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19-12-05 08:39刘虎张一舟刘丹丹杨东李素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9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基础空间

刘虎 张一舟 刘丹丹 杨东 李素英

[摘           要]  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建设国际一流的风景园林设计学科背景下,如何将本科空间课程形成风景园林设计独特的基础学科,是当前设计初步教研室的主要目标。课程设计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着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丰富性来培养学生空间构建和知识体系,重视体验感和学以致用等观念贯穿于整个设计基础教学当中。

[关    键   词]  风景园林设计;本科课程;空间;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164-02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学改革重点在于如何建设一流的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学科,整个教学在与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接轨的同时,于2018年调整教学大纲中,将造型基础、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三大体系课程改革为空间1、空间2和空间3,并将三个不同背景的教研室教师将课堂主旨串联起来,在完善理论和设计实际相结合的框架中,促使学生从理论到设计实践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快速对风景园林设计专业有一个系统认识,致力于如何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建立起风景园林设计学的概念和修养,为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及研究打好基础。

一、本科空间基础教学课程

“人们进入一个这样的一个空间,它就是真实的领域,当一些精心考虑的物体和线条被引入的时候,就具有了尺度和意义,这是雕塑创造空间的原因。”本科园林设计基础课程中空间1的课程来源于包豪斯的工厂学徒制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强调走进社会实践的合作办学模式,形成工作室结合社会项目设计教学的教育特色。这门课程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主要的建筑学、风景园林设计学以及艺术设计类基础教学中。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空间1课程作为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教学中一部分历时十多年,通过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空间1课程已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经历了2006年的初建探索、2010年发展(设计初步教研室成立)、2018年空间1课程设立突破三个阶段,为风景园林设计方向基础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空间1”课程不断地调整和发展,使建立“空间1”课程体系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的必然。空间1作为风景园林设计专业中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设计概念的理解、掌握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建立设计思维,对空间进行释义以及材料的使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二、风景园林设计的基础学科培养目标

目前,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主要移植的是建筑学体系下空间塑造训练模式,是由于建筑类、农林类和艺术类院校虽然各自有不同的侧重和架构,但是在这些院校中面向小尺度人居环境为主的教学占有着主体地位,因此普遍认为空间特征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特征之一。纵观当前各大建筑高校的形态训练课程,较有特色的有同济大学的“建造设计实验”、东南大学的“空间营造”实验式教学、香港中文大学的“建构与操作”系列等。从表面上看,有的突破了传统建筑学将立体构成作为单一课题进行训练的方式,而将其融入整体形态训练和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之中。

空间1教学目标是培养大一新生建立对风景园林设计一级学科专业的知识及学科背景认知,帮助学生学习了解综合处理空间、形态方面的能力,这一目标设定除强调设计的客观性与理性原理外,课程同样借助“空间单元体”与“生成法则”得以实现。与建筑专业相比较,风景园林课程体系下的空间性着重强调场地和地形变化的空间条件。除此之外,空间课程系列是传统建筑学设计基础课,也是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必要组成部分,其中空间1课程目标是培养大一新生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的转换能力。

学生完成所有空间1课程训练的教学过程,设计初步教研室教师对学生及所做训练进行了全程评估并在课下组织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疑。作为第一年的教學改革尝试,从以下五项指标进行评估,学生对空间1课程的课堂兴趣、师生之间的教授互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作品的满意度、课程教学计大纲执行的状况等五项指标。三个模型作业训练中的综合表现通过统计计算,评估结果(见图1)。

三、风景园林设计学科空间1课程特点

(一)突破课程理论界限

结合风景园林设计对已成熟的空间1课程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空间形态构成训练中,形态构成的规律在通过将空间、形态和场地解构的生成设计教学的重点转向生成的规律和过程中,强调生成过程中场地及周围环境需求为主的生成逻辑性。空间1内容虽然是以形式美基本理论法则开始,但不再是以形式美元素完成的纯粹概念形态作为训练目标,而是借助场地、主题情境、材料手段融合使其进一步深化,意向也就更加复杂,这样纯粹的形式元素也就被打破,不同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综合的知识运用、理解过程。

(二)课程训练空间构建主旨

空间的塑造是由相关材料围合或分割而成,培养空间构成体系实际就是使学生明确材料对空间塑造的作用。在空间1模型构建过程中,通过对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和重塑,鼓励大一新生对空间建构、材料、比例、尺度有一定理解外,空间1课程重点在于从平面走向立体的概念,建立学生对空间三维构建的复杂形态解构及重组能力,通过对复杂形态解构为简单几何,从而建立情境元素抽象形态概念,使单纯的物化赋予美的情感及文化寓意,使学生可以在接下来空间2和空间3的课程中对复杂场地条件和空间诉求通过几何解构重组有一种基本入手的方法,最终培养自身对场地空间塑造情境和物化的统一。在空间1课程训练过程中,要有明确目的结合风景园林的专业形式,空间的美学,甚至是在功能、结构方面对该原理进行阐述,加以引导,具体(见图2)。

(三)与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结合

不论是图形化基面还是层状空间,无不将空间与人的体验联系在了一起,对图形化基面设计。在园林设计基础教学阶段,空间1教学不可能脱离风景园林设计设计实际,大一新生对经典园林的理解不能只有感受和体验,而更要着重于对用空间形式法则来解构园林设计空间构架的内在逻辑元素,从而建立对园林场地环境运用空间元素迅速组织、逻辑的能力。空间1系列教学以培养学生对园林空间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基于对场地、材料、情境的概念理解,结合人体尺度、比例、使用材料与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实际操作。对材料性能在何种程度上决定着表现形式、经济性、预算和建造周期的控制力等,都需要学生在非常具体的情况中探索出解决之道,在感性形式中形成个人的清晰认识。

总之,在当代网络文化大背景成长起来的学生,知识来源和学习的综合能力与方式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材料技术和软件发展日新月异,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教育需要承载的任务也随之变化。空间1课程改革以建设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国际一流的风景园林设计基础学科为目标,设计初步教研组对学生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理念的培养也要秉承开放、敏锐、多元、富有活力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85.

[2]左义林.在启示和反思中构想: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J].甘肃高师学报,2008(3):64.

[3]林广思.关于规划设计主导的风景园林教学评述[J].中国园林,2009(11):59-62.

[4]刘虎.风景园林本科教育中空间塑造能力思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5]郭巍,候晓蕾.风景园林本科教育中空间塑造能力思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6]张建龙.同济大学建造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思考[J].新建筑,2011(4):149-150.

编辑 李 静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基础空间
空间是什么?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创享空间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新时期下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