等要素入手,通过建立透明供应链和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形成“从农场到餐桌”的一体化经营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与电商平台,消除传统农业中对发展影响较大的时空限制、信息不对称、信任不足等弊端,从而构建成满足当今社会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的O2O、C2B等销售模式,促使现有的“企业+农户”的生产流通模式向“网络+农户”转变,从而使中国农民直接融入增值业态;同时,政府应督促电商和产业联盟建立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实现农产品溯源,引导中国农业向高品质、高诚信的方向发展,打造农业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

3.4 贯穿全农业生产链

针对农业全产业链融合的角度实施“互联网+”战略,一方面,应确定以农业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等为核心,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全方位对接农业经营主体;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促进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全面融合,构建闭环式、普惠式农业金融服务平台,为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提供网络支付、信用担保以及投融资等服务。

总之,“互联网+”对传统农业产业链的优化重构,实质是通过不断释放信息生产力的强大能量,在承继产业化效率优势的基础上,解决农业生产多样性与对接市场精准性之间的矛盾以及农业增产(成本领先)与农民增收(差异化)之间的矛盾。

猜你喜欢
农资产业链互联网+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