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娟,王 飞
(云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看到其要求及内涵的变化。站在农村环境的角度看,要求就从“村容整洁”转化为“生态宜居”,内涵也更加强调农村人居环境的持久性、发展性和长远性。因此,为了落实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好改善,必须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进而补短板,讲实效,加快人居环境的改善步伐。
要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改善农村环境现状势在必行。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对农民个人、乡村发展以及国家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云南省寻甸县象鼻岭村为调研点,研究其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第一,农村人居环境的改观和整治是农村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更好发展的重要措举。第二,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人们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本文虽然是以寻甸县象鼻岭村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研究对象,但它不仅有利于象鼻岭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还可以为其他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和方向[2]。
文献分析法:通过图书馆、万方、知网等互联网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农村人居环境的相关内容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度,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综述。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以普通农户和村干部为调查样本,对象鼻岭村的人居环境进行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对象鼻岭村今后的人居环境改善和发展方向等有一个客观、具体的掌握,同时为后文提出合理化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1.地理位置
象鼻岭村位于云南省寻甸县东北部,距寻甸县城20 km,距云南省会昆明市120 km。地处东经103°11′15″~103°30′45″、北纬25°32′30″~25°50′00″,平均海拔1 950 m。东连曲靖市沾益县,西靠寻甸县功山镇,南接曲靖市马龙县及寻甸县仁德街道办事,北邻曲靖市会泽县。
2.社会经济环境状况
象鼻岭村全村居住汉族,总户数80户、326人。耕地119 hm2,人均0.37 hm2。主要经济作物为烤烟,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2017年人均收入5 200元,收入主要来源为烤烟种植、外出务工。全村参加农村医疗保险326人,养老保险2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2013年以来,总投资600万元,建美丽乡村,并对进村道路、村内1 500 m道路进行硬化,硬化率100%。全村安全饮水入户,改水率100%,新建坑式公厕5座,垃圾焚烧炉2座,垃圾池2个,污水处理设施1个。有保洁员1名负责村内环境卫生清理。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44人,现均已脱贫。
1.样本村的选择依据
象鼻岭村在人居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能够反映出寻甸县河口镇的整体面貌,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研究的典型,因此,根据本研究的需要以及现实条件,样本村的选取,最终确定为象鼻岭村。
2.调查对象的选择及基本特征
(1)调查对象的选择
对农村人居环境的调查,可以通过整体观察分析和对农户、村干部的详细询问得知,为此,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最终确定为普通农户和村干部两个样本群体。
(2)基本特征
调查回收了10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98份。经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整理和统计,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很多方面,如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等。从调查问卷中得出的性别比数据看,男性占58.1%,女性占41.9%,男女比例为1.38∶1。从年龄分布来看,18~30岁年龄段15人,占15.3%,31~45岁年龄段有32人,占32.6%,46~60岁年龄段46人,占47%,60岁以上5人,占5.1%。从这些数据可看出,象鼻岭村被调查农户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6~60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的农户正是农村生活的主体。从文化程度分布来看,文盲人数为27人,占27.6%,小学文化程度43人,占43.9%,初中文化程度15人,占15.3%,高中文化程度11人,占11.2%,大学及以上2人,占2%。由此可得,被调查农户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另外,就被调查者的收入水平来看,象鼻岭村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大多数在3 000~4 000元之间,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有11人,占11.2%,收入在2 000~3 000元之间的有22人,占22.5%,收入在3 000~4 000元之间的有51人,占52%,收入在4 000~5 000元之间的8人,占8.2%,收入在5 000元以上的有6人,占6.1%。
寻甸县现有3个水厂,另有一个在塘子街正在建设中的水厂。现阶段的3个水厂远不能给寻甸县辖的1个街道、7个镇、2个乡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象鼻岭村虽然靠近牛栏江,水资源比较充裕,但其蓄水能力较弱,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十分匮乏。所以,地方政府在规划河口镇给水工程中的水源选择时,选择了化桃箐水库。由于化桃箐水库距离该村较远,水源又十分单一,因此,象鼻岭村村民的生活用水、日常饮水等还是得不到较好的保证。根据调查数据得知,象鼻岭村有64%的农户不能使用供水工程所提供的自来水,那这些村民就只能在家中安装净水器,净水器里面的水是村民在下雨时积的雨水。到了无雨期,43%的村民就从自家的地下井中拉水。雨水和地下水在净化之后直接使用。对此,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村民认为家中水质清澈干净的有16人,占16.3%,认为水质较清澈的有59人,占60.2%,认为水质一般的有21人,占21.5%,认为水质浑浊的有2人,占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象鼻岭村的生活用水相对清澈。
1.缺乏供水设施
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象鼻岭村供水设施非常简陋,净化设施也十分落后。由于村民家净水器的使用时间过长,净水器的管道也出现了锈蚀和老化现象,漏损严重,供水的可靠性和质量不高,停水现象也时有发生。其次,一些村民还考虑到净水器的维修成本和购买成本太高,就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净水器。离得相对近的村子就多村共用一个净水器,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给村民饮水用水带来了困难[3]。
2.供水水质合格率低
根据《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寻甸县政府2018年9月对水库水、自来水厂水以及以及各村的深水井水都进行过水质检测,结果水库水为93.3%,自来水厂水为96.5%,深水井水为93.0%,这些水源水和水厂水的综合合格率初看显得较好,其实以水源水和水厂的合格率进行评价其仍是比较低。再加上象鼻岭村由于受到经济条件、技术手段和技术人员短缺的制约,除县政府驻地外其余乡镇水质也都得不到适时检测,就使村民的饮用水存在着严重的水质安全隐患[4]。
象鼻岭村排水系统为局部雨、污合流和局部建有独立的污水排放管道。雨、污合流排水系统主要为道路两侧的排水边沟,现状为明沟和盖板沟,垃圾淤泥阻塞严重。象鼻岭村大部分干道均未设置排水沟渠,雨水及农户家的生活污水就由路面随意自流至低洼处,或主干道排水沟内。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将生活污水排到脏水井的有7人,占7.1%,泼到路边的有48人,占49%,排到附近沟渠的有30人,占30.6%,排入网管统一管理的有9人,占9.2%,选取其他生活污水处理方式的有4人,占4.1%。这些数据反映出泼到路边和直接排到附近沟渠是农户处理生活污水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将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如果全部处理,又将极大的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投资及运行成本,并在旱季造成极大的浪费。
1.排水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
象鼻岭村的排水管渠基本上是随着道路的建设逐步形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势就势。目前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排水管、渠,但最终都是无规则的散排,没有形成系统,造成受纳水体的多点污染,治理难度比较大[5]。
2.排污管理薄弱
污水收集体统及污水处理系统是目前减轻水环境污染的关键。寻甸县只有少数乡镇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象鼻岭村的污水处理设施是一个集“沉淀池”“漂油过滤池”“生态生化池”这“三池处理工艺”于一体的排污系统。但根据实地调研,发现该村的污水处理池中杂草丛生,还有荒草被焚烧过的痕迹,污水处理设施在某种程度上已遭到明显破坏。其次,象鼻岭村管网建设滞后,已建成的管渠大多年久失修、淤积严重。同时,维护排水管渠的人力及设备不仅不足且十分落后。再加上管理费用少,因此,正常的维护管理无力进行,污水处理设施也就不能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
1.公厕少,旱厕多,传染病频发
在调研中了解到,象鼻岭村新建的坑式公厕有5座,水冲厕只有一个,建在村委会里。象鼻岭村村民在家使用的厕所都是旱厕。夏季天气热、蚊虫多,厕所的气味也到处扩散,给村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据有关数据显示,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高达30多种,如肝炎、霍乱等。
2.公厕缺乏管理人员
公厕,顾名思义,是大家可以共同使用的厕所。这种厕所一般就需要专门人员来管理。但是,象鼻岭村的公厕并未定员定岗,这在很大程度上就给村民如厕满意度和舒心度的提升带来了困难。由调查数据可知,对村庄目前已建成公厕很满意的有12人,占12.2%,较满意的有18人,占18.4%,认为一般的有44人,占44.9%,不满意的有17人,占17.3%,很不满意的人有7人,占7.2%。通过对不满意与很不满意的村民的了解,其中61.8%的村民都表示,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就是公厕没人管,无人清理厕所。由此可见,公厕是否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与村民如厕体验的好坏紧密相连。
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农村生活垃圾则得不到有效清运和及时处理。随意倾倒、抛洒或堆放现象较为普遍。调查数据显示,随意倾倒的有40人,占40.8%,堆放在附近沟渠或路边的39人,占39.8%,堆放在垃圾池的15人,占15.3%,选择其他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人有4人,占4.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象鼻岭村村民处理生活垃圾的方式主要是随意倾倒和堆放在附近沟渠或路边,所占比例高达40.8%,而能够堆放在垃圾池的人数占比却很低,只有15.3%。
1.垃圾池的配备量严重不足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象鼻岭村有2个垃圾池,每个垃圾池有4 m2,面积较小,容量也十分有限。所以,不出三五天,垃圾池里面的垃圾就能溢出来。垃圾池向左约100 m是流经该村的牛栏江,堆在垃圾池外的垃圾渗滤液在下雨天很有可能就直接通过路面流入牛栏江,污染水源。在风势较大时,质轻的垃圾随风飞扬,也极大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卫生。难以降解的生活垃圾和垃圾所散发出来的气味给土壤、空气等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基础设置设施不完善,垃圾尚未实现分类
垃圾收运方式落后,清运机械及辅助设施普遍不足。这些硬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就拉低了环卫工作的运行效率。村民对一些有害垃圾如电池、过期药品、建筑垃圾未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和处理,给生活垃圾的处理就带来了很大的困难[6]。
3.村民环保意识薄弱
从随意倾倒和堆放在附近沟渠或路边的总占比80.6%中可以看出,乱丢乱扔现象在农村非常常见,路边、田地里随处可见垃圾袋、农药瓶。把垃圾提到垃圾房也是随手一扔,落在外面的垃圾立即散掉,并堆砌在垃圾房外。所以,农村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虽然比较长,工作强度也比较大,但他们却未从苦、脏、累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乡村街道和道路的环境卫生面貌依然很差。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供水工程的建设与实施,不仅涉及村民用水是否方便,还涉及供水工程价值的高低。因此,能够影响到象鼻岭村供水工程建设及规划方面的因素都应该纳入到建设规划的首要任务中。建设象鼻岭村的供水设施之前,应提前规划好线路及图纸,继而与村民沟通交谈,让村民了解供水工程,支持供水工程建设[7]。最后,认真根据图纸所规划的路线进行实地考察,对沿线的山区半山区地势以及坝子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解决;进而保证象鼻岭村供水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不会因为规划问题、村民问题、路线问题以及地势问题等受到阻碍,中断工程。
2.加强供水水质监测
象鼻岭村36%的村民饮用水是来自于供水工程,为了保证村民的饮水安全,供水工程建设中水源质量的检测,地方政府就一定要重视起来,并运用专门的仪器设备来检测供水工程建设中的水源质量。对那些不达标的水源一律不准直接使用,或给占比64%的村民安装新的净水器,通过净水器来提高不达标水源的水质,以保证水质安全和村民的饮水安全。
1.加强排污工作的整体规划
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合作,分区规划的系统工程。要解决象鼻岭村的排水问题,首先就要从农村发展方向的全局上进行考虑,进而在象鼻岭村的整体规划中进行排污系统的细致规划[8]。如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与该河段的牛栏江为重点,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以彻底消除象鼻岭村黑臭水体。
2.明确管理人员,做好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
为了使象鼻岭村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够发挥更好的效益,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地方政府和村委会应合力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维护制度,定期给象鼻岭村“三池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清洁工作”,防止乱草丛生,防止垃圾流入。同时,定员定岗,并给这些村内或村外的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使其熟悉“三池处理工艺”特点,掌握相关的常识和基本知识。
1.积极探索,不断优化改厕模式
厕所改造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方法和模式,一定要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实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富含本村特色的厕所改造[9]。在“厕所改革”中,人口规模较大的自然村就可以配套建设公共卫生厕所,在水资源充裕的自然村就可以建设水冲式公厕。而象鼻岭村,靠近牛栏江,村里的水资源又相对充足,所以,象鼻岭村的厕所改造就可以从“水冲厕”的角度进行考虑和规划,以逐步消除露天旱厕。
2.技术培训要到位,管理人员要配备
厕所改造是一项需要技术的工程,厕所改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村民的如厕体验,影响到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10]。所以,聘请专业的改厕人员和队伍是十分有必要的。相应地,厕所改造完成之后,还要配备一定的管理人员和清洁人员,以保证厕所的清洁和干净,进而提升象鼻岭村村民对建成公厕的满意度。
1.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增加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配备量
农村垃圾房的建造和垃圾治理,一般是依靠政府出资,部分还有村民集资。目前,寻甸县正在实施的一个资金筹措方案是“招商引资”。这种多方面、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给垃圾池、垃圾处理中转站的数量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保障。
2.完善基础设施并进行分类管理
垃圾分类有很多种,有可降解垃圾和不可降解垃圾,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等。但是,象鼻岭村只有2个“综合性”的垃圾池,这样的垃圾池是“不分类,随意丢,全部囊括”,这就给后期的垃圾处理工作增加了难度。鉴于此,地方政府则就应新建一些环保基础设施,设置分类垃圾桶,垃圾转运站等,以此减轻后期工作人员的垃圾处理负担,并从源头上推动垃圾资源的合理利用[11]。
3.积极宣传环保知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每一户人家每天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垃圾,将垃圾丢在墙角,丢在河边的处理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规范村民的垃圾处理方式,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要借助政府宣传、讲座等外力来促使村民改变这种垃圾处理意识,并让村民明白,垃圾处理不仅能美化村庄的环境,还能给自己的健康带来好处,以此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参与到垃圾的有效处理中,进而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民生工程。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举措;在文章中,笔者主要从象鼻岭村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象鼻岭村人居环境的路径选择这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相关内容的阐述。通过内容阐述与具体实践的结合,文章主要得出了以下两点结论。
(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改善农村民生、保障农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客观要求。
(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地方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寻甸县政府、乡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通力合作,提升象鼻岭村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