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荣明宇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法基础》课程是高职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它的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培养优秀会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BOPPPS教学模型为研究背景,结合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的教学特点,提出BOPPPS教学模型在经济法基础课程中应用的思路与策略。
早在1976年,根据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对教师的资格认证情况,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坊创立了BOPPPS教学模型。BOPPPS模型广泛应用于北美,由于它的科学合理性,近几年,教育界把此模型与我国教育环境和特点相融合,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它的理论基础是将教学过程分割为几个小单元,每个单元大概是15分钟,然后由6个15分钟的单元在“起承转合”的连接下建立完整的教学课堂。这6个阶段分别是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以及总结。第一阶段是导言(Bridgein),教师在教学的开始为了让学生理解学习此课程的理由和重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在这个阶段应提出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个人经验,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第二阶段是学习目标(Objective),教师在课堂上应清晰的阐述学习这节课应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第三阶段的先测(Pre-assessment),是指在建立学习目标后,教师对学生知识储备情况进行了解,进而调整内容的深度与进度。第四阶段的参与式学习 (Participatory Learning)是BOPPPS教学模型的核心。在这个阶段,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五阶段是后测(Post-assessment),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采取综合有效的评价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此来修改和完善后续教学方案的设计。最后是总结(Summary),教师应指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梳理学习要点、以及告知下次课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回馈意见分析总结各组和各位同学的表现,并表扬学生恰当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学习的过程。BOPPPS教学模型,一方面使教师可以评估并修正曾讲授过的课程,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教学质量。
高职会计学生的生源较复杂,包括中职、单招、高中三大类,这些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基础知识薄弱,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学习没有主动性,因此,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今年3月,我国在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正式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根据行业要求、就业导向取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样既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渠道,又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我国在2017年1月1日就宣布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就会计专业而言,取得初级会计师证书就成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必要选择,《经济法基础》课程又是初级会计考试科目中的半壁江山,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压力和职业迁徙能力,把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常见的市场经济法律规范纳入本课程中进行教学,更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考证的需要,讲授内容参考近几年的初级会计的考证大纲,重点内容应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法、票据法、法律基础、税法。
《经济法基础》课程普遍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内容涵盖会计、法律、税收等多学科知识,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生对某些知识点处于零起点,比如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如果运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借助信息化手段,编写丰富的教学案例,引入真实的工作情景,增加学生对职场的感性认识,把枯燥、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直观、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以此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法基础课程与其他会计类课程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强,变化快,但教材更新缓慢,尤其是经济法基础中税法知识在近三年内每年基本上都有重大改变,2016年5月1日营改增开始实施,2017年和2018年以增值税为主进行了大量的补订和修订,2019年个人所得税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是现有的许多教材由于出版周期较长,常常跟不上法律变更的内容,因此在使用经济法基础的教材时,往往会选择初级会计师的考证教材,这种做法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汲取最新的法律知识,适应考证的需要,缺点是目的性较强,而忽略了其他经济法律知识的学习。因此,考虑到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的上述特点,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初级会计师考证的通过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BOPPPS模型理论在经济法基础课程教学上的应用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BOPPPS模型的理念是教师把课堂教学过程分割为几个小单元,尽管根据各门学科的特色,每个单元严格按照15分钟教学是难以实现的,但是整个教学过程应是遵循一定规范的标准工作。因此,为实现这个“标准”,在BOPPPS的六个环节内,依据经济法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法律基础、会计法、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法、劳动合同法5大项目中,设计好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六大环节,努力创造教学情景,鼓励学生与教师交汇互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经济法基础是初级会计师的考试课程,由于它考证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前测和后测的教学环节尤为重要。法律知识需要不断的重复、巩固、课堂教学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前测环节,可选取50%的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并计入平时成绩,在整堂课结束后,利用15分钟时间以案例分析形式进行后测,以此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
在BOPPPS模型下,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会计专业的《经济法基础》是一门文理兼具的课程,因此,在参与式的教学设计中,既可以采取动手演算、任务研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设计时可采取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设计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对于经济法基础中税收知识,死记硬背税收条例并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设计模拟实际经济业务的案例计算分析题,学生在学习中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并动手演算各税种的应纳税额,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另外,在法律基础、劳动合同法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模拟角色扮演。 在劳动合同法中,为使学生深入理解劳动合同解除方面的内容,学生可以分为若干小组,某些小组的学生扮演用人单位,某些小组的学生模拟劳动合同解除的不同情形,最终使学生记忆并理解劳动者在辞职后,哪几种情况可以取得经济补偿金。学生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掌握和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达到了课堂教学目标。
(三)综合多样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程度,更要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经济法律知识学习的结果,更要看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教来评价学,二是以考试结果作为单一的评价方式。这种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与BOPPPS模型所倡导的学生高度参与课堂教学的理念不符。因此,学习效果评价应贯穿在经济法基础课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怎样参与,参与多少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BOPPPS模型的前测和后测引入到评价环节中,每节课进行随堂测试,并对于在小组讨论中的主动展示自我、代表发言的学生给予加分,有效的评价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促进学生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掌握新问题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