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清
【摘 要】中小企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但中小企业受限于自身发展阶段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作为资产证券化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尝试,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论文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展进行梳理和思考,并提出现阶段的发展对策。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Howev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been facing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limited by their own development stage. As an important attempt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in the financing field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collection not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combs and considers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ction not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the emerging stage.
【关键词】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资产证券化;小微企业
【Keywords】collection not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sset securitization;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10-0081-03
1 资产证券化与中小企业融资
资产证券化是指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可交易证券来进行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通俗而言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获取融资。在2005年,我国便开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自此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始发展,尤其在大项目、大企业领域发展非常迅猛,但是在中小企业领域,发展还不够理想。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基础力量,主要集中在紧密联系生活的行业,其规模庞大、经营形式灵活,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增加就业、稳定社会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近年来,小微企业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全国小微企业法人约2800万家,中小企业约4000万家,中小企业数量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其贡献了中国60%的GDP,纳税总额比例高达50%,同时,解决了80%的城镇就业问题。
但是,融资难一直是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虽然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融资方式很多,但真正运作起来,往往会遇到诸多障礙,普惠金融在现实面前惠而不普,民间借贷普而不惠。资产证券化业务在中小企业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对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一次尝试
2.1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推出
国务院于2009年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于2009年11月推出了一种中小企业债务融资的创新工具,即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是指2个(含)以上10个(含)以下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券融资品种[1]。
2.2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优势
2.2.1 集小成大
与传统融资工具相比,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具有“集小成大”的特点,2至10户的规模恰到好处,既解决了因单户体量小、融资量小造成的金融机构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又解决了单户经营稳定性差、风险不可控的问题。
2.2.2 信用增级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在设计上引入了信用增级和代偿机制,一定程度上为信用级别低、无其他抵质押物的企业增加了信用保障,这也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创新之处[2]。
2.2.3 化劣为优
有着共同需求的中小企业通过“集合”的方式,“抱团”成为一个新的发行共同体——联合发行人,在整个融资活动中,中小企业实现了共赢,既完成了融资、又节约了成本,同时,还在市场上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品牌效应。
2.3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展
2.3.1 起步阶段(2009年)
2009年11月,在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正式推出之际,首批3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北京顺义、山东诸城、山东寿光“三农”)成功发行,为23家中小企业共计融资12.65亿元。
与传统的银行信贷融资、集合债券融资相比,此阶段的集合票据融资成本较低,同时,由于集合票据产品实行注册制,融资期限都在1年至3年,远远高于以往的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平均期限。灵活的期限安排减轻企业偿付短期债务所面临的巨大压力,灵活的融资用途给了融资企业充分的自主权。同时,在风险控制方面,所有集合票据的担保方式均为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担保方资金实力雄厚,信用评级为AA级以上[3]。
2.3.2 上升阶段(2010—2013年)
首批集合票据因制度创新产生了强大的示范效应,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受到中小企业和机构投资者的青睐,表现出较强劲的发展势头。四年内集合票据共发行117只,发行总额达279.21亿元。
2011年,推出“区域集优”融资模式,“区域集优”融资模式是指一定区域内具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中小非金融企业,通过政府专项风险缓释措施的支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债务融资方式。该模式设立地方政府偿债基金,引入第三方担保机制,通过外部增信提升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信用等级,提升了市场投资者信心。
2.3.3 停滞阶段(2014年至今)
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6月近半年的时间里只发行了3只集合票据,断档时间为半年,而再一次发行已是2015年1月份。从2014年以来,集合票据的发行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14年仅发行票据3只,2015年全年的发行量仅有2只,且利率相对较高,金额较小。
2.4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模式反思
2.4.1 信用风险完全转移,不利于成熟市场的培育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均建立了多层次的信用增进体系,引入政府担保、信用增级机构担保或企业联保的方式。同时,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展已经出现变形,市场上的投资者慢慢地倾向于只关注担保人的信用资质,而不是发行人本身。
随着市场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风险关注点由中小企业本身转移至担保人,也就为该业务的野蛮生长乃至发生风险埋下了伏笔。产品本身的风险不再受到应有的关注,市场发行量到达天花板时,也就宣告着这一模式的终结。
2.4.2 政府干预过多,未实现模式的市场化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都有政府的助推,区域集优模式更是如此。不可否认,政府的参与及推动,在企业融资成本的控制、企业的参与及市场的形成等方面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但是由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该业务的认知不到位,人员配置、财政资金往往无法满足业务的发展需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从一出生,便是处在温室中的花朵,在政府的保护下,未曾经历市场的洗礼。
2.4.3 融资成本较高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费用主要包括利息费用、承销费、托管费、兑付服务费、审计费、信用评级费、律师费、担保费等。如2011年以来发行的31只票据平均年化利率6.75%,票面年利率最高8.68%,承销年化费率约0.2%~0.3%,担保年化费率约1.5%~2.5%,托管费、律师费、评级费等费率约为0.2%~0.3%,因此,综合融资成本约为10%。这对于一些优质的、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来说吸引力不强。
2.4.4 企业覆盖率低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是市场选择企业属于市场化的方式,目前,市场上公认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条件为:外部信用评级原则上不低于BBB;企业净资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5000万元;企业符合国家信贷政策,生产规模、生产技术、产品在本行业具有比较优势;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健全,近三年没有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盈利;有连续三年的审计报告或愿意一次性进行三年的财务审计等。
对于符合以上要求的中小企業,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在发行集合票据环节仍需要进一步筛选,对行业发展前景好、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的企业偏好,造成该工具的覆盖面和融资效力有限。
2.4.5 流动性较差
集合票据债券市场的诸多问题都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筹资者认为筹资成本过高;二是投资者认为风险过大。二者通过集合票据的流动性集中体现出来。由于集合票据在银行间交易市场交易采用的是做市商制度,交易量极少且不连续,可以认定集合票据的流动性几乎为零(2015,吴庆念)。集合票据市场只有一级市场而没有二级市场的市场,其流动性不足严重影响了其风险的释放,因此,其发展前景严重受到影响。
3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模式的创新发展对策
资产的证券化业务根据主管部门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保险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管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以及交易商协会主管的资产支持票据(简称“ABN”)。ABN的审核方式为注册制,在流程效率上较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有明显的优势。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是对资产证券化模式的重要创新,对于资产证券化向普惠金融领域的延伸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金融领域产品创新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模式的推广尚需共同努力。
3.1 打破流通壁垒,提高产品流动性
不仅仅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从目前市场上的其他资产证券化产品来看,其交易同样面临着不活跃的问题。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是将企业流动性差的资产盘活,如果证券化后的产品流动性仍不足,这一切的努力变没有了意义。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优化交易制度、打通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打通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另外,还要解决证券化产品的回购问题。流动性的提高有利于其价格机制的形成,从而有利于风险的释放。
3.2 纳入优质资产,强化基础资产丰富性
3.2.1 保障第一还款来源的资产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中规定的资产支持票据的基础资产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权属明确能够产生可预测现金流的财产或财产权利。但是实际上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资产多为租赁债权、应收账款,经营形式灵活、创新形式多样,深深地融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每一个领域中小企业往往有着丰富多样的优质资产,基础资产的拓宽或者进一步发行基于同类基础资产的特色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变得愈发重要。
3.2.2 保障第二还款来源的资产
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如果仅仅将思路、模式锁定在以能够产生可预测现金流的资产,那么无异于故步自封。很多的优质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创业初期,拥有独特技术、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将被拒之门外。其实从信贷的逻辑来看,有稳定的第一还款来源并非是取得信贷资源的必要条件。考虑将企业变现性强的优质资产,如中小企业的房产、土地、车产、通用设备、有价证券等加入基础资产,第一还款来源、第二还款来源并重且互为补充,不但能够加强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风险的把控,同时,也能够拓宽该业务的受众。
考虑到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可抵押资产总额小、个体分散等因素,将此类资产引入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发行环节,不得不考虑资产的评估、抵押的落实、合同的约束等环节。这将使得票据的发行流程变得更长,因此,新的职能部门的设立显得十分必要。
3.2.3 加强对纳税信用信息的应用
企业纳税信用信息是对纳税人一定时期纳税信用情况进行的综合评定,是税务机关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实施税收分类管理服务,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引导提高纳税遵从的重要举措。目前,企业纳税信用信息开始应用于银行融资领域,税务局、银监会及各商业银行的“银税互动”便是一个很好的应用,银行以税务局提供的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为风险考量的基础,为企业核定授信金额,且市场上基于“银税互动”的银行信贷产品基本为信用类产品。中小企業集合票据同样可以借助免费的纳税信用信息,获取比较客观、真实的企业资料,同时,可以加强对风险的把控,对信用良好的纳税企业适当降低发行门槛,扩大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覆盖面。
3.2.4 完善集合票据发行审批机制
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企业准入门槛,建立企业综合评价体系,从市场前景、行业排名、信用记录、纳税信用评级、资产负债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评判企业,扩大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覆盖面,使之“普”。
同时,建立地方层面的审批、核准、发行的绿色通道制度,对于发行前期的一些审计、担保、法律等相关费用由政府专项资金进行补贴,使之“惠”。
4 结语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经济增长、税收、就业、创新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解决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但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作为资产证券化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尝试,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不能因为时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的一些风险而去否定,而是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探索研究影响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业务推进的问题,有责任、有担当地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肖争艳,陈惟.货币政策、利率传导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基于实际融资成本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7(5):79-90.
【2】周立平.我国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北京金融评论,2015(1):224-229.
【3】田梦现.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断档深度思考[J].财会通讯,2016(3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