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钦(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自古就是中国与南亚各国之间进行经济贸易交流的优良中转站。目前西藏已沿边境线开通了樟木等数个边境口岸,极大地带动了西藏经济的发展。其中,樟木口岸作为中尼边境贸易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在西藏边贸发展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专门研究樟木口岸边境贸易的成果较少,无法让人系统详细的了解樟木口岸的贸易发展脉络以及具有的缺陷。所以,我们可以在科学重建樟木口岸的基础上,借鉴震前影响口岸发展的经验,以点带面的具体了解西藏发展边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来促进樟木口岸边贸的发展以及西藏边贸事业的进步。
樟木口岸位于樟木沟中,与尼泊尔科达里口岸相对,为聂拉木县所管辖。除北面外,其余三面皆直接面对尼泊尔,距拉萨736公里,距加德满都不到130公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使之成为了中尼之间进行边境贸易的主要通道。中尼建交之后的第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王国保持友好关系以及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尼泊尔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议》的签订,重启中尼边贸的同时,也为樟木口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62年樟木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在经历初始阶段的缓慢发展之后,中尼公路的开通使得樟木口岸边境贸易走上常态化发展道路。
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政策的限制以及交通工具的不便,樟木口岸贸易总额和贸易规模增长缓慢。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对发展对外贸易政策的放宽,给樟木口岸边境贸易带来了高度发展契机。2005年至2014年间,樟木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由89083.8万元增至1095695万元,增速达到1230%,连续十年居于西藏进出口总额的第一位。
2015年4·25地震,樟木口岸遭受重大打击,基础设施毁于一旦,居民重新安置,海关办公地点迁至拉萨,口岸被迫关闭。当年西藏整体边贸额断崖式下滑,且至今未恢复至震前水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经过4年的科学重建,樟木口岸于2019年5月29日重新开放。但是由于吉隆口岸的挤压等原因,贸易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开通后一个月内,仅有5辆货车从樟木口岸驶入尼泊尔,可见樟木口岸距离恢复到震前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樟木口岸地处高山峡谷地带,318国道将其紧紧围绕其中。首先,公路两边多为悬崖绝壁,造成了路面等级低、扑面率较小的现实状况,从而导致交通运输空间较为狭小,容易造成交通瘫痪;其次,樟木口岸正处于环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中,地质结构不稳定,极易引发山体滑坡,对产业发展和布局造成较大的威胁;最后,樟木虽然海拔较低,但因其处于山区地带,通讯、水电条件受到很大限制。
樟木口岸边境贸易主要以出口羊毛、茶叶、盐等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为主,高端新兴电子产品仅占很少一部分。再者,从樟木口岸产业结构来看,2012年樟木口岸GDP生产总值为0.29亿元,三大产业比重为6∶8∶8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虽然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但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租赁行业,仅占我国第三产业划分范围中很小的一部分。此类行业技术含量较低,几乎完全依赖边贸发展,极易受到经济环境、自然灾害的影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樟木口岸贸易规模不断的扩大也为不法贸易行为的滋生提供了环境:一是报关行业的不规范导致企业存在偷税漏税行为;二是出口假冒伪劣产品。另一方面,樟木口岸贸易结算约4成依旧采取现金结算方式,这种方式既为非法货币兑换提供了生存土壤,又不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提高了汇兑成本,影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
针对山地众多,建设用地匮乏,空间资源狭小等阻碍樟木口岸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可依据因地制宜、适度承载、统筹城乡、联动发展的原则。采取集约用地,适当减少人口集中程度等方法调整空间结构,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分布的空间格局,提高贸易发展质量。同时,在保持主要交通线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修建次一级公路对主要干道进行分流,提高车辆运行效率,改善基础交通设施。最后,为预防发生山体滑坡等,可以在传统治理方式的基础上引入排水理念,使用樟木口岸减灾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全才提出的“通透式截水墙桩工程”新型防滑坡技术。
要想促进樟木口岸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商品输出方式与商品出口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第一产业,有重点的扩大第二产业,提升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与支持高技术产品出口。最终使得商品出口与产业结构相结合,形成出口支柱产业、出口主导产业、出口战略产业三大出口产业群呈现阶梯式增长,并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新态势。
为了杜绝以后贸易中存在的各种不规范问题,应当建立健全贸易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商人或者企业的贸易行为,让各种贸易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任何非法的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惩处,培养商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从事贸易活动的自觉性。在规范贸易行为的同时,完善电子货币结算制度,简化双方支付手续,降低汇兑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从而推动中尼边境贸易的现代化发展。
地震发生后,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樟木口岸的灾后重建工作,及时组织专业力量对樟木镇地质结构、地理环境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勘察调研,对樟木口岸的发展进行了全面评估,制定了优惠的政策和高效的措施来帮助重建工作。地震虽然给樟木口岸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是也为其重新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它打破了樟木口岸原有的地理格局,可以借着重建,去除樟木口岸在边境贸易中存在的贸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的弊端。同时,可以在重建后的樟木口岸全面推广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使灾后重建的樟木与南亚次大陆各国的边境贸易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跳板,把樟木口岸真正建设成国际化的通商口岸。
总之,樟木口岸要以“一带一路”倡议与地震重建为契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边贸依赖程度,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联合各兄弟省份,把樟木口岸打造成国内面向南亚次大陆的重要“窗口”。同时利用西藏的特色资源优势、樟木口岸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充分发挥樟木口岸作为南亚次大陆的窗口作用,带动西藏金融、现代物流和跨境人民币结算以及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