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1+X”证书制度是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1+X”框架与工种细化设置园艺种植类专业课程,建设与之对应的课程标准,加强具有地域農业经济特色的标准化校本教材建设,建立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是农业职业院校园艺种植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
[关 键 词] 园艺种植类专业;“1+X”;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6-0110-02
国务院2019《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1],国家将职业教育摆在了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职业教育是农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农业职业院校园艺种植类专业一直是农业职业院校和农业应用本科院校的重点专业,园艺种植类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是学生技术技能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需要,是对接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需要。
一、“1+X”证书制度是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基于分工造成生产率差异的“内生比较优势”,能够随着分工的逐步发展而不断地进行自发演进,“内生比较优势”的演进是加速知识积累和生产率内生发展的动力[2]。由杨小凯“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分析,经济社会越是发展,社会化分工程度越高,专业化程度越高,社会个体产生的持续“内生增长”越强,个体的专业化生产率越高;专业化熟练程度加速专业经验积累,并趋向更高水平的专业化,循环往复,直至社会分工的自发演进过程终止[3]。从2019年开始,国家将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加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4],这是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输出的根本性举措。
二、遵循“1+X”,推进园艺种植类专业课程改革
(一)园艺种植类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重点
职业院校园艺种植类专业课程改革一直处于不断摸索过程中。最初,基本类同于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只是受学制限制,满足“提高实践技能”要求,对理论内容进行了删减。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多所农业职业院校园艺种植类专业从拓宽就业渠道考虑,把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为“技能全覆盖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不仅能够进行园艺产品商品化产、运、加工、销售全过程,能够进行应用性试验、技术开发与推广,还要能够从事园艺产品产业链管理及经营。针对“技能全覆盖”人才培养目标,园艺种植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揽园艺植物栽培、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园艺植物育种、园艺产品加工、园艺产品市场营销以及园艺企业管理等,仅其专业核心课程就有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其中的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又包括花卉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的主要内容。受学制、实训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局限,这种“大而全,齐步走”的课程设置,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技能,都只能是“点到为止”,背离了农业职业院校园艺种植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律。
从园艺种植类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出发,其专业课程设置基础技能(B)与专项技能(P)两个模块,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学生需要完成两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基础技能模块(B)以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为主,围绕技术技能培养主线,以应知应会为前提,开设必要的植物生长与环境、农业化学、园艺设施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与专业方向一致的园艺植物栽培技术总论、园艺植物综合防治技术总论等专业课程。专项技能模块(P)以技术技能培养为目标,设置以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园艺植物栽培技术各论、园艺植物综合防治技术各论、园艺产品采后处理与加工技术各论等课程,学生通过对栽培技术、综合防治技术、产品处理等典型案例的实际操作,系统掌握专业方向(XⅠXⅡ XⅢ……)、跨专业方向(XⅠXⅡ XⅢ……)的多项专项技术技能(XⅠXⅡ XⅢ……)(见下图)。
(二)细化职业技能证书,鼓励“X”拓展
国家技能证书制度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巨大推动力量。但就园艺种植业来讲,目前的工种只有针对果树种植技术的果树园艺工,针对蔬菜种植技术的蔬菜园艺工,针对观赏植物种植技术的花卉园艺工、针对各类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植保工等,这种笼统的工种分工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的职业岗位要求,需要细化。现有的“蔬菜园艺工”技能证书,应该进一步细分为“果菜”“根菜”“叶菜”“设施蔬菜”以及“蔬菜采后处理”“蔬菜植保”等工种;花卉园艺工应该细分为“宿根花卉”“观叶花卉”“球根花卉”“兰科花卉”“水生花卉工”“多浆花卉”“木本花卉工”以及“花卉产品处理”“花卉植保”“插花”等工种;果树园艺工应该细分为“核果类”“仁果类”“浆果”“柿枣类”以及“果树植保”“果品采后处理与加工”等工种。农业职业院校园艺种植类专业“蔬菜专业方向”“果树专业方向”“花卉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学生完成专业方向内要求的必备专项技能外,可以选修其他专业方向细分工种后的专项技能训练,考试合格即获得相应的单项技能证书。证书的细化,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精细化发展,彰显技能证书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名片”作用,鼓励学生对技术技能的持续追求,也能扩大学生技能训练的选择范围,提高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跨专业方向的技能,从根本上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三、加强园艺种植类专业课程标准与标准化校本教材建设
基于“1+X”框架与工种细化设置园艺种植类专业课程,必须建设与之对应的课程标准,加强标准化的校本教材建设。建设课程标准与校本标准教材,基础技能模块(B)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要与技能证书紧密衔接,能够为专项技能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专项技能模块(P)要涵盖与证书项目及与证书等级要求一致的技术技能知识要点,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校本教材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农业职业院校园艺种植类专业要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与人才市场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要关注行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动态,保证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最大限度地适应地域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
制订课程标准与开发建设系列化校本标准化教材,必须强调农业行业组织、学校、园艺种植类企业的协同建设,统筹考虑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内容,科学设置专项技能训练项目,要特别强调与证书工种及類别相对应的“技术专家”“技术能手”的参与;要对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进行科学论证,建立课程标准与标准化教材常规研讨机制。
四、建立园艺种植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一)建立“利益共同体”课程评价体系
农业职业院校园艺种植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关乎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技术技能与职业的发展,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课程的设置一定要科学严谨,既要满足区域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要关注农业企业的潜在及未来发展。农业职业院校种植类专业课程评估组织,应该以行业组织为主导,由政府、行业组织、院校、相关企业等利益各方共同体构成[5]。建立并完善专业课程评价机制,专业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研讨制度化。以园艺种植类专业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为依据,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专业课程评估的重点是园艺种植类专业课程与区域现代化农业的融合度,是农业人才的技术技能,是农业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二)严格把握“教学标准与毕业生质量”关口
无论是基础技能模块(B)还是专项技能模块(P),园艺种植类专业课程要严格实施标准化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要点。进一步细化后的职业技能证书是毕业生某项技术技能的体现,是对接园艺种植类专业社会职业的通行证。学生完成B模块专业课程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学习并通过考试后,进入P模块的专项技能训练环节,同一时间段内可以选择多项专项技能训练,严格把控专项技能考核,学生取得规定种类、数量的X证书后,准予毕业。
参考文献:
[1][4]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M].国发〔2019〕4号.2019-01-24.
[2]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杨小凯.分工和经济组织: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M].北荷兰出版公司,1994.
[5]王春玲.浅析农业职业院校专业群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133):144-145.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