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战华
摘要:学校校园的精神价值,是校园人社会关系社会化的表现,它具有道德、经验、认知的传承,它具有思辨、守序、自律、创造的导向功能。锻铸学校精神价值,应该通过校园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服务人,成长人,成就人,教化人,从而锻铸尊重校园人的生命、约束校园人的行为、标定校园人坐标的价值认同。
关键词:精神价值;珍重生命;遵纪守法;坚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59-2
学校校园精神价值,是校园人社会关系社会化的表现,它具有道德、经验、认知的传承,它具有思辨、守序、自律、创造的导向功能。一所学校可以没有优越的设施,没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但不能没有精神价值追求。
锻铸学校精神价值,应该通过校园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服务人,成长人,成就人,教化人,从而锻铸尊重校园人的生命、约束校园人的行为、标定校园人坐标的价值认同。
一、珍重生命的价值认同
1.保护生命的价值认同
在校园的课程资源、仪式资源、活动资源的教育活动中,使学生知道生命的基本知识,如出生、成长、生病、死亡等,让学生重点体悟生命的不可再生;通过班队活动、寻找身边逝去的亲人,体悟生命的唯一与不可再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可复得。在活动中务必让学生体悟到命逝去,就不可能再回来。因此每个校园人都要珍重自己的生命,不可拿生命去尝试,用生命去犯险。
珍重生命就要做好生命保护教育。生命保护教育的形式以活动教育为宜。在活动中开展生命保护教育,就要组织好学生先讨论活动对生命保护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学校组织实施的防火演练、防震演练、防灾演练、防突发事件演练等活动,就是为了保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因此每个师生都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演练。做好生命保护教育,除了开展生命保护演练活动,还要做好生命保护的基本医疗措施学习,做好社会范围内的见义勇为的操作学习。这些教育行为均指向对生命的保护,体现对生命的珍重。
2.赏识自己、赏识他人的价值认同
教育学生赏识自己生命、赏识他人生命的合适形式就是主题沙龙和专题班会。在这两种活动形式中,要让学生赏识自己的生命,发现自己生命的闪光点,发现自己生命的突出点,发现自己生命的独一无二处,为学生建构珍重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的坚强信念。在沙龙和主题教育活动中也要重视学生赏识他人的生命,赏识他人生命的闪光点的教育。这样就将生命教育由单个学生的生命保护教育,推广到学生群体的生命互相保护教育,构建了生命的个体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体。
3.不歧视生命、敬畏生命的价值认同
在不歧视生命、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教育中,要将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要使生命教育触及到学生的灵魂。在校园生活中,歧视生命的不良行为突出表现在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在对待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态度。在认知教育的基础上,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情境,去真实感受残疾儿童、特殊儿童的心路历程。从体验与实践角度促使学生不歧视生命、敬畏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的价值认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提高生命质量,完美健康的人格,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各级的人生观”。[1]
二、遵紀守法的价值约束
校园精神文化的价值在珍重生命的基础上还应具备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
1.课程资源落实遵纪守法教育
遵纪守法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价值,在学校的精神文化活动中,犹应列在重要的位置。学校的课程资源就蕴含着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教育。从《法治与社会》课程的专业教育,到语文课程的浸润教育,再到数学课程应用的无声渗透……学校的课程资源中丰富的遵纪守法教育需要学校在精神文化活动中,既要关注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也要关注教职员工的遵纪守法教育,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2.物质资源保障遵纪守法教育
在抓住课程资源的同时,还要抓紧校内其它物质资源开展活动。学校可以充分挖掘道路资源、楼道资源等开展道路守法教育。在抓好校内资源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使用校外资源。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参与大社会遵纪守法教育。“请进来”是指学校请进来大社会的专业人员定期给师生做学法、守法的遵纪守法教育,强化师生遵纪守法的安全意识,形成遵纪守法的约束行为。
3.假日资源拓展遵纪守法教育
在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师生遵纪守法教育活动的同时,学校也利用重要的节假日开展“小学校大社会”的专题遵纪守法教育。中秋、元旦、春节期间的“我劝家人勿酒驾”的介入式专题教育;清明期间的“我是小小消防员”的治安防火教育;五一、国庆期间的“我是文明小游客”的文明出行教育……这些重要节假日的专题遵纪守法教育经历了从学校的顶层策划,到班级的层层发动,再至第一个师生的积极建言,形成了凝聚师生共识的专题活动倡议,发展到师生落户到家的主动宣传,落实成假期期间的师生专题活动的积极践行,反馈于假期结束的活动总结与评价。这些教育活动,学校投入小,社会效果大,密切联系了学校与家庭、与社会的良好关系,扩展了学校的教育功能,真正做到了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三、坚定实践的价值坐标
校园精神文化的价值锻铸还应包含实践是一切工作、学习活动的源泉的价值认同。毛泽东主席在《实践论》中指出,“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2]……校园内师生的学习活动开展须遵循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校园人在校园的学习活动中必须秉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坐标。
1.课堂教学落实实践价值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需要落实在校园内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中。课堂教学的语言类教学(语文、英语等)学习活动,就由表象认识的“音”“形”抽象到“义”的过程,而统一这个过程的是实践,即使用价值的挖掘。自然类学科(数学、科学等)学习活动,是从认识的学习,到实践的验证,再到理论的抽象概括,统一这个过程的是实践的检验,是实践活动对认知活动的再认识过程。
2.应急演练落实实践价值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也应表现在校园师生的学校实践活动。学校的应急学习活动主要是对灾难的应急学习。此种学习看似是完全的实践活动,容易操作,但是在实际应急学习中还是脱离了实践检验。应急学习应由专业人员指导并讲解,要用经过实践检验的防控经验指导学习。
3.专题教育贯彻实践价值
在学校的专题教育活动实践活动中,实践的指导作用也不能缺位。专题教育活动应贴紧学生要求,实践案例应真实为学生了解,能验证专题教育主体。在读书和科技实践活动中,更要把活动形成的认识用实践审视,才能让师生都能认真践行实践检验认识、提高认识的理念。在学校的艺术、体育等活动的开展中,也要经过实践的验证。活动要有物化的实践验证。用这些物化的可量化的数据支撑实践验证,才能支持、改善艺术及体育活动的开展。
有了学校的精神价值,学校就有了真正的精神文化。因此,只有通过学校活动,对校园人的心灵世界、精神思想进行改造、感化和教化,才能最终锻铸出真正的学校精神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志春.生命教育·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07).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1.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街道中心小学,江苏 连云港2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