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超
【摘 要】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减少成本支出,让企业更具有竞争力,依托税收法规、运用各种财务手段,使纳税人税收负担最小化,企业经营目标最大化的一系列财务活动,就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税统筹。
【关键词】企业;纳税;统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步入新常态,各行各业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利润最大化或者股东权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作为纳税人,其税收的支出属于企业资金的净流出,必然影响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减少成本支出,让企业更具有竞争力,依托税收法规、运用各种财务手段,使纳税人税收负担最小化,企业经营目标最大化的一系列财务活动,就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税统筹。
一、纳税统筹的动因
在经济发达国家流行着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死亡和税收。”任何纳税人都有减税的意愿,他们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这是纳税统筹的客观条件。
在我国,纳税人一边享受着税收所带来的国防、治安、公共设施等福利,一边抱怨着税收带来的压力,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过分强调纳税人对国家课税权的服从,而忽视纳税人应有的权利。纳税统筹,可以通过采取合法合理的手段来帮助纳税人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让纳税人感受到维护纳税权益所带来的好处。
二、纳税统筹的特征
1.纳税统筹行为的合法性或“非违法性”
合法性是指纳税统筹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是区别于一切税收欺诈行为的根本标志。“非违法性”主要是指有的纳税统筹行为不与法律条文直接相抵触,在一定程度上与立法者的立法意图相背离,但是符合“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者不罚”的原则。
2.纳税统筹的事前性
纳税行为对于经济行为而言,具有滞后性的特点。纳税统筹的事前性是指纳税人对各项纳税事项事先筹划,在各项经营活动发生之前就把纳税当作一个内在的成本做出考虑,如果把纳税统筹作为事后事项,那便涉嫌违法。
3.纳税统筹的目的性
纳税统筹的目的就是合理合法的减少税收成本,增加收益。纳税统筹着眼于纳税人长期利益稳定增长,并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税种利益得失。同时兼顾企业整体的管理成本,权衡轻重,趋利避害,以达到纳税人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4.纳税统筹实施的专业性
由于纳税统筹是纳税人对税法的能动运用,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策划活动。它要求统筹者要精通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熟悉财务会计制度,更要时刻清楚如何在既定的纳税环境下,组合成能够达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节约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纳税统筹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纳税统筹通过纳税方案的比较,选择税负较轻的方案,减少纳税人的现金流出或者减少本期现金的流出,增加可支配资金,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有利于税收政策的实施
为了节减更多的税收,筹划人总是积极的、密切的关注国家税制法规和政策的出台。一旦有所变化,就会从追求纳税人最大利益出发,采取相应行动,把税收的意图迅速融入纳税人的经营活动中。从这方面来说,纳税统筹在客观上起到了更快、更好地贯彻税收法律法规的作用。
(三)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专业人员的统筹,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税收的影响,使纳税人利益最大化,包括纳税人税后利润最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润的高低决定了资本的流向,而资本总是流向利润最大的行业、企业,实现规模经济,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案例分析
(一)统籌背景
某传媒集团,为了集团的战略发展,计划在外省设立一家出版企业扩展业务。同时计划配套设立一家印刷厂来支持出版社的发展运行。为了尽可能的缩减成本和减轻税收负担,现针对该计划进行纳税统筹。
(二)统筹内容
1.利用出版企业和印刷厂的关联性质统筹
在生产经营初期,因为新设立的企业未打开市场,亏损的可能性较大,将印刷厂设立为出版企业的分公司,可以合并编制报表来冲减公司利润,减少当期应税所得,少缴所得税。
步入正轨后,可以将印刷厂改设为出版企业的子公司,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对新办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可以考虑集团企业间转移定价的行为,根据企业间不同的税率,使高税率企业的利润流向低税率企业,最终减少集团企业的纳税总额。但要注意转移定价统筹法合法的关键,是集团利润是否达到同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
2.增值税的先征后返
近年来,国家为了发展文化事业,出台了不少政策扶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3号)规定,到2020年12月31日,党报、党刊、中小学学生课本及专为老年人和少儿儿童出版发行的报纸期刊等7类出版物,享受增值税100%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
其中统筹余地较宽的是专为少年儿童出版的报纸和期刊。虽然文件规定了享受先征后返的范围是适合初中生及初中生以下的少年儿童的报纸期刊,但没有直接制定范围,统筹空间相对较宽。出版社在出版该类书刊时应通过统筹,使之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
3.利用业务外包取得增值税进项抵扣
出版企业的刊物图书在出版前需要经过审稿、排版、校队、封面设计和印刷等环节,这些环节在大型的出版企业都会有专门的编辑部门和印刷工厂来完成,但是这样的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只能计入制造费用无法取得进项抵扣。而对于刚成立不久的出版企业来说,可能会存在规模较小,人力、物力不足的情况。如果把这些工作环节委托给其他出版社和印刷厂来完成,可按税法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抵扣。即使出版企业在设立之初资金雄厚,有能力配置印刷厂,也可以将印刷厂设立为子公司,再把印刷业务外包给子公司印刷厂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得进项抵扣来减轻税负。
4.利用企业设立的地区不同统筹
出版企业在缴纳增值税的同时,还缴纳以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为计税依据的附加税费。以城市维护建设税为例,按纳税人所在市、县的不同,适用不同档次税率。因此,出版企业可以把经营所在地建立在交通发达的乡村地区,然后在市区设立业务部来扩展业务。既节约了建厂成本,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利用费用分摊方法统筹
出版企业要想获利经营,就要不断地扩大宣传力度,争取出版业务,必然会产生业务招待费、宣传费、会议费等各种费用。费用分摊方法的不同,会扩大或缩小企业的成本费用总额,从而影响利润和企业的税负额。
(1)严格区分会议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费用
根据税法要求,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按一定比例税前扣除,而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议费等,只要能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均可获得全额扣除,不受比例限制。因此,在核算各项费用时一定要严格区分,不然的话会使企业的扣除额减少,对企业不利。
(2)通过设立销售公司来分摊费用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营业收入15%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综上,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均是以营业收入为依据计算扣除标准的,单个公司的可扣除额是有限制的。如果将企业的销售部门分离出来设立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将出版企业出版的产品销售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对外销售,这样就增加了一道营业收入,而整个集团的利润总额并未改变,但是费用扣除的限额却增大了。
通过上述纳税统筹手段,能够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实现设立初期的发展目标,增强竞争力,使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更快地发展。但同时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大小和产品特点,考虑纳税统筹行为带来的成本增加,兼顾成本与效益,使企业达到整体利润最大化。
五、纳税统筹应注意的问题
进行纳税统筹确实能够带来各方面的好处,但是由于纳税统筹的关联因素较为复杂,为了规避纳税统筹可能会产生的风险,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进行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加强税收政策学习,提高风险意识。既然纳税统筹方案主要来自税收法律政策中对计税依据、纳税人、税率等的不同规定,那么对税法全面了解就成为纳税统筹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全面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纳税方案的风险,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作出对企业最有利的税收决策,为企业增加效益。
2.提高纳税统筹人员素质。纳税统筹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是集法律、税收、会计、财务、金融等各方面专业知识为一体的策划活动。纳稅统筹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还要具备经济前景预测能力、项目统筹谋划能力以及与各部门沟通合作的能力等素质,否则就难以胜任该项工作。
3.企业管理层充分重视。作为企业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纳税风险的管理,这不但要体现在制度上,更要体现在领导者管理意识中。由于纳税统筹具有特殊目的,其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风险,企业领导者应时刻保持警惕,针对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4.保持统筹方案适度灵活。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的税制、税法、相关政策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会不断地调整或改变,这就要求企业的纳税统筹方案必须保持适度的灵活性。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重新审查和评估纳税统筹方案,适时更新统筹内容,评价纳税统筹的风险,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转嫁风险,比较风险与收益,使纳税统筹在动态调整中为企业带来收益。
5.搞好税企关系,加强税企联系。由于各地税收征管方式的不同,税务机关在执法中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就要求一方面,纳税统筹人员正确地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正确应用财会知识,另一方面,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特点和具体方法,经常与税务机关保持友好联系,使纳税统筹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使纳税统筹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从而避免纳税统筹风险,取得应有的收益。
随着纳税统筹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的体现,纳税统筹风险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企业只要有纳税统筹活动,就存在纳税统筹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统筹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纳税统筹的成功实施做到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