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2019-12-06 06:22朱长彦
商情 2019年48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大学生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大学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做人的根本准则、实现人生价值的道德基石。然而大学生诚信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有社会环境、家庭、高校及自身修养的因素,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可以营造积极诚信的社会环境,自身、家庭、高校三者齐头并进,共抓诚信教育,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路径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中流砥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储备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打造诚信意识至关重要。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不仅与自身发展紧密相连,它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发展、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加强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诚信作为一种品德,一种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大学生只有培养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信赖。大学生想要实现人生价值,不仅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而且还需要诚信这块“敲门砖”。一个人的成功虽然要靠知识、才华、能力,但是没有了诚信,将会被社会所抛弃。

二、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学术失德、考试作弊。一部分大学生上课不好好听,作业抄袭,为了通过考试铤而走险作弊;毕业论文也浑水摸鱼,把论文粘贴成各种“大杂烩”,学术道德缺失。

恶意欠费、拒绝还贷。国家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了“绿色通道”、助学贷款等制度,然而一些诚信缺失的学生谎称家里贫困拿不出学费,把家里给的学费大肆挥霍,恶意拖欠学校费用;或办理助学贷款后,不按期还款,恶意拖欠,影响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正常进行,对学校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履历造假、随意毁约。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有些诚信缺失的学生对自己的求职履历大肆造假,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书。有的毕业生多家签约,随意毁约,严重影响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信任。

虚拟空间、网络欺诈。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很多大学生认为网络是虚拟不存在的,在虚拟世界里可以随意发表言论,查阅网站信息,在一些论坛和贴子里发表不实言论,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义务,忽视了现实社会的誠信。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社会上失信行为在无形中影响着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制约着他们树立诚信价值观。社会上各个领域的不良行为,如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政治领域的瞒上欺下、以权谋私,教育领域的论文抄袭等,在这些不良行为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标准,失信行为屡见不鲜。

2.家庭环境、高校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到子女诚信意识的形成。当今,一些家长重视子女学习,忽视子女道德培养,影响着子女诚信意识形成。家长主观上都希望子女成为“好孩子”,做到诚实守信,在口头上也会偶尔进行说教。但是家长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做法却让口头上的说教大打折扣。

高校不仅是要培养专业的人才,还要培养道德素质高的社会人。目前一些高校在教学中不太注重大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一味强化专业知识,另外诚信教育内容枯燥,缺乏影响力,诚信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

没有对诚信的内涵和价值进行理解和接受。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诚信已经过时,诚信已不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诚实守信只有吃亏的份儿。

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

1.营造积极诚信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形成诚信意识应有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能使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化,自觉践行诚信价值观。社会应加强对诚信行为的宣传,在社会中惩恶扬善,鼓励诚信,打击不诚信行为,同时制定各种诚信奖惩措施,激励人们树立诚信意识。通过社会诚信氛围的营造和诚信习惯的引导,让大学生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做到诚实守信。让大学生看到诚实守信所获得的收益更多且更安全,更进一步坚定诚信的价值取向。

2.自身、家庭、高校三者齐头并进,共抓诚信教育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需要其发自内心接受、认可诚信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诚信意识。大学生要在思想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勇于承担责任,实事求是。大学生要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做到德才兼备,在自我认知中培养诚信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诚信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父母应改变传统理念,不只注重学历、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表率、道德的楷模,引导子女成为品质优良、情操高尚的大学生。

高校应积极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诚信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诚信价值观实践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创造和谐有序的诚信校园文化环境,使大学生在这一环境下无形中受到教育。总之,自我、家庭和高校三者协同发力共抓诚信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3.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

我国应在诚信评价制度上予以健全和完善,制定严格规范的奖惩制度,使诚信制度具有威慑力。高校应建立诚信档案,由统一的部门予以管理,学生随时可以查阅,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会使大学生注重自身言行,诚信办事。对于诚信表现良好的给予必要的奖励,自觉树立诚信的权威,使违反诚信成为一个高压线,让那些违反诚信的思想消灭在无形中,自觉遵守校园的各项规定。

参考文献:

[1]简福平,岳松君.新时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管见[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7):158-166.

[2]李清敏.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路径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9):82-83.

[3]赵嘉敏.探析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5):143-144.

[4]乐程.新时代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路径[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8-71.

基金项目:山东省2018年度“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项目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Z201810150

作者简介:朱长彦(1980-),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烟台南山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联系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