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龙,韩小龙,刘礼明
(1.六安市裕安区农业农村局科教办,安徽六安 237008;2.六安市裕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六安 237009)
六安市裕安区系江淮稻茬麦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约1.5万hm2,单产4500kg/hm2左右,总产约7万t。近年来,稻茬麦生产上受自然灾害及市场价格影响,麦农种植效益偏低,种植面积存在下滑趋势。为提升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稻茬麦生产技术水平,笔者从稻茬麦生产实践调查入手,开展其高产配套技术集成研究。
一是播种期间遇阴雨或干旱天气,土壤墒情差,影响宜耕期;二是裕安区稻茬麦90%以上面积由大户种植,中晚粳稻种植面积有所上升,客观上让茬偏迟。生产上,稻茬麦播期比适宜播期推迟1个月左右,有些种植大户甚至推迟2个月,播期偏迟往往加重小麦赤霉病发生。
经调查,稻茬麦播种量普遍偏大,一般用种300~450 kg/hm2。一是播期偏迟,分蘖成穗比例低,产量主要靠主茎成穗;二是土壤墒情差,整地质量差,存在漏籽闷籽现象;三是种植方式为人工散播,田间落籽均匀度较差;四是有的地方稻草还田密度大且不够均匀,影响出苗率;五是鸟类啄食。播种量偏大还易导致小麦后期倒伏。
通过近5年稻茬麦生产调查,小麦赤霉病发生率及严重度表现:2年重度发生(病穗率10%以上,严重度10以上);2年中等发生(病穗率5%~10%,严重度5左右);1年轻度发生(病穗率1%以下)。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主要是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遇见连阴雨天气。田间草害以禾本科看麦娘及菵草为主,同时菵草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通过调查,小麦种植户施肥量特别是氮肥偏大。一是土壤墒情差,施肥方式为人工撒施;二是追施氮肥偏早,诱发冬内旺长,群体过大;三是追施氮肥偏迟,导致贪青晚熟,加重赤霉病发生。
2017年罗集乡华城村汪泽中户种植稻茬麦种植50 hm2,2018年丁集镇车畈村谢大俊户种植稻茬麦10 hm2,由于“三沟”不配套,导致小麦生长后期根系早衰,减产较重,同时,亦加重赤霉病发生。
2016年苏埠镇苏南村杨光如户及韩摆渡镇杨湾村丁玉飞户引种小麦品种“烟农19”32 hm2,2017年固镇镇冯郢村陈昌富户引种小麦“淮麦22”45 hm2,这些白皮偏冬性品种发生重度赤霉病,造成严重减产。
据调查,每1 hm2稻茬麦,种子、肥料、农药成本计3 300元;耕种、收割、地租成本等4 500元,合计成本7 800元/hm2,按生产4 500 kg/hm2,1 kg小麦2.10元计算,1 hm2纯效益1 650元。
稻茬麦高产产量结构指标为1 hm2产量5 250~6 000 kg,1hm2有效穗450万~500万,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 38~40 g。
根据“性状优良、推广合法、市场准入、群众认可”的原则,主选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耐渍抗病性强的春性红皮品种。重点推荐主导品种:皖西麦0638、扬麦25、豪麦 13、扬辐麦 5 号、镇麦 168、宁麦 13、宁麦 24、苏麦188、浩麦1号等。
播前晒种1~2 d,以提高发芽率。提倡使用包衣种子,未经包衣种子可以采用药剂拌种。推荐拌种药剂配方:①4.8%苯醚·咯菌腈对水悬浮剂200~300 mL,对水4~5kg,拌种100kg。②美洲星25~30mL,对水250mL,拌种5 kg。③翠兰春25 mL,对水500 mL,拌种10 kg。④碧护1 g,对水1 000 mL,拌种20 kg。拌种后晾干即用。药剂拌种不仅能有效防治纹枯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还可促进苗早、苗齐、苗壮,提高小麦抗逆性。
提倡机械翻耕、旋耕灭茬,前茬收割后抢墒翻耕。墒平土碎,墒宽2.0~3.5 m不等(根据排水条件),“三沟”配套,边沟深25~30cm,子沟15~20cm,确保墒面不积水。
在施足农家肥的基础上,1hm2施纯N180~210kg,P2O575~90 kg,K2O 90~105 kg。其中氮肥 70%作基肥,30%作追肥。磷、钾肥全部基施。基肥配方(1 hm2用量):①45%复合肥(15-15-15)375~450 kg或 40%BB肥(20-10-10)450~475kg。②看苗追肥,有条件越冬期追施一次农家肥,起到防冻、保墒、增肥的作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追施一次化肥,视苗情1hm2施尿素75~150kg。
春性品种最佳播期10月20日—11月20日,要求11月底播种完毕,从而实现壮苗越冬,茎蘖数750万~900万/hm2,单株带蘖2~3个,防止越冬苗情过弱或过旺。
根据稻茬麦播期、土壤墒情及整田质量确定最佳播种量。一般1 hm2播量150~450 kg,实现基本苗300万~450万。迟播或整地质量差或干旱天气要适当增加播量。提倡机条播,行距20~25cm,深度3~5cm。
3.7.1 化学除草。防治禾本科杂草在杂草3~4叶期,1 hm2用6.9%精恶唑禾草灵乳油675~900 mL对水450 kg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在小麦分蘖至拔节前,杂草3~5叶期,1 hm2用40%唑酮草酯水分散剂或20%氟吡氧乙酸乳油750~900 mL或48%麦草畏水剂375~600mL对水450 kg喷雾。
3.7.2 防治病虫害。稻茬麦病害重点防治纹枯病和赤霉病。防治纹枯病,在3月中下旬小麦孕穗期,发病率20%以上田块,1 hm2用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300 mL对水4 500 kg喷雾。防治赤霉病,在小麦抽穗扬花期1 hm2用40%多菌灵胶悬剂1 200~1 500 g或42%咪鲜胺·甲基硫菌灵胶悬剂1 050 g,机动喷雾器对水225 kg,手动喷雾器对水500~600 kg喷雾。重发年份要防治2次,始穗期(抽穗10%~30%)防治第1次,隔7 d左右防治第2次。在防治赤霉病同时加浓度为1%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起到防病、追肥和预防干热风的综合作用。
3.7.3 化学控苗。对于群体过大,长势过旺,有倒伏危险的田块要实行化控。小麦拔节前7~10 d用15%多效唑或对水600~750 kg/hm2喷雾。
3.7.4 清沟沥水。稻茬麦生产实践表明:“收不收在于沟”,小麦返青拔节后做到雨停沟干,边沟、腰沟要清宽、清深,降低地下水位,防治渍害,以增强根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