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霞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理念。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引导下,越来越多新创企业不断展现出与生俱来的高机动性、高灵活性,传统大型企业组织也纷纷谋求敏捷变革。于此同时,掌握高端技术的“双创”人才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三个层面:首先,创新观念的更新,落实形式主要包括校园孵化器、校园创业大赛、学生创业协会等,其目的是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环境保障;其次,创新教育的实践,落实形式主要包括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过程的创新,例如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最后是政策保障层面,主要包括“双创”人才培养的制度完善以及政策舆论环境引导等,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并在信息资源以及社会舆论引导方面进行完善。
2019年5月8日教育部发布《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高职院校扩招的100万招生计划将重点布局在优质高职院校、发展急需和民生领域紧缺专业、贫困地区。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双创”人才的培养一直是高职教育关注的重点,而显然“双创”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创新”的能力,更需要创新的实践能力,才能进一步发展为“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人才。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不断发展,然而自引入到实践历时相对较短,我国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成效并不显著,弊端在于高职教育早期财务讲授型为主的教育模式,从创新实践的角度来说并不利于“双创”人才的培养。当前存在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双创”的重要性认识、认知还不够,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冲击,高职院校也逐步认识到了“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加强了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层面的积极探索。
在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形势逐步严峻的现实情况下,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较为模糊,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双创”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教育教学观念滞后。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及岗位胜任等形成了阻碍。
另外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较教学观念忽视了以生为本的定位,即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更多的关注到了课堂教学,而显然“双创”人才培养不仅仅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还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
众所周知,课程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将双创教育下沉到课程,不断深化双创教育的内容以及载体,才能培养“双创”人才。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依旧沿袭原高等专业教育的模式,例如课程设置有公司注册流程、公司部门职能、营销等,但是这种课程设置执行的结果便是专业知识与实际脱节,学生掌握知识面窄等问题。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最终降低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创新能力层面大打折扣。
另外部分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中的普遍做法是把创业“大咖”请进校园分享成功经验,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具有普适意义,学生并没有认识到现实中真实的“双创”。
在当前我国教育模式下,高职教育扮演着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角色,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授学生如何开公司。与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是,高职教育更关系人才素质与技能的培养,为此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对于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高职教师一方面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其次还需要具备实战经验,而实战经验的获取显然需要教师在相关企业中进行类似脱岗或者顶岗工作。
而当前对于高职教育的“双创”人才培养现状来说,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当前高职院校扩招百万人的现实情况下,我国教育部表示,将采取整合挖潜、专项培训速成、校企合作、返聘、社会力量兼职等方式补充高职教师缺口。
高效的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双创”人才培养的重点环节,检验高职教育“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需要校企合作来共同检验,然而当前的现实情况是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度不足、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化等,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主要扮演着一个提供实习场地的角色。企业参与度以及合作意识的不足,将阻碍高职教育中结合市场人才需求调整“双创”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而教学理念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针对上文提出当前高职“双创”人才培养机制定位模糊且认识不足的问题,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落实到高职教育中来说需要厘清创新创业与高职教育的关系,即创业的基础的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于技能的熟练。为此,高职教育针对“双创”人才培养来说,需要树立“以人为本”、“人才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中“人才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指导思想,人才始终是制造强国建设的根本。
另外高职教育“双创”人才培养还需要改革当前的人才素质评价机制,改革当前教育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为此,高职教育需要将学校教育质量与技术岗位之间建立相关性指标,并纳入到人才综合评价体系中,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质量与教学质量。例如考查学生学习成果时,建立多维的、以创新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成果化”课程评价体系,可通过提交创意文案、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发明等形式。
针对上文提出了“双创”人才培养的教学课程不合理等问题,关键点在进行系统的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双创”教育的内容与载体。一方面,需要从顶层设计,全面优化课程结构,例如将双创教育融入通识课程,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广泛开设综合性课程,进行学习情境和案例的整合设计,开发双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其次,需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将“双创”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进行落地执行,理念融入专业实践课程,不断延伸实践教学平台场地。比如,建立实践平台,整合多方面较为分散的平台项目为一体,进行改造和提升为一个整体,涉及到整合创新创业实训室、二级学院创客空间、校级众创空间群、创业园等载体。搭建好实践教学平台后,需要疏通平台的管理机制,例如竞赛平台中对于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需要进行突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项学业竞赛,通过“赛训结合”激励和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实践。
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高职教育“双创”人才培养需要切实提高实效性,为此需要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进行一定的政策支持,例如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关注度以及支持力度,例如建立多渠道的创新创业基金来源渠道体系。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此政策层面需要一定程度倾斜,例如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培养培训、考核评价、待遇保障、兼职教师聘用等政策。对于当前高职扩招百万导致的教师队伍缺失,可通过专任教师培养补充和兼职教师的聘用引进等途径进行完善。
另外政府层面要引导社会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高职教育以及社会大众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正确看待大学生创业的行为,并动员全社会积极创建各种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