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改
我国从1985 年就对高校进行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始,目的是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提升该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维护国家对财经的相关法律规定,促进高校的党风廉政工作的建设,保障高校中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办学自主权的下放,高校对后勤系统的分离等各种因素都导致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有效的进行,不能够在经济新机制的体系下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我国对单位、部门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最早开始于1984 年[1]。高校根据原国家教委24 号令的要求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随着体制的改革,高校为了简化机构,将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转化成了审计处室和纪检或财务部门合署办公的形式。这就违背了24 号令对于高校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规定,并且,新的办公模式严重影响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使得审计工作的开展难以正常进行。只有保证内机构的独立性,才能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使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客观、更加公正。
我国高校内部的审计机构设立时间较晚,审计机构内部的人员主要还是以财务会计人员为主。随着高校体制的深入改革,内部审计的范围扩大,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和人员配置要求会越来越高。由于原有的审计人员对管理、工程技术和法律等领域不是很懂,这就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次,随着审计内容的增加,人员配置不充分也是审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的原因。
目前,高校审计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已发生的财务事件,审查的重点主要是会计资料的合法性和真实性。随着高校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审计财务为主的工作已经不能够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的创新发展了。传统的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对每一笔会计项目进行审查,现在,随着审计范围的扩大,使得审计效率变得较低。传统的审计手段没有进行及时的现代化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就难以对高校的发展创新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为了高校的长远发展,审计工作必须进行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内审模式。
推进高校内审机构的建立,加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提高内审机构的地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高校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深入的研究原国家教委24 号令对内审机构的规定,贯彻落实到位,建立独立性较强的内审机构[2]。现在,高校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了对学生产、学、研的综合培养。这就使得高校的经济规模急速扩大,以及经济活动频繁。鉴于这种情况,完善高校的经济责任制度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以及单独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提高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地位,有利于审计工作的统筹规划发展。高校在实际的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选择上,最好选择学校的一把手来担任该项工作。制定出科学严谨的审计工作流程,对审计的职责与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只有内审机构的地位提高了,内审工作制度完善了,才能提高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树立内审机构的权威性。
审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审计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由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数量有限,所以必须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能力,走“质量建设发展”的道路[3]。高校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多,为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不单单是审计范围的扩大,还有审计涉及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这就使得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实现全面的发展,提高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的效率。另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不同的方法提高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效率,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有利于高校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内部审计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落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能够为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较好的服务。积极地对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实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改革,能够有效的提高内审工作的效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审计技术进行革新,对审计方式进行创新,尽快的实现高校内部审计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革新,对高校的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地优化审计方法,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