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 表现及鉴别诊断

2019-12-06 08:22王道清程留慧李艳若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样癌梭形片状

张 卉,王道清,程留慧,李艳若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 郑州 475000)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既含有癌,又含有肉瘤样形态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但原发于肺的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较少见,仅占肺部恶性肿瘤的0.3%~4.7%;该病侵袭性强,术后易复发,预后较差,且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1-2],早期及时发现并正确诊断对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 年7 月至2017 年12 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2 例PSC 患者的CT 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例中,男9 例,女3 例;年龄40~72 岁,平均64 岁。8 例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3 例胸闷、胸痛,1 例无明显症状。5 例有明确的重度吸烟史。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 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Siemens 双源Somatom Definition 64 层螺旋CT,检查前训练呼吸方式及吸气、闭气过程。患者取仰卧位,足先进,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膈下5 cm。扫描参数:120 kV,80~100 mA,层厚、层距均为10 mm。增强扫描经肘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350 mgI/mL)70 mL,流率4.5 mL/s,之后再以相同流率注射40 mL 生理盐水。

1.3 图像分析 由2 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独立分析。观察肿瘤大小及边缘形态、部位、强化特征、肺门、纵隔淋巴结情况,以及有无胸腔积液、胸膜侵犯。

2 结果

2.1 病灶大小及边缘形态 12 例中,10 例呈团块状,2 例呈不规则楔状改变;病灶短径4.85~9.57 cm。9 例病灶边缘凹凸不平呈浅分叶,周围见短毛刺及纤维索条(图1a,1b),2 例病灶边缘较光整,1 例因伴外侧肺不张而边界显示不清(无法准确测量大小)。

2.2 病灶数目及分布 12 例均为单发,周围型10例,中央型2 例(图2),其中右肺上叶7 例,右肺中叶1 例,左肺上叶3 例,左肺下叶1 例。

2.3 CT 表现 平扫9 例病灶密度不均匀,CT 值18~41 HU,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1 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3 例病灶呈较均匀实性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增强扫描实性成分CT值47~71 HU,10 例呈厚薄不均的环状强化(图3a,3b),病灶中心见斑片状无强化低密度区(囊变坏死区),且中心低密度区范围较大,平均无强化面积约65%;2 例病灶呈斑片状强化。病灶均为轻中度不均匀强化,其中10 例为轻中度渐进性持续强化,2 例为“快进慢出”强化方式。

2.4 淋巴结肿大及与周围组织关系 若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短径≥1.0 cm,则定义为淋巴结肿大。12 例中7 例伴淋巴结肿大,其中2 例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5 例仅纵隔淋巴结肿大。10 例周围型病灶均不同程度与邻近胸膜牵拉,2 例胸膜转移(图4)。5 例病灶可见周围肺组织不同程度浸润或实变,3 例伴胸腔积液,2 例伴邻近肋骨破坏和(或)肾上腺转移(图5,6),1 例伴肺不张。

2.5 病理组织学改变 12 例中手术切除8 例,穿刺活检4 例,均经病理证实为SC,其中梭形细胞癌10例,多形性癌2 例。巨检:肿块质地中等,无包膜,切面灰白色或灰褐色,呈鱼肉状,可见坏死。镜下:肿瘤细胞分化较差,并可见梭形细胞,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上皮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entin(+)。

3 讨论

图1 男,70 岁,左肺上叶肉瘤样癌(多形性癌)图1a,1b CT 示左肺上叶占位性病变,边缘毛糙,见毛刺,邻近胸膜增厚 图2 男,66 岁,右肺肉瘤样癌(梭形细胞癌)图2a~2c 右肺门处占位性病变(中央型),增强扫描后呈渐进性强化 图3 男,69岁,右肺肉瘤样癌(梭形细胞癌)图3a,3b CT 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见不规则结节样强化,内见大片状低密度(液化坏死)图4 男,58 岁,肉瘤样癌伴右侧胸膜转移 图5 女,60 岁 图5a,5b 左肺肉瘤样癌伴左侧第1 肋骨破坏、右侧肾上腺转移

PSC 在组织学上一般均有上皮和肉瘤样间质2种成分,并常以肉瘤样组织占优势,其恶性程度较高,癌成分多为鳞癌,其次为腺癌,少数可为未分化癌、小细胞癌、移行细胞癌和神经内分泌癌,肉瘤样成分最常见的为纤维肉瘤[3]。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将PSC分为多形性癌、梭形细胞癌、巨细胞癌、癌肉瘤和肺母细胞瘤[4]。免疫组化肉瘤样组织除表达Vimentin外,还有CK、细胞膜蛋白EMA 表达(后两者对PSC的诊断有决定性作用)。

PSC 多见于有重度吸烟史的老年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65 岁。其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常与肿瘤的部位及侵犯程度有关,发生于大气道的中央型多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及其所致的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周围型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多因侵犯胸膜或胸壁引起胸痛就诊。本组10 例周围型,8 例咳嗽、咳痰并痰中带血,3 例胸闷、胸痛,1 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偶然发现;1 例中央型伴肺不张。

PSC 多为单发肿块,以双肺上叶多见,多为周围型。有报道[5]认为右肺上叶尤其多发。本组10 例周围型中,位于右肺上叶7 例,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并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肿块常较大,本组肿块短径均>4 cm。PSC 影像学表现既有癌的特点又有肉瘤的影像特征,主要取决于2 种成分的比例。CT 表现:①病灶边界多清楚,浅分叶较多,分析原因可能为肿瘤成分中含有较高比例肉瘤样组织,而其主要呈膨胀性生长,故深分叶少见,此特点不同于肺癌CT。②病灶密度多不均匀,因病灶多较大,其内多可见斑片状液化坏死区(其范围不与肿瘤大小呈比例),可能为肿瘤供血不足或挤压血管所致。Mckay 等[6]指出坏死是PSC 的特征性表现且多为大面积坏死。③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特征,多呈厚薄不均环状或斑片状强化,病灶中心液化坏死区无明显强化,若囊变坏死较多并形成分隔时可呈“蜂窝状”改变;本组强化方式多为持续轻中度强化或略递进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10 例,2 例静脉期强化程度变化不明显,与文献[7]报道相符。此强化特点不同于肺癌(流出型),可与其进行鉴别。④本病易出现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侵犯胸膜、胸壁及邻近组织亦是其常见表现,提示PSC 具有较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PSC 较少见且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故易误诊,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若周围型PSC 病灶边缘见毛刺或分叶征,或中央型PSC 伴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时,易误诊为肺癌。肺癌病灶边缘更易出现长短不等毛刺、深浅不一分叶,强化方式多为流出型。PSC 增强扫描后多为厚薄不均环状强化,且实性成分多为轻中度持续强化,液化坏死面积较大。②肺脓肿,多有发热史,咳脓臭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CT 表现多为较光滑厚壁空洞,抗感染治疗有效。③位于双肺上叶的PSC 应与增殖性肺结核鉴别,后者多见钙化灶,其周围可见卫星灶。④胸膜肿瘤,与胸膜呈钝角相交,囊变坏死少见。

综上所述,PSC 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肺部肿瘤,预后较差,而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有长期重度吸烟史的男性(特别是>60 岁),若肺内发现较大团块状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后呈厚薄不均强化并出现大面积囊变坏死,应高度怀疑PSC,及早进行活检确诊,争取早期干预、诊断及治疗。

猜你喜欢
样癌梭形片状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原发性前列腺梭形细胞肉瘤1例
肺肉瘤样癌分子病理学与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片状变燃速发射药燃烧性能的数值计算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分析
片状电阻器开短路失效模式浅析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肿瘤预防与治疗》文章荐读:甲状腺髓样癌诊治现状及热点问题思考
《肿瘤预防与治疗》文章荐读:甲状腺髓样癌诊治现状及热点问题思考
食管梭形细胞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