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媛莉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10月13日,演员胡歌在微博上发布的一段文字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和猜测。了解到胡歌发文的原委和这段话背后的故事之后,网友们不禁为之震撼、感动。
原来,这句话是经典谍战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地下工作者李侠,在敌人冲向秘密电台的最后一秒向千里之外的战友敲下的最后一封电报,影片背后还有一段真实的历史故事。
在《故事里的中国》,胡歌对《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这一幕进行了重新演绎。节目首播后引起网上网下广泛讨论。节目播出四期以来,相关微博话题阅读总量突破20亿。
《故事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一档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融合影视、戏剧、综艺等艺术手法,串联新中国70年来的“影像艺术博物館”,不仅重现经典,更挖掘经典背后的故事和时代精神。
经典出新
《故事里的中国》的节目创意源头就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梳理70年来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现实主义题材经典文艺作品,对其进行重新创作演绎,回望历史,致敬经典,讴歌时代。
节目研发的一年多时间里,前期导演组搜集、准备了上百部文艺经典作品,一部作品的资料就有几百页,最后,导演组从中挑选了10余部作品进行呈现。首期以《永不消逝的电波》开篇,之后再现了《平凡的世界》《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大众耳熟能详的文艺作品片段。
节目制片人、总导演卢小波介绍,为了更好地呈现经典,导演组通过访谈主创人物、历史亲历者,演绎经典片段,再现真实故事背后等环节设置串联节目,以“戏剧+影视+综艺”的综合表达方式,做好经典文艺作品的当代表达,让这些经典作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故事里的中国》是卢小波和该节目另一制片人、总导演左兴的又一次合作。二人此前搭档过《欢乐中国人》《挑战不可能》等节目,正在热播的《2019主持人挑战大赛》也出自二人之手。尽管这几档节目形态各异,题材不同,但在左兴看来,做好节目的共通之处就在于“讲好故事”。
左兴强调,访谈讲述与戏剧演绎在节目中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制作时也会注意把握两部分内容的平衡。首期节目中,演员胡歌和刘涛的精彩表演打动了很多观众。主持人董卿与《永不消逝的电波》影片女主角何兰芬的饰演者袁霞、影片原型人物李白烈士的孙子李立立,以及当年接收李白最后一份电报的报务员苏采青的深度对谈,让人们了解了经典背后的真实历史。
从功能上讲,节目前半段的访谈,包括演员剧本围读环节,起到了为演绎环节铺垫情绪及深化主题的作用;现场演绎环节用直观影像艺术为观众带来感官震撼,让人身临其境;表演环节后的讲述连接历史与现实,升华经典文艺作品中的人和故事的现实意义。
突破“电视”边界
在综艺节目中融入戏剧表演并非新鲜事,此前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国家宝藏》《欢乐中国人2》都有情景演绎部分。《故事里的中国》受到关注的点还在于用影视和电视化手段改造戏剧表演。
《故事里的中国》与国家话剧院展开深度合作,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戏剧导演田沁鑫担任节目戏剧部分总导演,来自国家话剧院演员中心和国家话剧院影视部演员的助演,从整体上保证了戏剧的专业度和品质。
田沁鑫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在保证准确的思想性的前提下,更注重表演细节和形式的精致,在指导《故事里的中国》表演部分时,田沁鑫融入了很多话剧经验。比如借鉴话剧舞台的格子间式格局,搭建“一加N”多舞台空间设计,即1个主舞台,两侧各有一个可以上下拆分成两层空间的副舞台,这几个舞台空间可以随意组合,实现了多线并行的立体叙事。
作为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必须考虑电视呈现效果,在吸收话剧表演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电视化改造。
卢小波介绍,导演组有两个拍摄团队,一个团队负责拍摄电视综艺部分,如访谈和现场场景调度画面;戏剧部分,则由专业影视摄影团队负责拍摄,并采用电影创作中分镜头脚本拍摄的方法,剧本创作也有专业影视团队参与,舞台布景、道具设置均为实景布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完美呈现戏剧部分的影像质感,同时兼顾电视节目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导演组采用分两次拍摄、后期剪辑融合的方式:即节目录制前,单独用影视拍摄方式拍一遍;正式录制时,按照节目环节流程,演员进行现场演绎,电视摄影团队再拍一遍。
由于节目形态多元融合,使得节目制作工艺和流程也必须随之创新。左兴介绍,导演组下设台本组、编剧组、艺统组、视觉组等,他们既各司其职,又协调统一;舞台灯光设计也要同时满足戏剧、综艺、影视三种艺术形式,且“统一又独立”。据悉,节目整个舞台灯光设计大概使用了1200支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