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胜
(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烟台 265500)
近几年来,中国陆续引进了像猫山王榴莲、泰国山竹、智利蓝莓等几十个进口新品水果,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但事实证明,车厘子最终跑赢了其它水果品类站到“C”位。车厘子天生就带有水果中的爆款体质。首先,它口感脆甜,受众接受度高,且富含的维生素A是苹果、葡萄等常见水果的4~5倍,更关键的原因在于,车厘子便于清洗和食用,颗粒状又让它兼备社交和分享的场景,在短时间内就能吃完。相比之下,其它水果要么口味偏小众,要么吃完需要收拾果皮、果汁,为“走红”竖起了一道屏障。纵观今年的车厘子消费市场又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
前几年中国消费者购买车厘子,一直都是“智利J级(果径26~28 mm)樱桃”的销量遥遥领先。但在今年,价格高达159.8元/kg、比“J级”贵出 30 元的“精选 JJJ级(果径 30~32 mm)”销量从刚开售就出现直线上升趋势,使得天天果园不得不调整采购策略,增加“JJJ级别”的供货量。去年购买一斤包装、J与JJJ级别用户的数量比例为 4∶1,今年却出现了 1∶3.5 的大反转。
今年发现,消费者似乎突然对购买车厘子变得很懂行,并不是先从购买价格更低的开始尝试,而是直接购买性价比更高、口感、品相更好的产品。
在传统印象中,“贵”往往是人们提及车厘子的第一印象。尤其相较于苹果、橙子等常见的水果来说,平均直径在30 mm左右、与一元硬币大小相当的智利车厘子、单颗价格最高时能够达到3元左右,即使现在也要1元左右——售价决定了它颇为“奢侈”的属性,也决定了它的购买场景更多是按照整箱、用于走亲戚拜年时的礼品。
但这两年,它的身影不仅出现在各个城市春节期间招待亲戚的果盘里,且更多时候成为消费者每次买1、2斤边看电视边吃的“日常零食”。
这种价格颇高的“新、奇、特”水果,没有按照低线城市接收到潮流的信息比一、二线城市迟到一些的固有路径,而是迅速下沉到低线城市甚至县城中,与一、二线城市的购买趋势同步爆发。
2011年左右,一批围绕生鲜创业的电商平台出现了,他们希望人们像购买服饰、日用品一般在网上购买水果、蔬菜。经过8年时间的发展,虽然有些生鲜电商出现在了“死亡名单”上,但不可否认,他们逐步培养起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生鲜的习惯,也将一些过去只能在精品超市购买到的例如智利车厘子、波士顿龙虾等“新、奇、特”商品,采用与供应端源头合作直采的方式,使得这些商品不再“高高在上”,而逐渐“亲民”起来。
现今无所不在的网络媒体对车厘子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由此衍生出了许多热点讨论,在线上助推了车厘子热度的发酵。有段子称,能够通过是否拿出车厘子来招待亲戚判断是否具有真感情;一篇名为《26岁,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的》爆款文,也将车厘子列入判断是否属于“中产阶层”与年轻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标准之一;甚至还有网友调侃车厘子已经成为三、四线城市春节牌桌上的筹码……这些弥漫性的讨论对车厘子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助推作用,使它成为一种现象级的事件,持续发酵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