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转移瘤MRI与CT诊断的临床对比

2019-12-09 23:23:59南慧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2期
关键词:椎管病患脊髓

南慧荟

(瓦房店第三医院 辽宁 大连 116300)

在人体组织系统中,脊柱系统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其血运丰富,因此相对更容易出现恶性肿瘤转移[1]。在临床影像学检查方面,CT 与MRI均属于常见检查方式,在诊断中各具优势。通常转移瘤会引发患者胸背部疼痛,若未及时诊出或治疗不当易造成脊髓压迫,因此必须尽早确诊[2]。本次研究以对比方式观察了CT 诊断与MRI诊断在不同病变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1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脊柱转移瘤疑似病患共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区间处于28~66岁,平均年龄(48.39±6.17)岁。研究对象原发肿瘤包含前列腺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肺癌。

纳入标准:患者因脊柱明显疼痛来院诊断,部分病患存在病理性反射症状及触觉功能丧失情况。所有病患均经我院手术病理诊断或穿刺活检确诊。

1.2 一般方法

CT诊断:选择东芝128排螺旋CT机,设置参数:层距5mm、重建层厚5mm、矩阵256*256、电流120mAs、电压130kV。扫描患者病变椎体加扫1~3mm、FOV180mm、螺距1~1.5,显示软组织窗及骨窗图像。

MRI诊断:选择东芝1.5T核磁共振机,设置层厚5mm,扫描序列如下:常规矢状面(T1W1、T2W1)、脂肪抑制(T2W1)、横断面(T1W1、T2W1)、冠状面(T1W1)。扫描完毕后增强病患按照体重会用0.1~0.2mmol/kg的Gd-DTPA(钆喷酸葡胺)。

安排具有丰富阅片经验的影像学医师对两种诊断模式下影像学资料展开分析探讨。

1.3 观察指标[3]

超声引导下穿刺,将疑似病变椎骨黏膜组织取出后制成标本,石蜡包埋后送检。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完成病理诊断并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及MRI诊断的符合率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不同病变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以[n(%)]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病变检出率比较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脊柱转移瘤不同病变类型的检出率,结果显示CT诊断总检出率为70%(21/30),MRI诊断总检出率为93.33%(28/3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

CT诊断下检出椎管受累6.67%(2/30)、椎旁软组织肿块20%(6/30)、压缩性骨折16.67%(5/30)、椎骨病变26.67%(8/30)。

MRI诊断下检出椎管受累10%(3/30)、椎旁软组织肿块30%(9/30)、压缩性骨折20%(6/30)、椎骨病变33.33%(10/30)。

2.2 诊断准确性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及MR两种诊断访视的诊断符合例数并计算符合率。

结果显示,CT诊断下符合诊断例数为22例,准确率为73.33%;MRI诊断下符合诊断例数为27例,准确率为90%,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脊柱转移瘤会表现出病理性骨折、疼痛、神经压迫、高钙血症之类的临床症状,疼痛为典型症状。由于脊柱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以及大量红骨髓,肿瘤栓子在此位置极易成长,因此发生转移瘤的几率相对较高[4]。根据相关统计,脊柱转移最常见的位置在胸椎,其次为颈椎与腰椎,若未及时明确诊断很可能导致疾病预后受到严重影响。

人体脊柱由数个形态各异的关节组合而成,其结构复杂,肿瘤细胞会通过淋巴结、血液等对脊柱产生侵犯,压迫脊髓,患者常由于剧烈疼痛入院就诊。在临床诊断中,CT与MRI两种方式均为影像学诊断中的常见手段。CT在骨质受损程度的观察方面优势明显,能够通过对骨密度改变的判断早期准确鉴别椎体附件破坏以及轻度骨质破坏,但在癌症与转移瘤对骨髓的浸润方面灵敏度较低,在锥体周围软组织检查方面存在一定程度误诊几率。MRI诊断相对于CT诊断的优势表现在椎旁软组织结构、椎管内异常、椎体数量等方面,由于部分转移瘤在早期并不存在椎体骨质破坏情况,只表现出骨髓浸润现象,若采用CT诊断可能出现误诊,但MRI诊断下可通过不同序列上高低信号的差异加以判别。

根据本次研究,在CT诊断与MRI诊断下脊柱转移瘤的不同病变检出率与准确性比较方面MRI优势尽显,分别达到93.33%与90%,CT诊断分别为70%与73.33%。在检查适应症方面,MRI成像检查对于脊髓萎缩、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椎管内血管畸形、膜下肿瘤、硬膜外肿瘤、脊髓外伤、脊髓脊膜膨出方面更具优势,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下清晰可见病变位置状况。虽然CT诊断目前已经实施了高分辨率CT操作,但只能够看到个别椎体,对临床诊断医师的经验要求较高,需要诊断医师对病变锥体准确鉴别,由于无法精准定位病变位置,因此相对更容易漏诊。总之,在脊柱转移瘤影像学诊断中采用MRI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椎管病患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军事文摘(2022年8期)2022-11-03 14:22:01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智慧健康(2019年7期)2019-01-30 23:56:37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13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磁共振成像(2015年3期)2015-12-23 08: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