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2:怪兽之王》中,最吸引人的角色无疑是那些庞然大物:巨怪。借助现代电影特效技术,那些幻想中的巨怪得以在银幕上嘶吼、奔跑、飞翔和厮杀。人类在巨怪脚下,挣扎求存,瑟瑟发抖,宛如风中的蜡烛。即使走出电影院,观众也心有余悸,唯恐转过街角,就遇到巨怪。
巨怪之所以吓人,首先在于它的巨大。先來看一组数据:
拉顿:无齿翼龙,站立身高约为47米,翼展约为265.5米;
魔斯拉:巨型飞蛾,“趴着的身高”约为15.8米,翼展约为244.8米;
基多拉:来自外星球的三头巨龙,身高为158.8米,翼展约为400米;
哥斯拉:电影主角,身高为119.8米,体重近10万吨。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可能存在这样的庞然大物吗?
现实巨怪知多少
在现实生活中,其实也存在一些巨怪,只是由于它们像体型一般的动物、植物一样,对人类没有攻击性,而不被我们所注意。
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生活在海里的蓝鲸。成年蓝鲸平均长度约为25米,平均重约160吨,光是一条舌头就有2吨重,相当于30个成年人的体重之和。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恐龙为易碎双腔龙。有科学家根据两块化石推测,易碎双腔龙的体长约为40~58米,有几十层楼那么高,平均体重约为180吨,最大为220吨,可谓非常惊人。
而世界上最高的植物是澳洲杏仁桉,树最高达156米,已经超过了幻想中的哥斯拉。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体型最长的植物是生活在巴利阿里群岛附近的北海海底的波西多尼亚海草,最长的茎秆长达8千米。
在动物和植物之外,还有奇迹。蜜环菌属球茎是真菌的一属,约40种,广布于北美洲和欧洲。蜜环菌的地面子实体不算特别大,但地下的菌丝体完全可以用“变态”来形容。科学家在美国密歇根州发现了一株鳞茎蜜环菌,其菌丝体蔓延的范围超过0.15平方千米,总重量被估计为100吨。科学家还在美国华盛顿州鉴定了一株蜜环菌,估计其年龄在400~1000岁之间,菌丝体蔓延约6平方千米,为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单个生命体。
多种因素“塑造”动物体型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说,体型巨大的动物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当然,庞大的躯体也会给动物带来诸多不便。实际上,动物现在的大小,都是其权衡利弊后“折中”的结果。
首先,动物体型大小受骨骼的限制。把一只动物等比例放大,它的重量将呈立方增长。动物的身体由骨骼支撑,而骨骼的密度和强度都是一定的,所能承受的重量有限。如果体重超过限度,动物就会因骨骼不能承受重压而无法直立。例如,非洲象为了支撑自己的体重,进化出了粗腿;而蓝鲸在比大象大几十倍的情况下还能正常存活,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海里,海水的浮力分担了部分骨骼与肌肉的负担。
其次,动物体型大小受食物的影响。动物个头越大,维持身体基本消耗需要的食物也就越多。比如非洲象每天大约要吃300千克的食物,喝200千克的水,在食物缺乏时,它们为了觅食,每天跋涉的距离超过80千米;蓝鲸每天要吃2~4吨的食物,为了觅食和生育,每年迁徙数千千米。若食物不足,某些动物会因为食物来源减少而“侏儒化”:曾生活在地中海岛屿的欧洲矮象高度不足1米;曾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里斯岛的弗洛里斯人,平均身高不足1米,是人类已知的10个人类物种当中体型最小的一种。
最后,动物体型大小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距今3.55~2.95亿年的石炭纪被称为“巨虫时代”,那时的昆虫普遍比现在的大,比如巨脉蜻蜓翼展达75厘米。这是因为当时空气的含氧量高达35%,昆虫是通过它们身上的气孔系统来“呼吸”的,高浓度氧气环境有利于巨型昆虫的出现。
总之,现在动物体型的大小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动物因为适应环境而演化出多样性。那在与地球环境截然不同的星球上,比如:气态行星、引力较地球小的行星,又将孕育出什么样的生命呢?
“怪”由心生
在世界各个民族的神话中,巨大的怪物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北欧神话中的约尔曼冈德和尼德霍格,中国神话中的鲲与鹏,印度神话中的迦楼罗,阿拉伯神话中的巴哈姆特……为什么生活在不同时空的先民会不约而同地想象不存在的巨怪呢?这是因为先民们在看到各种自然现象时,无法理解,但又需要一个解释来说明其缘由,比如月亮圆缺、风云来去、潮水涨落等。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了一种叫“烛龙”的神兽,红色的皮肤,住在北方极寒之地,身长千里,睁眼为白昼,闭眼为夜晚,吸气为冬天,呼气为夏天,而这其实是在解释北极地区的极昼、极夜现象。
当先民们遭遇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时,比如火山喷发、大地震动、洪水滔天等,更是需要巨怪来“背锅”。挪威神话中关于海怪“克拉肯”的传说广为流传:“克拉肯”就像一个浮动的岛屿,当它迅速潜入海底时会导致巨大的漩涡。但实际上,“克拉肯”只不过是人们对真实世界中大王乌贼的解释。作为靠海为生的挪威渔民,在海上遭遇大王乌贼等海洋生物的袭击是再平常不过了。
为了解释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尤其是无法抵御和征服的自然灾害,先民们虚构出巨大的怪物,然后这种虚构以故事的形式口口相传,并不断被后人加入新的不能理解的事物,经过组合、扭曲,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巨怪。
进入现代,虽然我们已经能对很多自然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并且在自然灾害的防御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我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还在,而只要恐惧还在,我们对于巨怪的幻想与敬畏就不会消失,哥斯拉的诞生就是最好的例证。
1954年3月1日,美国在马绍尔群岛比基尼环礁进行了氢弹实验,但爆炸威力远远超过预期,大量的死灰飘散到预设的危险区域之外,日本渔船“第五福龙丸”上的23名船员受到核污染。受“第五福龙丸”事件启发,田中友幸创作出最早的哥斯拉形象。
哥斯拉代表的是人们对于核武器和核战争的恐惧,与自然灾害不同,核武器和核战争是人类自己制造的,于是,在影视剧里,哥斯拉的形象变了又变:有时是纯粹的破坏者,出现只为毫无目的地宣泄无边的怒意;有时是恶意满满的复仇者,向大自然的破坏者—人类发起进攻;有时又是秩序的保护神,以超越一切的暴力,维持着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所以,观众,包括创作者,对于哥斯拉的感情是极其微妙与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