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运利 马欣
(陕西省永寿县园艺工作站,永寿713400)
苹果矮化高密栽植已成为我国当前苹果栽植的主要趋势,省工、管理方便、见效快、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使其在生产中逐渐代替了原有乔化稀植方式。近几年在实施矮化高密果园栽植中发现,一些果园进入挂果期后,树体呈现上强下弱现象,即上部“搭伞”严重,下部主枝过早衰弱,园内通风透光能力不足,果实品质逐年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项调查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谨供参考。
调查的果园分别在永寿县康家村、甘井镇洛安村,栽植品种为矮化中间砧红富士烟富系列,树龄6~8年,果园基础设施健全,水肥一体化管理,栽植密度4 m×1.3 m,平均树高3~3.5 m。树形为纺锤形,平均株留主枝15~18个,树体2 m以上,平均留主枝5~8个,树体1.5 m以下留主枝4~6个。2018年树体2.5 m以上平均新发枝32个;其中枝长0.5~0.8 m有13个,0.3~0.5 m有19个,新生枝平均粗度0.8 cm。1.5 m以下2018年平均发枝15个,其中枝长0.5~0.8 m有3个,0.3~0.5 m 有12个,新生枝平均粗度0.5 cm。调查数据表明,树体生长不平衡,上强下弱现象明显。
通过调查发现,以店头镇康家村果园为例,2018年667 m2施3.5%水溶肥80 m3,远远超过矮化密植果园年667 m2施40 m3和水溶肥平均浓度不超过2%的标准。因过多施入水溶肥,水溶肥下渗到下层根部过多,下层根部生长旺盛,导致树体上部生长旺盛。
为促花促果,全园下部枝条在夏季不同程度进行环切刻伤,树体2 m以下枝中,平均3个枝就有一个枝进行了环切。由于环切过多,树体上部合成的光合产物下行运输受阻,导致了光合养分在树体上部积累,引起上部枝条过旺,而环切后的枝条不同程度受损,因而出现早衰现象。
2017年冬季修剪时,对上部主枝强枝进行带帽短截处理,造成上部枝条大量旺长,再加上夏季修剪不及时,对当年过多新生枝只进行了疏除,上部枝条未进行拉枝处理,将大部分枝条的处理放在冬季修剪时进行。
上部枝条由于过高,操作不方便,前期拉枝不到位,基角均小于90°,部分枝条基角未开,全部呈“弓”形,未达到通过拉枝使树体营养疏导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均衡,不易成花。
配套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矮化密植果园,配合施肥全年不超过5次,干旱季节可适当增加次数,每次用水量 5~8 m3/667 m2,每次水溶肥或固体水溶肥使用浓度为0.5%~1.5%。要依据苹果的生长时期需肥特点,把握好施肥的关键时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足花前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这一时期施入全年一半的氮肥用量;5月下旬至6月上旬,施入坐果肥,促进花芽分化,以磷、钾肥为主,同时依据树体情况和新梢生长量施入相应的氮肥;7月下旬至8月下旬,施入果实膨大肥,以钾肥为主,氮、磷为辅;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施入足量基肥,以农家肥为主,667 m2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 000 kg左右。调节树体上强下弱现象,还需进一步控制氮肥的施入量,加强磷、钾肥的施入,施肥量依据土壤肥力、树体长势、年留果量等因素而定。矮化高密挂果园667 m2年施氮 18~23 kg、磷 8~12 kg、钾 25~30 kg。
3.2.1 树体上部冬剪 冬季上部修剪以缓放为主,缓和当年生新梢长势,减少第2年的成枝力,疏除部分过强、过旺枝,对主枝直径超过上部主干直径一半的全部疏除,侧枝直径大于主枝一半的也全部疏除,其余枝组依据树体总枝量大小适度疏除,疏除后对伤口上方枝条具有抑制作用,相反对枝条下方具有促进作用。通过上部疏枝,顶端优势向下部枝条转移,从而增强下部枝条的生长势,从根本上解决树体上强下弱的问题。
3.2.2 冬季下部修剪 下部枝条修剪以缩剪为主,对一些弱的枝条进行短截,促发新梢生长,同时留桩疏除过弱的枝条,更新部分衰弱枝组。
拉枝是矮化高密果园树体管理的重要手段,拉枝能抑制枝条生长,对调整枝条生长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笔者调查,果农拉枝均在7~8月份进行,强旺树上部枝条得不到及时抑制,夏季容易出现“搭伞”现象。对上强下弱的果树,春季拉枝最为适宜,通过春季拉枝,树体顶端优势减弱,下部枝梢萌发比例增大,同时,当年所抽生的枝量减少,要改变以往上部拉枝操作不方便、拉枝角度不到位的问题,上强的树上部枝条拉枝角度达到 100°~120°,下部枝条 7~8 月份也要对当年生枝条进行拉枝处理。
结合夏季果园管理工作,疏除上部春季拉枝以后萌生的背上强旺枝,同时结合扭枝、摘心、揉枝等不同手段抑制新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达到明年以果压枝的作用,疏除树体下部当年萌生的多余枝条。
在当年疏花疏果时,对于下部过弱枝条要适当减少留果量,确保树体营养足够促进营养生长,上部可适当多留,达到以果压枝,缓解枝条的生长势,达到平衡调节树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