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斌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
四川省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的收入由1978 年的338 元上升到2018 年的33216 元,年均增长率为11.84%。农村居民的收入由1978 年的127.1 元上升到2018 年的13331 元,年均增长率为12.02%,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农村居民主要是因为城镇居民的基期数据较大,故边际增长速度较慢。
从1978 年到2018 年,按照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变化,我们将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82 年,这段时间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2.7%、20.5%、17.6%和15.8%,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平均速度为7.1%。第二阶段为1983-1994 年,这一阶段农村和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都很快达到历年最大值,但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还是大于农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为1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为17.2%。而在1986 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的差距达到了14.9%,而在1992-1993 年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均大于农村10%.第三阶段为1997-2007 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变慢,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增速为7.99%,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增速为7%。第四阶段为2008-2018 年,这一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小于农村居民,但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与以前相比都有变大。这一阶段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增速为9.2%,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增速为11.3%。
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城镇居民收入始终高于农村居民,而2017 年的居民收入差距也扩大到了18500 元,2018 年的城乡收入差距达19885 元比2017 年增长7.5%。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收入差距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2011 年后四川省的城乡居民收入比逐渐下降,说明这几年四川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减小的趋势,但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却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1991 年四川省的城乡收入差距突破1000 元,不到十年时间翻了5倍在2004 年突破5000 元到2010 年突破10000 元,在短短41 年的时间里,四川省的收入差距扩大了94 倍。到2018 年,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农村居民收入的1.5 倍。收入差距过大,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甚至会对经济的发展有不良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对以后四川省的发展是不利的。
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82 年,这个阶段城乡收入比呈下降趋势,四川省的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这一阶段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开始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极大地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产品增收使得农民的收入大幅提高,而政府也在此期间对农业的价格和产量都有保障制度,使得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并且由于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农民的工资收入增加。而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的发展为城镇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城镇居民收入,所以这一阶段四川省的居民收入差距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第二阶段为1982-1996 年,这一阶段四川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扩大,从1982 年的1.74 增长到1994 年到达最大值3.48。由于经济中心逐渐向城市转移,城镇居民的收入增加,而农村居民的收入并未增加使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一阶段,市场经济全面实行,私营经济大力发展,城镇经济飞速发展。而粮食价格由于相对稳定,但粮食的增多使得农民出现卖粮难的问题,农村居民收入则没有较大增长。农民工开始大量进城务工,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和政府的偏向城镇政策使得农民工找工作难,只能从事高劳动力低收入的工作,工资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拉大。
第三阶段为1996-2014 年,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趋于平稳,维持在3.0 左右。这一阶段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使城镇居民的失业率和下岗人数逐渐增多,因此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降低。政府采取货币紧缩政策以控制经济的发展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冲击,使得经济增长缓慢。同时提高农产品价格和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并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技能,使得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增速大于城镇居民,使得收入差距再次缩小,维持在3.0 左右。
最后一阶段为2014 年至今,城乡收入比呈下降趋势,说明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减小。这一阶段由于城镇化的发展,三农政策的实行使得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缩小。
2016 年按五等份分组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566 元,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409 元,是低收入户的5.69 倍。中等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580元,是低等收入家庭的2.67 倍。中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212 元,中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649 元。而农村居民的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54 元比城镇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低6412 元,城镇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3.03 倍,中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76,中等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264 元,中高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92,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609 元是低收入户的8.12 倍,说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比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还要大。城镇低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3.03 倍,而城镇高收入是农村高收入的2.1倍,城镇高收入是农村低收入的17.25 倍,贫富差距可见一斑。
2018 年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性收入为1853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56%,其次是转移净收入为801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24%。而经营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于为5117元,占总收入的38%,其次是工资性收入为4311元,占32%。而近年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的占比相当于2013年有所下降,而转移净收入占比有所上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相比于2013年有小幅增长。进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增加,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占比越来越重。由于农业的生产所获效益较低,所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经营净收入有下降趋势。
2018 年城镇居民的财产净收入为2441 元,农村居民的财产净收入为379元,城镇居民的财产净收入是农村的7.44 倍。而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为18530 元,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仅为4311 元,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差为14219 元,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与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比为4.3: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就是由于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的差距。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主要应该是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农村居民的财产净收入来源主要是利息收入和土地转让经营权收入,收入来源单一。而工资性收入较低则是因为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没有较高的技术,以及工作岗位的缺少,使得农村居民只能从事高体力劳动的工作获得较低的工资。
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动方向一致。在2001年以前,四川省的居民收入差距与全国差距不大,几乎与全国相同,而在此以后全国的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增大,虽然四川省的居民收入差距也在增大,但四川省的居民收入差距小于全国。在2017 年四川省的居民收入为20580 元,而全国的居民收入为25973.8,这说明四川省的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
四川省与全国的绝对收入差距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978 年到2000 年,这期间四川省的城乡收入差距高于全国,但相差不大。1995 年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全国高139.32 元,是差距最大的一年。第二部分是2001-2017 年,这段时间四川省的居民收入差距小于全国,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从2001 年的43.62 元,扩大到2017 年的4463.8 元。2017年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四川省的1.24 倍。在2017 年四川省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的增长率为7.9%,而全国的增长率为8.1%,全国的收入差距增长率是高于四川省的。全国收入差距的曲线更陡峭,斜率更高,值更大。说明全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长速度远大于四川。
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川省的经济水平逐年上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84.61 亿元上升到2017 年的36980.2 亿元。四川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从1957 年的4520.8 万人,到2016 年的6139.5 万人,城镇人口则从1957 年的568 万人增长到2997.5 万人,农村人口所占比例从88.8%下降达67.2%,但农村人口仍占很大比例。2017 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27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227 元,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达到了18500 元,农村居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对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消极影响。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对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