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彬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四地质大队,贵州 都匀 558000)
该文以九龙寺通天塔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岩土构成及特征等几个方面分析拟建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处山地缓丘边沿地带,四面无构筑物,地形起伏较大,主要由角砾土、强风化白云岩及中风化白云岩构成,地貌上属山地溶蚀、剥蚀斜坡地貌,地形地貌较简单。
建设区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据调查资料显示,拟建场地范围内及附近无水沟、河流等地表水体通过,场地地表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赋存于下伏基岩节理裂隙中,属埋藏类型属潜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埋藏较深,大于本次勘察钻孔深度。因此,拟建物基础施工及基础材料受地下水影响较小,其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
场地范围内覆盖土层为角砾土层,下伏基岩为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场地内基岩层呈单斜产出,倾向约80°,倾角约350°,场地范围内无活动断层通过。
1)角砾土层(Qel):褐黄色,主要以角砾夹粘土构成,角砾含量超过总质量70 %以上,粒径一般2~20 mm不等,成份为强风化白云岩,呈棱角状,全场地分布,分布厚度为0.50~10.10 m,平均厚度为3.54 m;层面标高为843.38~852.65 m,平均标高为846.57 m。
2)强风化白云岩(P1q):灰白色、肉红色,中厚层状,细晶结构,岩芯呈块状、碎块状,节理裂隙发育,全场地分布,分布厚度为0.70~4.70 m,平均厚度为2.34 m;层面标高为834.58~848.03 m,平均标高为843.04 m。
3)中风化白云岩(P1q):灰白色、肉红色,中厚层状,细晶结构,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全场分布,控制厚度为6.00~17.90 m,平均控制厚度为11.32 m;层面标高为824.58~847.13 m,平均标高为840.32 m。
4)溶洞:全充填,充填物为粘土,局部分布,仅在第ZK4、ZK36、ZK62、ZK66和ZK71号孔一带可见,分布厚度为1.00~3.70 m,平均厚度为2.32 m;层面标高为828.28~839.94 m,平均标高为835.43 m。
1.5.1 岩溶情况及处理方案
(1)岩溶特征。拟建场地地貌上属山地边沿残积岩溶溶蚀、剥蚀台地地貌,地形起伏大,下伏基岩为易溶岩类—白云岩,部分勘探孔相邻基岩面相对高差>5 m,共计施工96个勘探孔,遇洞隙钻孔为5个,钻孔见洞隙率为0.05 %,综合考虑,岩溶发育程度等级属岩溶中等发育区。
(2)岩溶洞体地基稳定性分析。拟建场地属岩溶中等发育区,溶洞内充填物为硬塑粘土,溶洞顶板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在0.6~4.2 m,地基基岩为可溶岩类白云岩。场地内岩溶洞体的稳定性较差,基础应穿过溶洞顶板厚度置于溶洞底板以下稳定的中风化白云岩岩体上,保证地基基础的稳定性,方宜灌注砼。
(3)施工建议方案。建议施工期间,人工挖孔桩部分应分散施工,不能成片连续开挖,每隔3~5个桩孔开挖一个;先施工深度较大的桩孔,再施工深度较小的桩孔,遇到溶洞发育的孔位,根据溶洞高度、大小采用钢筒进行有效护壁,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1.5.1 不良地质作用
拟建场地地貌上属山地岩溶溶蚀、剥蚀斜坡地貌,据工程地质调查及勘察钻探揭露结果,场地内现状条件下未发现滑坡、泥石流、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场平后,场地南面场地场平形成高约8.5 m的人工土岩边坡;西面形成高约10.0 m的人工土岩边坡,环境地质条件一般,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中等发育。
场地地形平坦、开阔,无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场区内无活动断裂通过,岩层呈单斜产出,场地不具备滑移变形失稳的条件,场地属抗震设防烈度6度一组分布区,历史上未发生过有较大破坏的地震。场平后,场地南面场地场平形成高约8.5 m的人工土岩边坡;西面形成高约10.0 m的人工土岩边坡,场地稳定性一般。
1)上覆土层评价,场地地基内上覆土层为角砾土层,根据重型动力触探(N63.5)测试结果并结合钻探岩心,角砾土层稳定性及均匀性一般。
2)基岩评价,该工程基岩为强风化白云岩及中风化为白云岩。强风化白云岩,厚度变化大,地基稳定性及均匀性一般。中风化白云岩为较软质岩石,为可溶岩类,场地地处岩溶中等发育地段,地基稳定性及均匀性一般。
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开阔,地貌上属山地边沿残积岩溶溶蚀、剥蚀台地地貌,地形起伏较小,场地稳定性一般,场地地基稳定性击均匀性一般,该场地可进行本建工程建设。
拟建九龙寺通天塔东面为山地,空间较大;南面距用地红线4.3~8.8 m,场地场平形成高约8.5 m的人工土岩边坡,边坡由角砾土及强风化白云岩基岩构成,属切向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西面用地红线线最小间距7.1 m,场地场平形成高约10.0 m的人工土岩边坡,边坡由角砾土及强风化白云岩及中风化白云岩构成,属顺向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
场地南、西两面均为三级边坡,放坡空间较小,不满足1:1放坡条件,边坡不安全,须做专项设计,待边坡支护稳定后再进行拟建物的基础施工。
通过对拟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和岩土结构等的研究,拟建场地地势平坦、开阔,地貌上属山地边沿残积岩溶溶蚀、剥蚀台地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场地稳定性一般,场地地基稳定性击均匀性一般,该场地可进行本建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