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背景下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2019-12-09 06:03涂远芬
营销界 2019年19期
关键词:协同融合旅游

涂远芬

引言

乡村,典型且持久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悠久历史,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形成了乡村所特有的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简称《方案》),由发改委引发[1]。《方案》强调,要促使乡村旅游提质扩容,要加快推进进程,更进一步发挥想滚旅游引领带动作用,促消费、惠民生,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此背景下,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融合趋势愈加明显。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下,乡村产业建设方向也更为明确,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也逐层深化。但要提高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二者融合发展协同性,不仅要明确其实际意义,还须理解二者互补性,更要看到二者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

一、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实际意义

(一)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时下,社会经济日益市场化,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新型城镇化战略也日益深化、全面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更是乡村文化振兴、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现代经济发展主要靠市场来驱动,而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则为市场内生动力的重要内容[2]。我国经济稳步发展过程中,人们对高品质生活方式也更为推崇、更加追求,在此社会背景下,旅游市场发展空间极其宽阔,同时,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基于此,旅游产业才有了更多时间空间与乡村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协同发展,实际上,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消费。所以,旅游产业与乡村文化实现有效融合,协同发展,才能为旅游市场赋能注活,促成市场内生力,从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二)实现绿色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低污染、低能耗、广关联、高价值等特征明显,还可促进就业机会增加,优化社会经济产业机构,从而力推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社会经济效益。因此,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效融合、协同发展,是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人与自然协同共进、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这就要求在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开发时,要注重文化保护,深度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持续不断地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从而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顺应文旅互渗发展

“保增长、重民生、扩内需、调结构”方针已大力推行,而文化与旅游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也得以更宽广的发展空间,站在动态发展角度,文化旅游业建设要肩负起责任感、担任起使命感。在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效融合过程中,旅游需要文化生命力予以滋养,而文化需要以旅游为载体实现传承与发扬。故而,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效融合、协同发展,是顺应文化与旅游互渗的实际需要。旅游与文化二者存在着天然性联系,相依相生[3]。

二、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所存问题

(一)文化严谨性与旅游随意性难平衡

在遵守方面,文化有着一套系统且严苛的作用机制,其规则表现极为严谨,或为法律法规,或为乡规民俗;然而,相对而言,旅游则表现更为随意,更强调内心满足。一般来讲,在国内,文化旅游有效融合则表明,要将文化严谨性与旅游随意性进行结合,这就会出现一方向另一方妥协局面,例如,为迎合游客实际需求,而将文化轻松化、娱乐化,这也是本应严肃化的景区商业气息那么浓厚的原因。文化核心品质就在于其严谨性,而就大多传统景点而言,商业化较为严重,具体表现却以路边小摊贩流动式经营为主,从中可见,文旅融合透露出较为低端性表现,此种情况下,严谨文化中所藏内涵以及教育意义便统统丧失。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其问题就在于无法以严谨性文化输出方式,有效创造乡村旅游效益,从而留下了“逃离城市文明”烙印,将乡村旅游仅仅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来此仅为寻求那片刻放松。基于此种乡村文化偏见,乡村文化严谨性与旅游随意性难以有效平衡,乡村文旅互融也只能收效甚微。

(二)文化外来性与资源本土性难互融

时下,就乡村文化而言,多元特征较为明显,既含本土文化,也有外来文化。实际上,乡村外来特征及其突出,并且表现出十分显著的侵略性,从而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外来特征可以具体为网络文化、城市文化等对乡村文化实施的侵蚀,但是,基于乡村文化漫长演变历程,以动态发展眼光来分析,适度外来文化竞争碰撞,有利于激发乡村文化自身的内在活力,但是,彻底外来化就有失偏颇,这并不现实[4]。另外,文化与旅游相互作用有所区别,文化一般将旅游往可为与不可为方向引领,也就是说,有些地方固有文化资源丰富,在这里,发展就更畅通,旅游产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而文化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就需要依靠后续工程,来打造文化旅游产品,这也算文化现象,但是,在短期内,难以突破既定文化习俗,进而触及游客内心深处。文化外来性与资源本土性难以有效互融,文化内涵以及教育意义就无法凸显。

(三)低层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难协同

在资源整合方面,农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力度明显不足,总体性规划与布局缺乏,并且实际运作也未统一化,这种融合发展只停留在较低水平。这种低层次规划、低水平发展具体表现为文化资源开发不足,难以实现市场化、产品化,旅游的文化内涵有待提炼,文化的旅游价值有待发掘。因此,这种低层次规划与乡村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难以有效协同,规划与实际要求存在错位现象。

三、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保护文化重挖掘价值内涵

要实现乡村文旅有效协同发展,就应重视既存乡村文化抢救与保护工作,加强乡村文化价值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在乡村推行“匠人归乡”工程。一方面,在对待文化问题时,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基于历史发展规律,以动态发展眼光看待文化现象,将旅游置于文化环境中进行充分考量,而不能颠倒主次,单位打造旅游产业而强行将文化概念植入;另一方面,在认识范畴层面,要摈弃人类中心主义,削减主观思维,以客观公正态度,去对待文化现象,以市场以及大众为标尺,来对文化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此外,要加强文化利用合理化保护工作,对文化现象实施分类、精细化管理,提高社会旅游资本准入门槛,以创造出乡村文旅业融合协同发展示范效应。

(二)尊重主体多发挥人才实效

文化、以及产业,其主体均在于人,那么,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更在于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同和发展要提高协同性以及有效性,其关键在于破除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其一,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改变乡村对城市的单向补贴状态,转变为双向互动,使人才流动双向且合理化,平衡城乡经济发展;其二,要将乡村人才市场定价机制合理化,时下,劳动力的乡村市场价格严重阻碍着人才流动,这体现出乡村人才市场定价机制有失合理性,因此,要将此机制合理化,来实现人才均衡流动;其三,要不断健全乡村文化产权保护机制,乡村文化侵权问题数见不鲜,却难寻有效解决途径,为有效破题,还需加强乡村文化产业保护工作,健全相应保护机制,这样乡村发展为汇聚文化人才的洼地。

(三)夯实基础须遵循发展规律

要实现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高效协同发展,就必须遵循食物一般发展规律,夯实基础,强化基层建设工作。一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程。乡村文旅互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高素质人才队伍,也得有高素质且稳定的消费群体,所以,要加快学校、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进程,以此实现均等化;二要规范乡村旅游产业建设,整合既有资源、盘活闲置资源 ,促使乡村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规范性作用,构建出“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体规范化建设体系,以实现乡村文旅业规范化发展。

猜你喜欢
协同融合旅游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融合》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旅游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