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019-12-09 01:59智亚楠王国君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智亚楠 王国君

摘 要:针对农药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实验内容、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改进实验教学运行模式、完善实验室建设、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农药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农药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1-0134-0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of pesticide experiment and some problems i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through optimizing experimental content,increasing the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 experiments,reform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operation mode,strengthening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pesticide experimental teaching was reformed. Through the reforms,students' effective skills,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innovative abilities are effectively improved.

Key words:Pesticide;Experimental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农药学是一门应用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在植物保护专业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该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是基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操作的最为重要的中间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见农药剂型的加工、农药的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以及农药的分析检测方法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数据处理、分析实验结果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农药生产与农业操作中灵活使用[2]。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实验教学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本文分析了信阳农林学院农药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实验目的,培养具有良好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1 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项目单一,不成体系 在传统的农药学实验中,大部分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过分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常开展的实验项目如农药制剂形态的观察、乳油的配制及质量检测等,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并且由于受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很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无法开展,常常就本身实验条件而开设实验项目,也就是有什么实验室,就开设什么实验。整个实验体系并不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综合到创新的层次化、模块化的体系。另外,实验项目更新速度慢,技术方法陈旧,与农药学科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从而不利于农药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个性化教学 在农药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讲解或者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只需“照猫画虎”,按部就班地按照老师的演示或实验指导提供的步骤完成即可[4]。这种实验教学形式虽然锻炼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但也让学生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心理,学生很少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很难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实验内容也激发不起学生的学生兴趣,使其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药学教学的需要。

1.3 实验设备不足,师资建设滞后 农药学实验内容涉及到农药的制剂加工及质量鉴定、生物活性测定及农药残留分析等,这些内容均涉及不同生物。如杀虫剂的生物测定需要不同种类的昆虫;杀菌剂生物测定实验需要不同病原菌。这些实验对象均是活体生物,而实验室内供养虫、培养病原菌等的仪器设备数量少,无法提供足够的实验材料。另外,实验中用到的某些仪器数量少、损坏严重。这些因素致使部分实验项目分组不合理,每组学生人数多,学生实验操作机会减少,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時每组人数较多,导致部分学生在实验课上偷懒、无所事事,对实验失去兴趣。另外,学校对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备也不尽合理,缺少专职实验老师准备实验;上实验课的老师多是理论课的授课教师,在理论课之余还要完成多个班级的实验准备和授课工作,导致教师精力不足,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1.4 考核体系单一,导致学生不重视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农药学实验的教学考核仅凭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的要求严格,未建立起规范的实验教学考核办法,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教学,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并且不少学生实验前不预习,实验过程不认真,实验后抄袭他人实验报告,未能真正掌握实验技能,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实验效果的提高。

2 改革措施

2.1 更新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对过去传统型实验项目进行认真的筛选和更新,整合实验内容,划分实验层次。适当删减重复性的、验证性的试验,保留经典的传统的实验项目,如波尔多液的配制、杀虫剂、除草剂的生物测定等。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试验项目,如农药残留的测定、农药毒理实验,让学生学会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步骤、实施实验等。这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有关农药方面的知识,还能锻炼和培养其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5]。对设计性和创新性试验项目,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选择,每组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项目,然后根据课时情况,在课堂或课外进行,教师在关键处加以指导和启发,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实验条件要求较高、实验过程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了解新技术、新方法等前沿知识。

2.2 改进教学运行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准备好实验材料,讲解实验步骤,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实验过程中很少有人提出问题,教学气氛沉闷。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对于步骤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前,通过学生预习,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讓其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教师在提问完毕后进行补充,而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独立动手操作,完成实验。而对于步骤较复杂、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教师在实验前进行精讲,并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出现的问题不仅给予分析,还应亲自示范。在实验结束后,对于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实验中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某些实验如农药剂型加工、农药毒力测定等,在实验室内完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需增加室外实验,如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增加田间药效实验项目、参观农药厂等。

2.3 改善实验条件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补充一些功能齐全、性能好的仪器和设备,不断增加实验室的实验功能和作用。如增加养虫设备,保障杀虫剂生测实验的顺利进行;安装通风橱,保障师生和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发现实验仪器损坏,功能不能正常运行时,应及时登记,及时报修。定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实验仪器进行调试、维修。同时,增加专职实验教师,这样不仅能减轻理论课授课老师的工作压力,也能更好地有序管理实验室,高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4 改革考核方式,做到公平公正 以往仅凭实验报告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在实验教学的考核中,可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查相结合;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并重的实验考核方式。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包括每次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的情况,避免出现实验课上学生进实验室不做实验和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期末成绩期末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核,理论知识的考核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的掌握情况;操作技能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考核方法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学生更注重实验课中实验操作的表现,不再忽视实验课的学习。

3 结语

农药学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堂理论,更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素质植保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调整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实验条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完善考核体系,公平全面的评价学生。在农药学实验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不断总结、探索、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植保人才。

参考文献

[1]滕春红,韩玉军,马红,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农药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3(06):9-10.

[2]孔凡彬,李卫海.《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创新教学体系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09):117-118.

[3]张相飞.农药学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09(13):128.

[4]车午男,李修伟,何璐,等.《农药学综合实验》开放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15):49-50.

[5]毕亚玲,张轶辉,杜军利,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0):79-81.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