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高级职称评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研究

2019-12-09 00:26:54李红想王硕郭凯娇左苗苗李红想王硕左苗苗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郭凯娇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营销界 2019年48期
关键词:职称申报成果

■ 李红想 王硕 郭凯娇 左苗苗(李红想、王硕、左苗苗,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郭凯娇,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一、本研究的意义

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落实人社部推进职称评审信息化建设相关要求,将职称评审信息化系统(以下简称“职称系统”)更好地应用于职称评审工作成为各大国企的迫切需求[1]。“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为职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受众基础。职称系统的应用固然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大大提高了职称工作效率,然而,由于政策不够完善、制度要求把握不准、审核标准无法统一、系统应用不够熟练等因素,在应用职称系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评审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基于某大型国企职称评审工作实践经验,梳理关键环节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期为其他国企开展职称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避免或减少类似问题发生。

二、职称系统在职称评审各环节中的应用

在大型国企中,以高级职称评审为例,大多包含个人申报、所在单位和省级企业初审、高推委(高级推荐委员会)推荐、集团公司工作组复核、高评委(高级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公示、证书发放、材料归档等环节。本文将分别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对职称系统的应用展开研究:

(一)个人申报

当前,各大国企员工参加职称评审的积极性较高,尤其是放宽职称英语和计算机的条件限制后,高级职称申报人数屡创新高。个人申报是职称工作的第一步,后续所有评审工作均以此为基础展开。员工在应用职称系统进行申报时,个人基本信息均可直接从HR系统自动抓取,不需要手工录入,增强了申报的便捷性,提升了信息的准确性。然而,部分申报人由于对相关制度要求把握不准,在系统中未正确按类别填报成果、缺少证明材料或未按规定要求上传所需材料,不仅徒增了后续评审工作量,更直接影响对其本人的评审结果,给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员工在申报前,需深入研究相关制度文件,反复确认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上传所需材料,且对应每一项成果均须提供规范有效的证明材料,并确保按照成果类别分类上传。证明材料应体现出个人实际贡献程度,至少应包括申报人姓名、成果名称、成果类别(研究报告/科研项目/制度标准/创新成果)、申报人角色(主持/参与)、成果级别(成果应用范围:集团级/省级/地市级)等信息,并附成果管理或发文单位的公章作为有效证明。

(二)管理员初审及高推委推荐

应用职称系统进行审核,系统会自动验证申报人员学历、职称年限等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减少了人工判断的工作量,提升了工作效率。然而,倘若审核材料不严格,则会影响申报人正常申报及后续复核环节的工作效率。所在单位和省级企业管理员是职称评审的第一道把关者,也是最了解申报人实际情况的评审人。因此,管理员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严格把关申报人的相关材料是否属实,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一经发现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行为,应在职称系统中将该申报人设置为“违规违纪”,则其3年内不得再次申报职称,同时上报给集团公司从严治理,进一步健全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此外,管理员应仔细审核申报人上报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杜绝同一成果多次使用以重复得利的不良现象。高推委委员作为各省级企业选拔出的专业人员,应秉持专业公正的精神,规范会议流程和打分规则,针对申报人员岗位不符、不符合破格条件、或其为政工师等情况应及时发现并退回至本人,不影响其重新申报其他职称系列。同时,高推委委员应明确审核标准,对荣誉称号级别和业绩成果应用级别定位须准确,根据申报人的专业水平和业绩贡献作量化打分,并择优推荐至集团公司,原则上申报人员量化得分低于60分的不予推荐。

(三)集团公司工作组复核

根据高推委在职称系统中报送至集团公司的推荐人员材料,集团需先抽调业务骨干人员组成职称申报材料复核小组,对所有材料逐一据实复核,并在高推委打分基础上作增分或减分处理,为高评委评审做好准备。在这个阶段,面对数百人的材料,由于工作组之间审核标准不统一、审核意见填写不够清晰明确等问题,有可能会出现不得不重审的情况,造成复核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审核之初,工作人员应研讨、梳理并明确量化打分复核原则及标准,例如证明材料有效性判定、成果应用范围界定等问题,形成统一意见,做到标准先行。即便如此,在复核材料过程中,仍会面临各种个性化的复杂情况超出原本预期,此时就需要工作人员就出现的问题及时充分商议并形成统一标准。仍需注意的是,在工作组复核材料前,应统一明确“审核意见模板”,详细记录各轮次审核中每一项分数发生改动的理由,各组填写的审核意见应规范清晰,以便梳理情况并汇总结果,确保有据可循。

(四)高评委评审

根据量化打分表中的评分项目,系统自动提供相应申报信息情况,大大提升了专家评分效率和高评委分数复核工作效率。高评委委员是从全系统内各个职称系列中精选出的权威专家,对于申报人员材料质量的把控是最具权威性和决策性的。因此,在这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仅是简单的上会投票表决,更应充分发挥各位评委专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确保职称评审的质量水平。在评委会召开前,可将各位评委专家按不同专业系列分成若干个小组,把推荐人员的参评成果提前发给各组专家审阅,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专业水平、成果质量和实际贡献等,突出能力评价和业绩评价,在复核工作组核定分数的基础上,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分数。将各组评委的核定分数汇总整理,分别列出“建议通过”和“建议不通过”人员,并在高评委会议上统一讨论,确定最终核定结果。

(五)结果公示及证书发放

应用职称系统,员工可随时查看评审进度及个人评审结果,确保评审过程公开透明。在高评委确定评审结果后,职称工作还没有结束。评审结果的通知和解释不仅确保了职称工作的严肃性,更体现了企业对于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视,满足了申报人员对职称评审制度公平公正的合理诉求[2]。经公示无异议的,高级职称由集团公司发文公布,并明确取得职称的时间。同样在职称系统中,集团公司工作人员应将评审结果及时录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写明评审不通过人员的不通过原因,确保详细具体、有理有据。同时,各级企业应尽责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并个性化地对员工提出发展建议,不打击其参加职称评审的积极性,帮助其实现个人发展。对于通过评审的人员,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逐步开放职称信息查询验证服务,积极探索实行职称评审电子证书,确保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三、总结和思考

职称评审的规范化水平体现了一个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高低,对于企业改进职称管理服务至关重要。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可落地的职称评审制度办法。各级企业应具有全局眼光,在职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需做到严格把关,像“接力棒”一样认真履行审核责任,确保职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职称工作虽然牵涉面广、环节较多,但只要做到制度完善、标准先行、流程规范、善后妥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就能大大提升职称评审的规范化水平,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发生,助力于企业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职称评审管理,提升职称评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

猜你喜欢
职称申报成果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 06:56:24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2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9:02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24
职称
草地(2014年1期)2014-12-09 03:17:25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