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平 孙晶明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张掖734000)(张掖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沙棘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灌木,结果早,寿命很长。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沙棘耐旱、耐盐碱、抗风沙,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沙棘多采用种子繁殖,但种子发芽率低、发芽不整齐,自然发芽率只有50%左右。为了提高沙棘种子发芽率,我们通过试验,探索出提高发芽率、出苗率的技术,对沙棘种苗规模生产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试验在张掖市林业示范区科学研究第3代日光温室内进行。土壤为沙壤土,土质较好,pH值7.8左右,有机质含量低于2%。播种前细致整地,亩施腐熟有机肥4.8米3、磷酸二铵15千克,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进行土壤消毒,深翻15厘米,耙平。
供试的沙棘种子35千克,采自青海省祁连县。经我们室内进行测定,千粒重8.419克,发芽率71.5%,纯净度70%。供试的ABT6号生根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产;供试的4%赤霉素乳油,上海同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沙棘种子层积前消毒,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15分钟,控干,再用清水浸泡24小时,捞出后与消毒的细河沙按1∶3比例混合,堆放通风背阴处人工层积15天左右。
温室浸种试验。将沙藏的种子在播种前1天取出,筛去沙子,清洗,取4份,每份5000克,采用4种方式浸种:①用4%赤霉素乳油200倍液浸种4小时;②用4%赤霉素乳油80倍液浸种4小时;③用50毫克/升ABT6号生根粉液浸种4小时;④对照,用清水浸种4小时。3种药剂处理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后播种,对照浸种后直接播种。温室内采用浅沟条播,行距25厘米,播幅10厘米,播深1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3克左右,播种后先覆沙0.5厘米厚,稍加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每个小区1米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
幼苗出土前,视土壤墒情洒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14天左右开始出苗,出苗后适当遮阴,及时灌水。苗高3~5厘米时,每周叶面喷施1次0.3%磷酸二氢钾液,共喷3次。5月下旬以后,每间隔10天浇水1次,连续5次。8月以后减少浇水次数。土壤封冻前浇水1次。6月上旬,叶面喷施0.2%尿素液,每周1次,连喷3次。幼苗生长期勤松土除草。
4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隔15天交替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预防沙棘根腐病、沙棘立枯病等病害发生。
随机抽样,各处理调查1整行(行长5米)出苗量。5月上旬开始,每隔15天,每处理调查行前100株苗木生长量,计算平均值。
从表1可以看出,药剂处理对沙棘种子出苗时间有明显的影响。用4%赤霉素200倍液浸种,沙棘种子从播种到出苗所需天数为14~17天,平均15天,比对照提前9天;用4%赤霉素80倍液浸种,出苗天数为16~18天,平均17天,比对照提前7天;用50毫克/升ABT6号生根粉浸种,出苗天数为19~22天,平均20天,比对照提前4天,对照出苗天数为23~25天,平均24天。
表1 不同浸种处理沙棘种子出苗时间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药剂处理对沙棘种子出苗量均有明显的影响。用4%赤霉素200倍液浸种,沙棘种子出苗量为264~286株/米2,平均出苗量为274株/米2,比对照提高了158.5%;用4%赤霉素80倍液浸种,出苗量为217~232株/米2,平均为225株/米2,比对照提高112.3%;用50毫克/升ABT6号生根粉浸种,出苗量为171~210株/米2,平均为188株/米2,比对照提高了77.4%;对照出苗量为94~116株/米2,平均为106株/米2。
表2 不同浸种处理沙棘种子出苗量
温室内沙棘幼苗生长期集中在5—9月,6月苗木平均日生长量较小,在0.5厘米左右;7月上旬至8月中旬生长最快,日生长量在1.5厘米左右;8月下旬以后生长量逐渐减小。用4%赤霉素200倍液浸种,沙棘1年生苗高为109~123厘米,平均为116厘米,比对照提高了118.9%;用4%赤霉素80倍液浸种,苗高为105~112厘米,平均为108厘米,比对照提高了103.8%;用50毫克/升ABT6号生根粉浸种,苗高为82~94厘米,平均为89厘米,比对照提高了67.9%;对照1年生苗高为45~58厘米,平均53厘米(表3)。
表3 不同浸种处理沙棘1年生苗生长量
试验结果表明,沙藏后的沙棘种子,用4%赤霉素200倍液、4%赤霉素80倍液或50毫克/升ABT6号生根粉浸种4小时,与清水浸种相比,可提早出苗,且出苗量多、苗木生长量大,以4%赤霉素200倍液浸种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