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猪丹毒的应对措施

2019-12-08 22:16王焕杰
中国动物保健 2019年6期
关键词:猪丹毒亚急性病理变化

王焕杰

(山东省安丘市凌河畜牧兽医站山东潍坊262100)

1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1.1 主要症状

猪丹毒的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另外,无任何临床症状的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型可转化为慢性型。人工感染实验,潜伏期最短24h,长的可达9d,一般3~5d。

1)最急性型

多为流行初期第一批发病突然死亡的猪,病前无任何症状,前日晚吃食良好,而到次日晨发现猪只死亡,全身皮肤发给,若群养猪,其他猪相继发病,并有数头死亡。

2)急性型

发病突然,有时出现一头或多头猪突然死亡。之后猪群中其他猪相继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有些病猪继而死亡。发病猪体温升高,寒战,体温通常为41~42℃,有的病猪可高达42℃以上,离群独睡。病猪站立时,弓腰晃动,有缓解四肢疼痛行为。病情严重的猪,精神萎靡,不能站立。发病后5~7d,耐过病猪体温可回复正常。

3)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猪丹毒临床症状没有急性型那么严重。体温升高,但没有急性型那么高,高温持续的时间也没有急性型那么长,食欲变化不明显。

4)慢性型

通常由急性或亚急性型转变而来。多数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炎,心力衰竭,虚弱,有的突然死亡。慢性关节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和肿胀。关节炎损害程度的不同可使病猪表现为跋行或不能站立等运动障碍。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身体虚弱,常卧伏,厌走动,呼吸困难,听诊时心杂音、节律不齐、心动加速、亢进,如强行激烈走动时,可突然因心衰而死亡。慢性型猪丹毒关节炎不仅影响猪的生长速度,也影响屠宰加工的出品率。

2.病理变化

急性猪丹毒的特征性病变是皮肤斑疹,它是败血症的标志,在肉品检疫和临床诊断中有重要的意义。死于急性猪丹毒的猪,其皮肤广泛性淤血,特别在吻突、耳、领、咽喉、腹部和臀部更为明显。肺部淤血水肿。心外膜和心房特别是左心房可见有淤血或点状出血。卡他性和出血性胃肠炎是猪丹毒常见的病理变化,有时胃浆膜出血。肝脏通常淤血,脾脏显著肿大、淤血,尤其是发病数天之后。在脾脏切面眼观可见白髓周围的“红晕”现象。肾脏皮质有点状出血。淋巴结肿大,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外周淋巴结在发病几天后出现出血。膀胱黏膜一般正常,偶有出血斑。

慢性猪丹毒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增生性、非化脓性关节炎,通常发生在跗关节、膝关节及肘关节和腕关节。偶有发生脊柱炎,心瓣膜菜花样增生,形成疣状赘生物。

组织学检查:皮肤斑疹病灶处毛细血管和小静脉被破坏,外周有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浸润。真皮乳头层和真皮上层发生病理变化。乳头血管充血,其中有时见有微血栓和细菌。由于循环障碍,真皮乳头有时出现局灶性坏死。血管病变也可发生在心、肝、肺、肾、神经系统、骨骼肌和滑液膜等器官。

3 诊断要点

3.1 一般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可作出一般性诊断。猪丹毒流行病学具有一定特征,多在高温夏季,主要侵害3~6 个月的架子猪或育成猪。体温高达42℃以上,但尚有一定食欲,皮肤有丹毒性红斑,抗生素治疗有显著疗效。剖检病死猪,脾不肿或稍肿大,脾切面白髓周围有红晕;消化道呈急性胃肠炎,尤以胃底腺和十二指肠前段最为严重;全身淋巴肿胀,为急性浆液性或出血性淋巴结炎;肾肿大,外观花斑样,皮质切面呈串珠样[1]。此外,肝、脾等贮血器官暴露空气后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据上特征可作出较为确实的诊断。亚急性型猪丹毒具有特征性皮肤疹块,比较容易与其他传染病的皮肤变化相区别。疣状心内膜炎和关节炎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慢性型猪丹毒病猪肾见有贫血性梗死灶。

3.2 血清学诊断

近年来血清学诊断方法发展很快,有很多方法可用于猪丹毒诊断。如平板、试管和微量滴定凝集试验,血清培养凝集诊断,被动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

3.3 病原学诊断

细菌检查是诊断猪丹毒可靠的方法,可用于病猪生前和死后诊断,包括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和PCR 等[2]。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有:猪丹毒弱毒菌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菌苗、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二联苗以及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苗等。免疫方法是:仔猪在45~60 日龄第一次注苗,常发地区3 月龄进行第二次注苗;种猪每间隔6 个月注苗一次,通常于春秋两季定期免疫注射。抗生素与活菌苗同时应用时,对菌苗的免疫效力有一定影响,在接种前7d 和接种后10d 内,应避免使用抗生素[3]。

猪丹毒传播途径多种多样,还应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如消毒,杀虫,灭鼠,搞好日常清洁卫生,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限制外来人员出人猪场等。

4.2 治疗

发生疫情后,应尽快作出诊断,及时治疗。受威胁猪紧急接种疫苗。对本病治疗仍以青霉素疗效最好,在发病后24~36h 内治疗,疗效显著。对急性型最好用青霉素按1 万IU/kg·bw 静脉注射,同时肌注常规剂量的青霉素,即20kg 以下的猪用20 万~40万IU;20~50kg 的猪用40 万~100 万IU;50kg 以上的猪酌情增加。肌注2 次/d,直至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后24h,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四环素、土霉素、盐酸林可霉素、泰乐菌素也有良好的疗效。用量:四环素和土霉素7~15mg/kg·bw,每日肌内注射;盐酸林可霉素11mg/kg·bw,1 次/d;泰乐菌素2~10mg/kg·bw,2 次/d,肌内注射。此外,高免血清也是有效的治疗方案[4]。█

猜你喜欢
猪丹毒亚急性病理变化
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控
简述猪丹毒的屠宰检疫、处理对策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病的检疫要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补骨脂乙醇提取物小鼠灌胃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布鲁氏杆菌病的疗效分析
鹅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新药:舒心降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