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洁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师在师范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乏教学方面的理论积累,但是对课程理论的学习却是少之甚少。在日常的职业培训中,教师接触更多的是学科类的教学培训,因此,课程知识几乎是他们知识结构中的盲点。所幸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教育部尤为强调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和课程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作为课程的创生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课程意识,提升自己的课程能力,争做课程创生的领头雁。
关键词:课程意识;创生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72-2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于1986年首次提出PCK(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PCK要求教師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两项兼备,反对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相互割裂,它对教师教育课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要遵从这种理念,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融合各个学科的相关联知识,创生适合儿童的课程学习而非单一的学科教学,培育儿童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成为未来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每个教师都应积极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课程意识,努力争做课程创生的领头雁。
一、联系生活实际,做接地气的领头雁
1.课程内容来源于生活
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所选课程内容应该是关乎学生实情,联系生活实际,才是真正接地气的课程创生。笔者在之前的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与学校每学年开展的悦读节活动相融合,在3—6年级开展主题为“阅读小蜜蜂”的系列活动,第一个环节,调查家庭阅读兴趣,在此环节中学生自己设计家庭阅读情况调查问卷或家庭阅读情况调查表,;第二个环节,设计制作好书推荐海报,学生首先在课堂上学习如何设计海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好书推荐,而后合作或独立完成好书推荐好报;第三个环节,读书方法的交流,笔者事先设计好读书方法交流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分享各自的读书方法,并在交流卡上写下自己的小妙招及小伙伴的妙招,课上讨论之余,也鼓励他们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积极、灵活地运用这些读书方法;第四个环节,动手制作创意书签,通过课上的观看,课后的创作,学生亲手制作的创意书签可谓精彩纷呈。
2.课程成果服务于生活
笔者在学校开展的“创客节”半天活动中实施“环保时装秀创意无限show”的校本课程活动时,把着力点放在了五年级的创意环保时装的设计、制作及展示这样的系列活动上,因为之前在五年级进行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授过程中时就深刻感受到学生对于这一个活动的喜爱之情,但是因为班级的差异性及课堂时间的局限性,不少学生未能真正参与其中,然而创客节的半天活动时间相对充裕多了,可以让我们五年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准备阶段的服装设计,实施阶段的服装制作,直至最后的舞台展示,无论是被邀请观看展示的家长代表还是学生设计师,模特儿以及参与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活动环节中收获最真实的体验,也能深刻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创意的无限魅力所在,这些兼具创意性及实用性的环保服装,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成果,更是生活中难能可贵的意识财富。
二、关注学生需求,做理解童心的领头雁
1.学生讨论决定主题
笔者在进行课程创生的过程中也会遭遇瓶颈,作为教师,我们极为容易站在成人视角进行课程主题的选择,但是自笔者进行校本课程实施建设以来,越来越发觉主题的选择不应单单由教师来决定,更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邀请他们共同参与到主题设置的讨论中来,唯有从学生中来才能真正走到学生中去。譬如说,笔者曾经想在学校实施开展与环境这一主题相契合的课程活动,考虑到活动既要具备趣味性又要兼具实操性,所以邀请了部分高年级的学生一起汇聚到会议室进行主题系列活动的讨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与此同时也发现了所提想法中存在的不合理性并加以修正,最终由高年级的这些学生梳理出了适合在他们高年级开展的环境主题系列的课程活动——生态瓶的设计及制作、废品改造的盆栽花盆设计及制作、环境主题的辩论赛等等。笔者在这样的活动之余深刻意识到:只有关注学生需求,具备理解童心的课程意识,才能更好地创生课程、实施课程。
2.学生相互评价表现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如何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中午都要在食堂用午餐,于是笔者设计了与“光盘行动”这一主题相关的一些活动。在“观察同伴用餐情况”这一活动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跃跃欲试,虽然在食堂用午餐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观察别人的用餐情况倒还着实新鲜,所以学生们都很愿意去完成这一个活动任务,笔者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张观察记录表,记录周期为一个星期,观察对象可以是一个同伴,也可以是相对固定的某几个同伴。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笔者也用心观察了一下这个班级的学生在食堂用餐的情况,浪费的现象还是存在,学生们在相互“揭发”浪费者时,笔者发现那些浪费者脸上显露出愧疚之情,低下头不敢直视老师或其他同伴的眼睛。也有一些勇敢者,在听完同伴的“揭发”之后深表悔意,当即做出承诺,光盘行动必须身体力行,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到实处,用一滴一点去实践这一行动。看到这样的场景,笔者认为“同伴互评”在有些时候比教师评价更具教育性。
倡导光盘行动,教师的理论性倡议有时对于学生而言是浮于表面,收效甚微的,但是同伴之间的“坦诚相诫”,用事实说出来的话,证明出来的道理更具说服力,更能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接受。
同伴互评,能在最大程度上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在活动过程中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反思,也能在出现问题时提醒自己进行自我管理,完善自我,丰富成长的内涵。
三、剖析课程现状,做视野开阔的领头雁
1.课程实施的意义
课程的创生,其意义不是在学校学科教学以外新增一门课程,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一场深刻变革。通过对课程理论的学习以及历经各个主题活动的实践之后,笔者认为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应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走向实践,通过多元化的主题活动。教师发现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面对生活,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的眼界应该是高于现实,立于未来的,所以更应该具备强烈的课程创生意识,打破不同学科的边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他们走向未来的综合能力。
2.课程建设的现状
课程的创生不可能是一片坦途,笔者在创生课程活动的同时,确实也发现了如下问题:
(1)课程评价方式有待明确。
因为创生出来的课程无教材,所以也无现成的课程评价方式,因而在评价体系上就相对缺乏系统性及明确的指向性,不像语数英学科可以借助试卷进行检测,从而来掌握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掌握。再加上创生出来的课程并非是单一的学科类课程,而是一项整合课程,所以在评价方式上也需要多加思索。
(2)课程开发意识有待提高。
无论教师选择怎样的内容进行课程的实施,都应始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所选主题及相关活动内容,都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不是生活中所有的东西拿来就可以运用到课程活动中去,需要教师进行筛选,仔细揣摩,结合学生特点,考虑学校特色,整合周边社区而后进行融合。
教师作为课程的创生者,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清楚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达成怎样的目标,但是必须要站在学生立场,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起点,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活动。课程意识在本质上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一种整体认知,因此,教师应在对课程理解的基础上,跳出教材的框架,把教材转化为学生的学材,突破学科教学边界,达成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核心素养,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