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12-05 02:45张国只王玉萍贾然然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张国只 王玉萍 贾然然

摘要    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被多数国家视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先导和战略产业,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与之相匹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革新和探索。本文总结了河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工程、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改革和探索的经验,以期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248-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industry,most countries regard it as the leading and strategic industry in the future world economy.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biotechnology specialty needs to match it,and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needs to be innovated and explored.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reform and exploration about course system,teaching practice,teaching quality engineering,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of bio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of biotechnology specialty.

Key words    biotechnology specialty;talent training mode;course system;practical teaching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一直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1]。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被多数国家视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2],而我国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均不占优势[3-4],因而实现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同时,随着我国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5],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革新和探索,以满足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社会经济建设的专业人才需求[6]。

1    改革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指导思想,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特点,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1.1    压缩必修课学时,增加选修课比例

将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的比例由80%下调至70%,选修课比例由20%提高到30%。其基本原则是在总体上压缩学时、在结构上拓宽基础、在内容上优化整合、在比例上扩大选修,从主观上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    优化主干核心课程,增设学科前沿选修课程

根据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现状与需求,对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及时优化,增开了生化制药工程课程。根据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增设了学科前沿选修课程生物化学研究进展、微生物技术学等。

1.3    优化课程内容,更新实验项目

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因而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需要及时优化,实验内容需要及时更新。近年来,课程内容更新20%以上。

1.4    重视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原来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遗传学等课程,期末考试内容中实验占比少,造成学生对实验不重视,进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将这些课程的实验单独开课、独立考试。

2    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四元结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较早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2.1    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实验教学课时

把学生科研训练、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并计算学分,确立“分段培养、模块组合、打通基础、理实并重”的培养模式。增加实验课学时数量,增加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

2.2    构建实用的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验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压缩验证性实验数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独立操作技能。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微生物遗传、微生物生理、发酵工艺学等课程均安排1~2周集中实习,要求学生从仪器操作使用、实验设计、药品配制、步骤操作、数据收集及处理、实验报告书写等全程参与,教师负责指导,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等综合能力。

2.3    加强毕业实习的过程管理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安排在第7、8学期进行,学院对实习进行中期检查,要求每位学生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学院随机抽取30%的学生进行答辩汇报,中期检查成绩计入毕业实习总成绩。

2.4    提高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學示范中心的作用

借助生物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规范建全了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加强了实验课堂的管理,每学期定期检查实验室日志,检查实验预备记录本、仪器使用记录本和实验室安全记录本的填写情况,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有序进行。重建实验中心网站,充实实验课件、实验讲义等内容,新增数字标本库和数字切片网络浏览系统,建立前沿技术交流、网上留言栏目,使学生与实验中心互动性更强,拓宽了学生视野,使实验课堂得以延伸到课堂外。

2.5    虚拟仿真实践教学

学院拥有教学仿真软件“液体深层发酵控制工业过程”和“传统小曲酒生产工艺”,实现实践教学与计算机虚拟仿真结合,让学生不用到工厂就能了解实际生产装置,并能反复操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生产实习的兴趣和能动性。模拟仿真软件可开展各项实验项目,以达到和真实实验环境中一样的效果,所取得的实验结果或实训效果等同于甚至优于真实实验环境中的效果。

3    加强素质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

3.1    强化理论联系实践,加强技能训练

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体制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均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每一项实践环节教学过程都为基本技能训练提供了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理论联系实践,加强技能训练,克服了理论教学的纯学术化倾向。通过强化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素质教育提供依托。

3.2    开展院级创新项目,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院开辟大学生创新论坛,开展院级创新大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从制度上对大学生创新项目评审、立项、结项等程序予以规范,对项目执行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表彰,使实验创新项目真正成为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

3.3    鼓励学生修读第二专业课程

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建设对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农业高校应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其他专业背景知识的人才,即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学院积极鼓励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修读第二专业课程,以拓宽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增加就业机会。

4    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4.1    完善学分制管理

在学分制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弹性培养方案,实行以“学分绩”为核心的学籍管理制度,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实行学生网上自主选课,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得到充分体现,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机会。

4.2    改革考试方式,检验学生所学知识

采用了灵活的口试、实验技能测试、笔试与口试结合测试、理论测试与实验技能测试等多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利于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3    考试考核工作制度化管理

考试考核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考试的诚信度直接影响学风、教风建设和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严肃考试考核纪律,实现考试考核工作制度化与规范化,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拟制定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实验环节考核标准》《学生实习环节考核标准》《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撰写、答辩及评审的有关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按标准进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4.4    严格学业过程管理,执行学业警示制度

建立学院学业警示制度与学业警示档案,督促学生赶上学业进度。学院每学期对出现不及格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进行预警,及时督促并防止学生成绩的进一步下滑。学院将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通报其班主任和团委,约谈本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相关辅导工作,使学生尽快赶上学业。学业警示制度的实施对学生教育培养和学风建设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建设

重视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以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基层教学组织和在线开放课程等影响和带动教学各个方面,推进专业建设水平。目前,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11名校级教学名师,在生命科学学院核心课程中已建成3个校级教学团队:植物学教学团队、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和微生物教学团队,2014年和2015年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和微生物教学团队分别获得省级教学团队资助。在学院17门核心课程中有7门是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分别是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工程,其中植物学和微生物学为省级精品课程,而且植物学已转型升级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年认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8年立项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基础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    強化青年教师培养,提高其综合业务水平

学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以“定目标、压担子、练内功、强技能、求卓越”为主线,动员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措施,为青年教师搭建锻炼自我、成长成才的舞台,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6.1    组织新进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对教学的认识

校、院两级每年对新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培训,开展新进教师培训会,教学名师、校院督导从教学过程的不同方面就如何锻炼教学基本功、如何塑造教师人格魅力提出指导意见,教学干事对教学资料的归档要求做详细的讲解。培训会对新进教师牢固树立教学第一、回归课堂教学的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2    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学院根据课程性质及专业特点,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职业导师。导师对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和教学业务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起到“传帮带”作用。

6.3    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进修学习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和水平,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进修学习,这不仅开阔了青年教师的视野,提高了青年教师科研与协作能力,而且青年教师也能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到工作中,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

6.4    组织相关活动,提高教学技能

学院邀请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开展名师课堂观摩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院级、校级讲课大赛以及省级、国家级教学技能竞赛。通过教学观摩和讲课比赛,青年教师既可快速成长,积累教学经验,还可在比赛中相互学习交流,切磋教学技能。

7    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

学院设置创新课程专项建设经费,召开专项讨论会,集思广益,努力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教授导学、角色互换、知识竞答、墙报展示等。通过以上创新性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任课教师由平日的讲师变成了导师,使传统的课堂变成了学堂,变单向的知识传递为双向的教学互长,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融合,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8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王欢芳,张幸,熊曦,等.中国生物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变动趋势: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地理,2018,38(8):101-107.

[3] 陈丽静,张丽,林景卫,等.市场视域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2018(9):193-195.

[4]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科学技术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2016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5] 陈丽丽,王松涛,周会萍.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101-103.

[6] 司怀军,杨德龙,张宁,等.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2017,7(3):39-42.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