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
11月,“社交霸主”腾讯连续推出3款社交型应用。从月初主打陌生人社交的视频美颜社交APP“猫呼”,到当月中旬定位为“高品质社交”的APP“轻聊”,再到月末28日推出的“记录认真生活的你”的社交APP“有记”。而除此以外,今年以来,腾讯还推出了适合较低年龄用户使用的3D虚拟形象交友APP“卡噗”以及语音直播交友APP“回音”。腾讯在社交领域的试水不可谓不频繁,而除了腾讯,今年以来,众多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在社交应用领域撒网布局,这让社交的赛道变得非常热闹。
腾讯在社交领域的频繁动作是自身“危机感”的体现吗?今年前三季度,腾讯社交网络业务创下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增速,这种业绩表现又是否符合预期呢?本期《红周刊》特邀请ADM CAPITAL FOUNDATION Regulations/Developments徐远超和艾美谷资产管理合伙人梁剑共同解读。在徐远超看来,如果不进行创新和尝试,很可能微信和QQ在将来会沦为单纯的通信工具,一旦一個社交APP沦为单纯的通信工具,就跟运营商没什么区别了。而除了通信之外,社交的领域还很大,人们还有足够多的情感空白需要相应的APP来满足。梁剑认为,腾讯的基础是社交,不是内容,内容应该是为社交服务。所以,不应该刻意在乎这内容是腾讯的还是别人的,只要可以在腾讯社交平台内流畅地分享、传播,反过来巩固、扩大用户的社交关系就行。
《红周刊》:今年以来,腾讯连续推出多款社交APP,探寻新的社交机遇。社交是腾讯的基因,腾讯不断加码社交领域,是自身“危机感”的体现吗?
徐远超:每一个互联网企业都应该具备危机感,腾讯也不例外。但是我觉得连续推出多款社交APP的行为是常规行为,并不能特别体现出腾讯的危机感。腾讯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对新技术新领域的敏感度,在原有业务成熟稳定的基础上,腾讯从来不介意进行新的尝试。从最开始的QQ,到后来的微信,都是这样一种尝试下的产物。而腾讯目前巨量的活跃用户,保证了腾讯拥有一个肥沃的试验田,可以低成本进行各种试验。
梁剑:对于腾讯新推出多款社交应用,我的理解更多是防御性和试探性的,而且腾讯本身部门众多,单一产品也未必是全公司层面的决策。
《红周刊》:集中上新社交产品,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什么?
徐远超:马化腾自己说过:可能你什么错也没有,错就错在太老了。微信自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9个年头了,QQ就更老了。尽管目前微信和QQ仍然是覆盖全年龄段的社交APP,而且各自形成一个用户黏性极高的生态圈,但是不进行创新和尝试,就很可能让微信和QQ在将来沦为单纯的通信工具。通信只是社交的一小部分而已,一旦一个社交APP沦为单纯的通讯工具,就跟运营商没什么区别了。当初微信用户突然猛增,也因为上线了“附近的人”,效果明显。所以除了通信之外,社交的领域还很大,人们还有足够多的情感空白需要相应的APP来满足。
另外,QQ和微信的成功,拥有巨大的偶然性。在同一时期,有很多功能相似的APP,一时难分伯仲。这两款APP的成功,并非是因为实力明显超过其他,而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各方面条件成熟,很可能会有一个新的APP崛起,而与其让它崛起在体系外,还不如腾讯自己来培养。
《红周刊》:新推出几大社交APP,能否有助于腾讯在社交细分领域打开新的拓展空间?
徐远超:肯定是有助于在社交细分领域打开新的拓展空间的,但是具体能不能成功,就要由时间给出答案了。现在社交领域已经从用户争夺升级到对用户时间的争夺。腾讯在用户争夺方面已经首战告捷了,但是在用户时间的争夺上略显疲态,极尽所能仍然很难对“头条系”形成压制。这次推出的几大社交APP,也是在用户时间方面的争夺。如果能在尝试中,找到被市场遗忘的角落,并迅速占领,是有助于拓宽腾讯护城河的。
《红周刊》:今年前三季,腾讯四大业务中的社交网络业务同比增长了18.8%,这是该业务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增速。作为国内最大社交平台,腾讯的表现符合预期吗?
徐远超:符合我的预期,因为目前社交领域还是存量市场,剩下的竞争对手都不好惹。增量方面大家都在尝试,但是目前还没有开发出有效的需求,所以腾讯能够有这个增速已经很不错了。当然,如前所述,人在社交领域的情感需求本身是存在的,在这方面是肯定有得做。不过新的产品是不是诞生在腾讯就不好说了,只能说有着更丰富社交领域经验的腾讯有着更大的概率去实现突破。
《红周刊》:社交网络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购物需求的“发生地”,但最终的“目的地”依然在淘宝。您认为腾讯需要做从社交到购物的最后一公里吗?
徐远超:我觉得腾讯的主力社交产品(微信和QQ)没有必要亲自做,因为这两个产品都是熟人社交,在这样一个熟人社交圈子里,混进去商品是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一件事。在这点上,腾讯一直很克制,所以我并不觉得腾讯会从熟人社交方面开刀。
不过,腾讯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通过公众号订阅,提供了这最后一公里。除了知识变现之外,很多公众号会提供引人入胜的文案以达到广告的效果,从而引导购物,这已经是实质性上的最后一公里了。
《红周刊》:从社交到购物,腾讯投资了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购物网站,对此事怎么看?
梁剑:目前,腾讯对这些公司的帮助更多是财务上的。拼多多可能对微信生态利用多一些,而其他公司也都可以这样做,只是拼多多的团队做得更好,而不是腾讯刻意去扶持、培育的结果。
《红周刊》:腾讯能做的更好吗?
徐远超:如果只跟自己比,我觉得目前腾讯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是为了保证熟人社交以及优质内容的用户体验,施展空间实在有限。对于“头条系”来说,是有天生短板的:首先是“头条系”并非熟人社交,所以商品对于用户体验的影响很小;其次是信息流模式以及短视频,天生就比优质文章更高效、快捷地抓人眼球、切入主题,可能你读完一篇优质公众号文章需要10分钟,抖音上都不知道刷了多少条视频了。
如果有可以做得更好的方面,我個人觉得腾讯应该对投资布局的公司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合,从财务投资者晋升成为领导者。不一定要像阿里那样强势影响,但是应该积极引导它们进入腾讯的生态,并且相互打通。这样的话,可以开辟公众号之外的其他通道。
《红周刊》:用户优势和内容优势,一直被视为腾讯的护城河,但在“头条系”崛起后,腾讯的护城河还够宽吗?
徐远超:用户优势一直在,而且在不发生技术革新的情况下,这个优势会一直在。但是内容优势,“头条系”对于腾讯是有一定冲击的,尤其是短视频领域,已经不可逆地挖走了腾讯的一部分用户时间。
首先,腾讯主打的熟人社交在这方面有天生短板。其次,从内容产生层面讲:腾讯的内容主打通过人际关系进行的传播而产生的订阅行为;而“头条系”是信息流推送机制。后者对于新手内容创作者来说有更高的曝光机会。对于成功的内容创作来讲,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运气,这一点塔勒布在《黑天鹅》系列当中已经叙述得很明白了。所以,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越高的曝光机会,也就决定了他越高的成功概率。
从用户优势和内容优势这两方面来说,我觉得腾讯的护城河很难再加宽了,存量市场已成定局,接下来就看增量市场的开发了。
梁剑:腾讯的基础是社交,不是内容,内容应该是为社交服务。所以,不应该刻意在乎这内容是腾讯的还是别人的,只要可以在腾讯社交平台内流畅地分享、传播,反过来巩固、扩大用户的社交关系就行。我认为“头条系”对媒体、内容属性的产品影响更大,比如新浪微博和一些短视频应用。
《红周刊》:除了腾讯发力社交应用,2019年以来,众多互联网公司也在社交应用领域撒网布局,推出了“子弹短信”、“马桶MT”、“多闪”、“飞聊”、“ZAO”等新社交APP,在这些社交应用中,您比较看好哪个品种?
徐远超:我个人认为陌陌推出的ZAO本来是有机会成为爆品的,但是出现的时机不对,或者说推出前的准备工作并没有做好。单纯从安全性角度来讲,目前试水人脸支付的阿里有足够的技术手段来区分照片还是人脸,所以ZAO只是要求上传照片的话,在支付安全手段上来讲并没有多少问题。
目前大众对于人脸支付还处在一个接受的阶段。从接受到信任到习惯需要一个过程。ZAO是在习惯阶段推出的,那时候大众已经对面部识别有了足够的了解,可能会有另外一种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