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复习课实施主题探究教学的尝试

2019-12-06 08:00陶家忠
关键词:听力高三奥巴马

陶家忠

摘要:为了有效改变高三英语复习课堂单调乏味的现状,笔者通过在主题探究型课堂中贯穿听说读写的实践性研究,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热情,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选材;串联;教会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126-2

主题探究型课程,是指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激发、交流、分享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们将会“轻松自如地参与,自由地交流思考,产生出多样阅读的丰富串联”。

新学年,为了研究已经在高一高二英语教学中获得比较成熟经验的主题探究型课程课堂教学在高三实施的可能性,我主动申请教学本校高三年级的一个基础最为薄弱,学生学习习惯最令教师们头疼的班级。他们在高二期末全市统考中全班均分为452,其中有些孩子的英语分数只有十几分,对于这个状况,我想采用主题探究型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改变他们从前死气沉沉的学习方式,共同努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投入到高三最后的冲刺复习中,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精心选材,教会学生倾听

接手这个班级的第一节课,是新学期第一节英语课。最令人感到特别的是,我的这个第一次课还是难得的连排两节。如何在这第一节课上,既能让他们感到我们的英语课从此与众不同,同时又能激发他们向上的欲望呢?互联网上疯传的奥巴马开学讲话给了我灵感:我反复听了几遍之后,发现词汇基本都在学生学习范围之内,语速也符合我们平时高中英语听力要求,内容积极引人深思,同时,它的时间长度达到20多分钟,比较适合我的两节连排的课堂学习。于是,我决定第一节课,就选用这个内容作为我的教学材料,探讨高三新学期的学习主题。由于考虑到我的学生们英语基础特别薄弱,我又上网分别寻找到英文和中文文字材料,打算在起始阶段的听力之后,再对照文字进行第二阶段的听力和阅读。

教学伊始,我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课本、学案拿出来,然后一本正经的开始讲课。我觉得这种干巴巴的毫无新意的授课方式一定会使我的学生生出对英语学习的厌烦,甚至产生催眠的功效。我首先问好了大家,询问了同学们对于新学期的打算,也请他们说出了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认真倾听了几个同学的回答之后,我话锋一转,问他们想知道我们地球对面的学生开学是个什么样子吗?一听这话,教室里所有的脑袋都抬起来了,所有的眼睛都望向我,那一双双眼睛里闪烁的是好奇的光芒,是想探知的光芒。我知道我的第一步成功了,最起码,我把所有人吸引到我的课堂中来了。

接下来的听力学习中,我看到的是所有眼睛集中在奥巴马身上,所有的耳朵都在尽力捕捉奥巴马的信息,尽管这对他们来说,困难依旧,但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显出不耐烦的迹象。

二、灵活串联,教会学生探究反思

第一轮听力结束后,学生们对奥巴马开学讲话的内容稍微有了点了解,从他们交头接耳的姿势来看,我知道他们有了想表达的欲望。但是,这么长久的听力输入,孩子们抓住的僅仅是皮毛,如果这时要求学生讨论探究,无论如何也不会达到我想要的结果。于是,我再一次触发他们渴望更深入了解的动机。我下发了英文的讲稿,同时向他们提问:奥巴马讲话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责任”,他认为学生们对于自己有什么责任?在谈到环境对成长中的影响时,他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只要学生们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目标?关于失败,他说了什么?最后,他又用了哪些例子来鼓励学生们为国家做贡献?至此,我把我在教学中所追求的境界全部展现在学生眼前,即通过问题把材料和思考串联起来,以达到知识学习与现实与自身的联系。

带着这些问题,我让学生们一边看英文一边听录音,鼓励他们跟上奥巴马说话的节奏,为了使他们能更集中注意力地跟上奥巴马的语速,我没敢过多强调问题答案的思考。但是,在听力过程中,我发现好几个孩子自觉地把相关的话题语句用笔做了勾画,这使我感到兴奋。这说明学生们不仅接受了信息的输入,也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我在听力讲话的间隙及时表扬了部分同学的作为,在随后的学习中,越来越多的孩子拿起笔进行勾画。通过观察孩子们勾画的内容,我可以发现材料中的精髓部分正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发生强烈的共鸣,学生们在内心里体味着来自成人的期许,获得了来自未知世界的一种语言和情感的体悟,这为下一步的反刍分享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基础。

三、阅读反刍,教会学生分享交流

45分钟的课堂在不同方式的语言输入中度过了,从学生们课后谈论的话题来看,下一个45分钟的输出已经时机成熟。他们有了强烈的表达愿望,尽管我知道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弱,语言表达能力差,但我更重视的是他们这种想表达的渴望的建立。我们常说:想做事,才能做成事。只要学生们有了想表达自己,想分享自己的欲望,我们可以从词汇开始,从词组开始,建立我们的兴趣英语课堂,让人人参与,个个能说。

铃声响过后,我在黑板上把刚才的几个问题呈现出来,又给了孩子们5分钟时间在小组里合作分享自己的听读成果。一声令下,不用安排,学生自觉地担起了查词典的角色,讲解的角色,质疑的角色,记录的角色,而我则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只能快步小跑帮助每个小组解决长难句的理解。

之后,全班交流中,孩子们纷纷发言说出了自己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一时教室里充满了分享的愉悦。回答的、补充的、质疑的,还有不时送给精彩答案的掌声,使课堂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10分钟后,我归纳总结了孩子们发现的观点,并简要列在黑板上。我知道,此刻的理解只是表面的弄懂,真正的理解还需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进行知识反刍。于是,顺理成章,课堂进入下一个环节:深度探究交流,说出自己学习后的感受。

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个环节开展得比较顺利,尽管学生们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往外冒,一个词组一个词组地从嘴里蹦出来,毕竟孩子们开始了语言的运用,开始了英语的表达,这比什么都重要。当每个小组的代表把他们的观点展示在黑板上之后,我立即做了即时点评修订,并根据他们的展示内容做好即时表扬鼓励,进一步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引来班级阵阵掌声,吸引了路过的教师频频回头。

学习不能仅是热闹的喧嚣,它同时也需要沉静的积淀,让分享交流的知识在宁静的沉思中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所以,看着黑板上的学生总结出来的奥巴马的观点和他们自己的思考,我播放起轻柔的音乐,让孩子们跟着屏幕上的要求,写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这一节“主题探究型”课的教学中,我贯穿始终的是:每个学习环节都尽力渗透以主题为中心的、细致而深入的合作探究学习的精髓。现在回过头来看,学生不仅基本完成了主题探究,而且通过学习材料中的内在精神的领悟,还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热情。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坚持“基于学校”、“为了学校”的改革,强调的是“主动适应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倡导的是“自下而上”的每个教师的主动参与。正如佐藤学先生说:课堂中宁静的革命正是通过任何一所学校都存在的、每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的小小调整来展开的。

(作者单位: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

猜你喜欢
听力高三奥巴马
高三·共鸣篇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
奥巴马“舞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