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海沉鱼
五月底的一天早晨,我照常打开朋友圈,火速浏览了昨日要闻,海量信息鱼贯而入,绝大部分从眼睛过滤后,直接被永久性删除。当我漫无目的地刷着屏幕,一条令人震惊的灰色的链接强行闯入我的视线。
手抖动的刹那,时间已然静止,心猛地被盖上一顶大钟,四周黑兮兮的一片,让人感到压抑与不安。页面弹出的几秒钟,思绪如潮去涌来的江水,翻卷着时光里的故事。
打开的水滴筹页面,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援助信息,字里行间,真切肺腑,求助者的容貌从病前的精神抖擞,经过几张照片过渡,变成如今眼前的骨瘦如柴。页面往下拉,还有来自亲朋好友的病情证实,以及成百上千条捐助信息。
照片上瘦成干柴模样的人,一双手虚弱地紧紧撑住床檐,无力的时刻,连一个小小的床檐都成了他能倚靠的对象。枯槁的神色,流动着不息的希望,生命的分秒,他都在用力地寻找转机。
“病人是我的同事,请大家伸出援助之手,齐心协力,帮他共渡难关!”
“我的同事,一个阳光热情的老师,请大家献出一片爱心!谢谢!”
留言中的“同事”,是我在大学学生会的指导老师。
第一次见到齐老师,是在宣传部的例会上。齐老师是出了名的“不守时”,一场会开下来,会前向大家再三承诺,十分钟结束讲话的他,永远没有守过时。他的讲话风格,就像一曲琴瑟激昂的交响乐,曲始悠悠绵长,缓缓进入主题,到了高潮阶段,他微胖的脸上会不由自主地溢上两片苹果肌,满腹激情地鼓动全员,要为接下来的活动投入一百二十倍的热情。
长此以往,学生会里流传开了“话唠”“啰嗦大神”“齐叨叨”等一系列为他量身定制的外号,而所有人皆深信不疑的是,齐老师对这份工作爱得深沉。
与齐老师正式有工作接触是在大学二年级,我接手了宣传部部长一职。宣传部作为全院的牌面,自然要承接院系一年一度的元旦晚会和学生会全员大会等活动。
在齐老师的世界观里,学生会温暖如家,而他就像一家之主,操持着方方面面,对我们体贴入微,总期待着每个人都能多努力一些,把这个家建设得红红火火。
进入大学二年级下学期,上一学期期末成绩排名第一的我,获得班级唯一竞选党员的资格。报送名单后,我心中的忐忑小鼓连番敲响,对于荣誉的渴望一刻不曾停止。某个周二口译课下课,QQ界面疯狂闪动,一个网名叫作“孤鹰”的人让我下课后火速去三楼办公室。
当我敲开门,看到齐老师迎面而来的笑意时,涌动着一股欣慰。他不慌不忙地从一堆文件中抽出了一沓纸,呈放在我面前,笑着说:“看了你递交的获奖材料,并且综合考虑你的学习成绩,经过院里认真考虑,推举你为这次党员人选。”还未等我接话,齐老师又忍不住对我赞叹有加:“书法、演讲,这么多获奖材料,还有你这些年写了这么多文章,一定付出了很多!真的很棒,继续努力!”说完,他竖起了大拇指。我向齐老师表示感谢,并承诺以后一定再接再厉,永不停止努力。
而今后的人生,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每当想起齐老师灿烂的笑容,和那个熠熠生辉的大拇指,总像一声清脆的哨声,从我的背后悉数响起,敦促我勇往直前,因为我的身后承载着很多人的期待。
齐老师在学生会工作勤勤恳恳五载光阴,这个地方如同他怀抱中的孩子,从一开始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到后来越走越稳。五载光阴,迎来送往万千学子,在学生会这个大家庭,在他的精心呵护下,每个人都得到了最好的成长。
在我大学毕业前夕,齐老师“退休”了,离开了这片他守候多年的热土,奔赴校学生处。我们第十届学生会成为他指导的最后一届学生,久久载入他这段人生记忆的末页。
随着齐老师工作的调离,他在记忆的罅隙间被渐渐封存。大学毕业后,学生会的同学离开学校,各自奔向祖国各地,但齐老师在每个人的记忆中,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多年以后,当这个名字再次闯进大家视线时,是猝不及防的告别。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最后,齐老师还是走了,带着一腔蓬勃向上的热血与激情,奔向天上的万里星河。
几日后,再次弹开水滴筹页面,籌款已经终止。从前的援助话语,变成了深情厚重的感谢词,黯淡的界面,几行灰色的文字,将这段短暂人生就此收尾。生命脆弱,就像稍纵即逝的焰火,美丽之后,不复存在。
我想,他大概早已化作一颗启明星,在星河的另一边,以阳光、热情,还有对生活的热忱,照亮身后的繁星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