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趁着自己年轻力壮,多学习,多工作,多锻炼,多读书,要过得有意义。
2.生活首先是要活,不是死活,是生活:要运动,要动脑筋,要做事。
王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从1953年写《青春万岁》至今,他出版过45卷文集,创作过1800万字作品,作品被翻译为20多种文字,流行于世界各地。
走进王蒙的书房,一方书桌,两面书墙,就是他日常的创作环境。“这是我的车间,”他说,“我只要一写小说,每一个细胞都在跳跃,每一根神经都在抖擞。”提起写作,已是耄耋之年的他,立刻容光焕发。
最近几年,王蒙的创作进入加速期,几乎每年都有两三部新作问世,内容和形式也常有新意。这一切,他都归功于时代和生活的日新月异。“文学本身并不产生文学,只有生活能产生文学。”经过八十五载的沉浮打磨,王蒙不忘自己的来时路。
王蒙的革命之路开始得很早。11岁,王蒙就与北京的地下党建立了固定联系;14岁成为地下党的候补党员;15岁当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干部……眼见着战斗、胜利、曲折、发展,新中国的每一步历程,王蒙都参与其中,感情炙热。
1953年,19岁的王蒙开始动笔创作首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那时候,很多文学界的前辈劝告年轻人,创作要先从豆腐块文章开始。王蒙反其道而行,引发关注。有人问他:你是靠文学天赋还是靠写作技巧?“都不是。我靠的是对新中国建立的感动,靠的是新中国开始时的‘所有的日子。”一腔热血少年情,开启了他的文学之路。
20世纪60年代,王蒙下放新疆。十六载风华正茂,抛洒在辽阔雄奇的边地上。那段岁月里,他与维吾尔等各族同胞朝夕相处,同劳动、共杯酒、学维语、唱心曲。这段人生旅程给了他丰厚的馈赠——他当时酝酿并创作的小说《这边风景》,尘封近40年后重修问世,2015年一举斩获茅盾文学奖。
对王蒙而言,生活中的一切,皆是创作灵感的来源。几十年来大大小小的人事经历,全部化進了王蒙的文学中。他书写政治历史,创作各种小说、诗歌、散文。他创作的丰富性,在一代作家中堪称翘楚。王蒙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也与日俱增。近年来,他陆续推出《老子的帮助》《庄子的奔腾》《天下归仁》《得民心得天下》等著作。解读列子的著作,他也已提上出版日程。“我最近在研究荀子,颇有心得。”王蒙又许下新作之约。
生命不止,学习不止
“成长到死”地去生活,生命不止,学习不止。虽然年过八旬,但王蒙每天的时间依然排得很满:游泳、写作……他说:“到我这岁数(85岁),人生是往下走的,可是你尽量坚持让它往下走得慢一点。”因此,他一直坚持体力上、脑力上的活动,锻炼之外,写作从未中断。“人要奋斗不息、学习不息、读书不息、交流不息,要热爱生活,要热爱文学,要热爱读书。”
闲暇的时候,王蒙会看看微信,晒晒走路步数。逢年过节,他还主动给人发祝福信息,有时群发,更多地是一个人一个人地发,“一年没跟人家联系,过年再不问一声好,你有那么讨人嫌的吗?人老可以,不要讨人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