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
(黄淮学院园林绿化研究开发中心,河南驻马店463000)
花卉一生中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和制约,在花卉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根据各种花卉的生物学特性和习性进行合理栽培,才能达到真正的栽培所需。该文结合生产实际,从温度、光照、水分、空气、土壤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供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园林业余爱好者借鉴和参考。
地球上不同的温度带(热带、温带、寒带)有不同的植被类型,同时分布着不同的花卉,其耐寒性和耐热性有明显的差异,它们的生长都受限于一定的温度幅度范围内,其中最高温度、最适温度、最低温度称为该花卉的基点温度,如原产热带地区的花卉要求较高的温度,而原产寒带的花卉对温度三基点要求较低;原产温带地区的花卉地上部分的营养器官最适温度约为20~25℃,最低10℃左右,最高35℃左右。此外,同一种花卉由于所处的发育阶段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花卉不同部位对基点温度要求也有差异。根的生长最适点比地上部分要低3~5℃,因此大多数花卉春天根的活动要早于地上器官。
温度有2个周期性的变化,即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周期变化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叫温周期现象。温带植物春季开始萌芽,夏季旺盛生长,秋季生长缓慢,冬季进入休眠,这是年周期现象。而昼夜温差现象表现为白天适当的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适当的低温可抑制呼吸作用,降低对积累产物的消耗。
1.3.1 耐寒性花卉。包括原产于寒带或温带地区的露地二年生草本花卉,部分宿根及球根花卉等。这些花卉一般能耐0℃以下的低温,如玉簪、萱草、蜀葵、玫瑰、丁香、迎春、紫藤、海棠、榆叶梅、金银花等。
1.3.2 半耐寒性花卉。原产于温带和较暖和地区的花卉,通常要求冬季温度在0℃以上,如金鱼草、金盏菊、牡丹、芍药、石竹、郁金香、月季、梅花、夹竹桃、桂花等。
1.3.3 不耐寒性花卉。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花卉,包括露地一年生草本花卉和温室花卉。如一串红、鸡冠花、百日草、文竹、扶桑、变叶木、仙人掌类及其他多浆植物等。有的在5~10℃的条件下才能正常越冬,如秋海棠类、彩叶草、吊兰、大岩桐、茉莉等。
花卉的生长不但需要一定的热量水平,而且还需要一定的热量积累。特别是感温性较强的花卉,在各个生育阶段要求的积温比较稳定。全面了解花卉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积温,有利于引种推广或促成栽培与抑制栽培。
除了气温外,花卉的生长还受地温的影响,大多数花卉以15~18℃的地温适合。因此在给花卉灌溉和盆花浇水时,要考虑水的温度尽量和地面相近,若二者温差过大,会造成根部萎蔫,严重的甚至造成死亡。花卉在栽培过程中,为了利于花卉的生长,尽量使其处于最适温度的环境条件下,所以必要时需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如防寒、保温、加温、降温等,创造适宜花卉生长的环境。
2.1.1 阳性花卉。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发育正常,喜强光,不耐庇荫,具有较高的光补偿点。阳性花卉包括大部分观花花卉、观果花卉和少数观叶花卉,如仙人掌类、一品红、半支莲、荷花、石榴、月季、玉兰、苏铁、银杏、紫薇等。
2.1.2 阴性花卉。适于生长在光照不足,或散射光条件下的花卉,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较低,遮阴度一般宜保持在50%左右。如蕨类、兰科、苦苣苔科、姜科、秋海棠科、天南星科花卉以及文竹、玉簪、欧洲百合、八仙花、大岩桐等。
2.1.3 中性花卉。中性花卉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既不耐阴又怕夏季强光直射,如萱草、耧斗菜,扶桑、天竺葵、茉莉、桔梗、白兰花、南天竹等。
2.2.1 长日照花卉。要求每天的光照时间必须长于12 h才能正常形成花芽和开花,在短日照条件下只进行营养生长,不形成花芽。如令箭荷花、唐菖蒲、风铃草类、紫罗兰、凤仙花等。
2.2.2 短日照花卉。要求每天的光照时间必须短于12 h时有利于花芽形成和开花。一品红和菊花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当日照时间减少到10~11 h开始进行花芽分化。多数在秋季、冬季开花的花卉属于短日照植物。
2.2.3 日中性花卉。这类花卉对光照时间长短不敏感,只要温度适合,一年四季都能开花,如月季、马蹄莲、天竺葵、香石竹、矮牵牛等。
太阳光的波长范围在150~400 n m,长波光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和植物的伸长生长,有利于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加速长日照植物的发育;短波的蓝紫光则能加速短日照植物的发育,并能促进蛋白质和有机酸的合成,促进植物的分蘖,抑制植物伸长,促进多发侧枝和花芽的分化;短波光则促进花青素和其他色素的形成。
设施内的光照强度调节可以使用遮阴网和电灯补光;光照长短的调节可以通过使用黑布遮光减少日照时间,或用电灯延长光照时间。光质可通过选用不同的温室覆盖物来调节。
3.1.1 旱生花卉。这类花卉根系较发达,肉质植物体能贮存大量水分,细胞液的渗透压高,叶小,硬质,刺状,膜鞘状或完全退化,能忍受长期干旱的环境而正常生长发育。常见栽培的有仙人掌科、菊科、景天科中某些种类。
3.1.2 半旱生花卉。叶片呈革质,蜡质、针状、片状或具有大量茸毛,如山茶、杜鹃、白兰、天门冬、梅花、腊梅以及常绿针叶植物等。这类植物浇水原则是干透浇透。
3.1.3 中生花卉。不能忍受过干和过湿的条件,这类花卉众多,对干与过湿的耐受程度具有很大差异。总之,给这类花卉浇水时,要掌握间干间湿的原则,即保持50%左右的土壤含水量。
3.1.4 湿生花卉。喜生于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其中喜阴的有海芋、龟背竹、兰花等,喜光的有水仙、马蹄莲、花菖蒲、旱伞等。在养护中应掌握宁湿勿干的浇水原则。
3.1.5 水生花卉。水生植物根或茎一般都具有较发达的通气组织,在水面以上的叶片大,在水中的叶片小,常呈带状或丝状,叶片薄,表皮不发达,根系不发达,宜在水中生长,如荷花、睡莲、水葱、雨久花、王莲等。
空气湿度主要影响花卉的蒸腾作用,进而影响花卉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从而影响植物的含水量。不同的花卉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不同,花卉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空气湿度要求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在营养生长阶段对湿度要求大,开花期要求低,结实的种子发育期要求更低。一般中生花卉要求65%~70%的空气相对湿度。
不同的花卉对水分要求不同,即耐旱性不同,这与花卉的原产地、生长习性及形态有关。一般而言,宿根花卉较一二年花卉耐旱,球根花卉又次之。土壤水分含量还可影响某些花卉花芽分化,控制水分供给可以控制一些球根花卉的营养生长,促进花芽提早分化。土壤水分还影响花卉的花色,缺水时花色变浓,而水分充足时花色正常。
空气中的N2不能直接为多数植物利用,只有借根际的固氮根瘤菌才能将其固定成氮或铵盐。土壤中的氮和铵盐经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变为亚硝酸盐或硝酸盐,才能被植物吸收,进而合成蛋白质、构成植物体。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O2、释放C O2,产生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动力。所以O2在花卉的生命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氧呼吸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的效率。在花卉栽培中常因灌水太多或土壤板结,造成土壤中缺氧,引起根部危害。此外,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必须有足够的O2,否则会因酒精发酵毒害种子使其丧失发芽力。
C 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原料之一,它在空气中的含量虽然仅有0.03%,并且还因时间地点不同而发生变化,但却十分重要。在温室条件下提高空气中C O2的浓度可提高光合效率。土壤中过高的C O2含量也会对花卉造成危害,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松土防止产生危害。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由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水及空气组成。质地不同的土壤,肥力不同,物理化学特性不同。根据土壤所含颗粒的大小,其土壤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3类。沙土类粒间孔隙大、通透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黏质土类含矿质营养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而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积累且肥效持久;壤土类所含沙粒与黏粒比例适当,通透性和耕作性良好,蓄水保肥能力强,是多种花卉栽培生产的理想土壤。
花卉的其他栽培基质包括蛭石、珍珠岩、泥炭、木屑与稻壳,此外,在生产实践中用花卉栽培基质的还有木炭、椰子壳、砖块、陶粒、石棉等,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花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来选择栽培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