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晶晶
(齐鲁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济南250013)
(1)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指在地域的范围内,经济要素在外部条件与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发展实体,具有区域分布和经济要素的特征与规律。 区域经济包括经济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反映了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特有属性。
(2)人才培养定位。 目前市场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已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传统理论式、灌输式以及基础技能型的培养模式显然无法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从毕业生及就业单位的反馈来分看,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在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不仅是新时代的需求,同时也是英语教育专业改革的方向。 为了适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该转变以往观念和模式,以服务经济和市场为根本目标,突出应用性、复合型、国际化三大特点,熟悉国际商务惯例及通行规则,具备自主学习、思辨与创新、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创新意识、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可以熟练适应服务、管理、生产一线的需求,促成双赢格局。[1]
(3)培养原则。 首先,人才的培养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即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匹配,能够服务和面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其次,商务英语专业要发挥自身办学优势,根据自身有利条件和教学优势资源,使之成为特色专业;再次,专业教育要与通识教育相互平衡,力争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衔接得更为顺畅,以凸显其复合性原则;最后,合理使用校内外有限资源,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在课程安排和优化过程中讲求效益,及时补充和调整新知识,确保教与学的高效发展。[2]
对学校商务英语教学效果、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掌握地区外贸企业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方向、趋势及具体要求,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内容和完善策略,从而作出相应的改进。
采用了调查分析法、文献法、自编问卷量表的方式,评分选项分别为非常满意(5 分)、满意(4 分)、基本满意(3 分)、不太满意(2 分)、很不满意(1 分),每名调查者只需选择一种答案。
调查内容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为辅,主要涉及的内容覆盖了商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素质重点、实践结合度、商务英语人才素质要求、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专任教师配备、聘用毕业生工作表现满意度、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情况,旨在明确企业对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技能和素质的不同想法和现实要求。
调查问卷总计发放100 份,收回94 份,回收率为94.0%;有效问卷93 份,有效率为98.9 %。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目前高校商务英语毕业生总体上能够满足外贸企业的基本要求,但是就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言,与预期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同时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缺乏与就业市场的沟通,课堂教学仍以理论灌输为主,致使毕业生竞争力低下,商务英语毕业生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省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经济综合实验区相继建立,为此对外贸行业或外事类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加活跃和旺盛,同时展现出了新的规律和特征(见图1)。
图1 区域经济发展所需商务英语人才特点
通过对问卷调查以及搜索智联等知名招聘网站分析,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型人才需求不断提升,需要专业建设融合国际法律、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等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技能。
(1)应用型人才。 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用人单位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听、说和写的技能、书写、商务管理、翻译商务文书能力、接待和谈判商务工作、国际商务工作的实践能力,以上都是区域经济发展急需人才的标准。
(2)复合型人才。 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含人格培养、研究能力、专业能力、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即须具备全面提高的人文素质、国别文化问题研究能力、跨学科的专业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通过市场调查和反馈,在此基础上,用人单位更倾向于人才具备跨境电商平台运用与计算机办公软件能力、外语信息收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英语应用能力。 同时熟悉进出口贸易环节与流程、熟练国际商务通行惯例和规则、掌握国际贸易、法律、金融、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理论与知识。
(3)国际型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区域经济逐渐与国际接轨,这就需要人才具备国际化视野。 首先,熟悉贸易对象国的政治经济情况、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法律法规,进而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奠定基础,可以随时帮助单位办理国际业务;其次,有跨文化沟通和参与国际事务能力,了解世界发展历史与趋势,至少精通两门外语;最后,专业本领过硬,尊重不同的文化,具有国际素质和综合人文素养。
(1)专业定位不够明确。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交叉型专业,如果依然延续现有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训的教学模式,势必会造成学生缺乏就业竞争力,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规格应该紧紧围绕上述目标,特别是在教学方案、培养计划、专业设置方面力求突破。 然而多数商务英语专业在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方面相对含糊,教学目标错位屡见不鲜,就业导向也还不明确,专业特色难以凸显。 众所周知,商务英语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形成熟练商务英语运用能力,使之成为兼具实践本领和现代商务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学生才会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减少阻力,并直接参与并进行相关商务活动。[3]
(2)课程体系缺乏职业性。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与传统英语专业相比,开设时间相对较晚,而且人才培养目标与现有普通高等学校科目设置相类似,同时理论性和研究性课程比重较大,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甚至很多专业课程体系完全照搬英语专业。 这不仅难以发挥本专业的特色,而且与社会实践渐行渐远,失去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心。 倘若课程体系依然延续职业性的缺失现状,学生的工作能力将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3)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并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吻合,缺乏市场调查和研究,侧重于学科性和追求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教学内容中较为偏窄,延伸与提升功能尚未显现。 此外实践环节稍嫌低端,缺少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致使学生就业选择中处于被动。 此外,商务英语乃是新兴专业,授业方式和课程内容都需要调整更新,以保持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敏感度,尤其是培养快速上手和经验丰富的应用型人才。
(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升。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多为英语专业毕业,虽然个人能力毋庸置疑,但是由于一直处于求学状态和校园内,缺乏对商务实战技能的了解与经验。 虽然很多教师获得了“双师”认证,但是实践方面的不足仍是不争的事实。 不成熟的师资力量很难保障教学质量以及适应新时期区域经济的新需求,而且会导致专业水平大打折扣。 为此,应该从选择、规划、扩充师资队伍入手,加大教学队伍建设。
(5)课程开发缺乏社会参与。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开发需要以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加强与用人企业的合作,启用和开发实践部门,但是就目前而言,课程开发缺乏企业有效参与,使得岗位学习与学校学习难以融合,直接造成了教学实践环节的缺失。 尤其是企业具备完善、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这是学校教学工作和课程开发所不具备的优势。 基于此,应该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和沟通,打造优越的实地操作现场和应用型技术项目基地。
(1)明确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指标。 基于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明确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指标,在构建专业能力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商务英语的专业定位,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量化能力指标体系。 从市场的需求出发,发挥学校的职能作用,做好市场的实践调查工作,密切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走向。 掌握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以及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结构合理划分岗位需求下的人才能力标准。 通过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指标的确定,才可以有效进行就业工作指导,进而构建科学化、系统化和实用化的体系。 除此之外,进一步明确专业的教学目标,根据产业经济发展和专业教育的维度,让学生明晰毕业后的工作类别和内容、商务技巧,进而鞭策自我自主学习更多的商务知识,全方位提升学生实际商务交际能力。
(2)科学化设置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同质化问题尤为突出,进而造成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 尤其是现有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培养特色,总体上培养目标趋同且存在大同小异的课程设置情况,使得学生个性化和差异性严重缺失,这种知识结构不合理的课程体系难以适应区域经济的多样化需求。 基于此,高校应该兼顾个体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按照校本位出发的理念,综合考虑区域的社会需求、本校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专业的历史积淀、办学定位和学校的类型,对现有课程设置进行创新调整和优化,突出培养特色,提供多样化选修课程,发挥语言的经济价值。 此外从职业标准出发,注重商务操作技巧与商务知识的结合,强调技能训练,提高人才交际活动能力,改变现有的课程结构,使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相互平衡,实现飞跃性进步。 改进教学方法,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适当增加多样化教学环节,例如: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分角色扮演式教学法、设计课堂讨论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提升学生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优化学生商务实践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完善双师型师资结构。 人才培养质量离不开良好师资队伍的保障,尤其是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国际素质过硬、国际视野开阔,同时具备多元知识能力背景的师资队伍。 目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不理想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和师资力量薄弱具有直接的关系。 据调查显示,由于商务英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教师队伍多为硕士研究生,其主修专业为翻译、文学或者语言学。 这些教师商务实践经验、商务英语教学经验和商务知识学科背景相对薄弱,而且教龄短、年纪轻,进而制约了专业建设的长远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该采取人才引进、跨学校合作或者跨院系合作的方式,聘请行业精英担任实践类教师,让具备国际贸易、法律、管理、经济的教师加入到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之中。 积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学术交流、进修、挂职或兼职,让专业教师能够持续提高理论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教研水平。 此外,明确专业的定位,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指标体系,打造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要兼具实践与经验。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深入到企业当中的机会,这样才会掌握企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同时总结自己的亲身经历,将其作为实际教学素材才会有说服力。 通过教师切身参与的实践经验,教师会真正明晰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加工和将其转换为教学所需材料,采取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培养策略,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完善双师型师资结构,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学生就会真实地感受到工作环境的熏陶,主动践行商务英语学习活动。
(4)构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区域经济视域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还需要开阔学生国际化视野,克服人才培养中的短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通过对外交流寻求与知名企业或国外高校的深度合作,采取假期实习、联合培养方式,加速构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通过真实的跨文化环境,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还可以实时体验语言文化,进而增长卓越的见识。 例如结合本校本专业学科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可以选择其中英语语言能力出众的学生,秉承自主自愿的原则,将其委派到国外院校继续学习法律、管理、贸易、国际商务等选修课程,同时也可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合作院校的学生吸引到本校中来。借助互派留学生的双向模式,可以加速提升高级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弥补专业教师商务英语专业的短板和不足,在提升本校的国际化口碑和环境基础上,还可以扩大中国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并提升本校学生的国际视野,最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服务。
(5)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 一切从实际出发,参照先进经验完善教学实践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的考评监督机制,结合本校特点与实际,确保评价结果公正公平。 此外评价手段必须易于操作,不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干扰,制定合理的评价权重,不能搞“一刀切”, 随时关注最新职业动态,对照标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力争视角立足整体、标准适时调整、结果奖惩分明,反映与评价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实现定制化的考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