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古台地区沙地主要造林技术

2019-12-05 02:45张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沙地造林技术

张玲

摘要    章古台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缘,气候和立地条件较为特殊。本文介绍了章古台地区的自然概况,并从造林规划、树种选择、立地类型、造林方式以及管护方面总结了该地区的造林技术,以期为造林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沙地;造林技术;章古台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14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章古台镇位于辽西彰武县,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地处科尔沁地东南缘,地理坐标为北纬42°43′、东经122°22′,海拔约为226.5 m;年均降水量常年为400~500 mm,年蒸发量1 777.6~1 783.4 mm;多风,(西)南风为主,其次是西北风,风速3.7~4.2 m/s;年均气温5.7 ℃,极端低温-31 ℃,无霜150 d,土壤期150 d;土壤为风沙土,有机质含量低,pH值6.8左右;地下水位低,一般不能被植物所利用;植被以草原植物为主,中旱生植物占优势,流沙地有差巴嘎蒿、黄柳、沙蓼等,固定沙地有明显的草原蒿属特征,以小白蒿、胡枝子等植物为主。

章古台地区为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春旱、秋吊等现象几乎年年发生,近4年的年均降水量约为 300 mm。干旱、少雨、多风给该地区造林带来极大困难,尤其近几年的气候条件极为严峻。近年来,该地区更新造林的面积大幅增加,在迹地上造林所面临的困难尤为突出,迹地土壤板结、土壤含水量低、土壤养分严重缺乏、机械整地成本高、熟化土壤时间长、易造成沙化以及造林经费紧张等问题困扰着造林单位。现将章古台地区沙地主要造林技术总结如下。

1    制定灵活的造林规划

水是造林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为了应对不利气候条件、降低造林成本及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该区的造林技术措施应具有针对性。例如,虽然已经造林规划,但是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时,应及时改变计划中的相应内容。面对严重的春季干旱,原定的造林工作量要适当减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实践证明,打井浇水比水车浇水成本低、效果好,因而春旱可以打井。造林中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后期管理要紧密结合前期工作。注意造林季节的选择,章古台地区雨水集中在7—8月,雨季造林也十分重要,秋季埋根造林也应适当考虑。

2    确定立地类型

依立地条件确定好未来的森林類型,因地制宜,杜绝大面积栽植杨树(速生)用材林的做法。遵循自然规律,对于已确定为生态林的地块,不可定作商品林而造林,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客观地分析造林的环境。正确地选择树种和因地制宜地拟定造林技术措施,必须把环境条件近似的沙地进行归类,主要参考因素有气候条件(光、温度、降水、风等)、沙地植物种类、覆盖度、沙地类型、土壤水分、养分条件、地下水位等,根据主要参考因素确定不同立地类型。水分条件是章古台地区造林的主要参考因素,据此确定了不同的立地类型,即A地势低平的荒地或熟化土地(土壤水养条件较好,地下水位相对较高);B地势平坦或低平的采伐迹地(土壤缺水缺肥,土地板结,地下水位相对较高);C地势高且干燥的采伐迹地(土壤中水分缺乏,养分失衡,土壤板结较严重,地下水位相对较高)。

3    树种选择

辽西地区气候条件较差,适宜生长的树种较少,水分是影响造林成活率、林木生长发育的首要因素。因此,树种选择要以乡土树种为首选,其次选择本地区多年引进并表现良好的树种。可供选择的主要乡土树种及优良引进种分别为彰武小钻、黑林1号、小美旱、哲林4号、新疆杨等树种;樟子松、油松、赤松、彰武松、云杉等松树;榆树(家榆)、柳树(旱柳)、枫树、山杏、皂角、槐树、水曲柳、栎树等阔叶树;锦鸡儿、紫穗槐、沙棘、黄柳等灌木。以杨树为例,若发现杨树病苗,则应严禁运上山。可供选择苗木的主要规格有苗根、当年生苗、二根一干苗、二年生苗、三年生苗及多年生苗等。气候条件恶劣时,建议避免使用多年生苗进行大面积造林(林带除外),而应选用苗根或当年生苗,以便于浇水,且其较容易成活。

4    造林方式

可供选择的主要造林模式有阔叶纯林(杨树为主,提倡不同树种混交)、针叶纯林、针阔混交林、针针混交林、阔阔混交林、乔灌混交林及灌木林等。笔者建议章古台地区营造混交林最佳,可以块状混交、带状混交等。此外,建议纯林不超过66.67 hm2为宜(林业法规上有近似规定)。章古台地区的林业研究部门(省固沙所等)经几十年的研究得出如下一些较稳定的混交造林模式,如樟子松和杨树进行带状混交或块状混交;樟子松和枫树进行带状混交;樟子松和皂角进行带状混交;樟子松和锦鸡儿(后锦鸡儿要退化)进行行混;杨树和油松进行块状混交;油松和樟子松进行团块状混交;赤松和樟子松进行团块状混交等(表1)。

沟状栽植、大穴深栽、容器苗造林等一些造林技术较适合沙地造林,新植幼树要保证浇水2~3次,且间隔时间不能过长(3周以上)。大面积造林,浇水是一项费时、费力、费钱的工作,常因地形复杂而出现严重困难。适度深栽的造林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雨季造林常选容器苗。以樟子松为例,选择规格较大的容器苗木,其带土较多、成活率高、见效快。实践发现,容器育苗时间过长(3~5年)的苗木不宜上山造林,由于此类苗木的窝根情况严重,后期会生长不良。

5    管护工作

造林实践中,造林成活率虽较高(80%~90%),但后期管理若没跟上,就会造成保存率低(一般<50%),本地区造林中普遍遇此问题,尤以迹地造林严重,迹地土壤板结,含水率极低且年内分布不均,土壤含水率年均约为3.2%,但超过均值的时间不超过1个季度(夏季)。在干旱年份春季造林(以杨树为例),只要苗木无病虫害,成活率一般能达到80%~90%,但此时正处生根缓苗期,土壤水分很少、消耗快,很容易因水分不足而降低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影响生长。

管护是提高保存率的重要环节,章古台地区人口发展很快,人为活动频繁,加上过度放牧情况普遍,给林地管护带来很大困难。可通过护林员、围围栏等措施加强管护工作,围栏的成本较高,但效果好,可针对特殊地块重点管护。护林宣传十分必要,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管护工作,今后政府在限牧禁牧上要加大力度。秋吊严重时,苗木还需浇1次水,利于越冬和防早春的生理干旱,秋后浇水能提高苗木体内水分含量。2年的苗木保存率很低时再补植,困难会更大。在造林第一年抚育除草十分重要,要为幼树的健康生长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6    结语

综上所述,章古台地区不能一味地加大春季造林力度,尤其是春季大面积营造速生杨树。避开严重的春旱,由春季造林转向1年内多季节造林。掌握中央气象台和地方气象台的中、长期天气预报,调整造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降低造林成本。气候环境决定了当地不宜大面积营造速生用材林,因而应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确定造林抚育方向,选择合适的造林技术措施,提高成活率,管造结合,确保较高的保存率。

7    参考文献

[1] 郑水林,吴祥云.科尔沁沙地南缘的章古台地区耕地变化动态及驱动因素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0(6):17-20.

[2] 姜凤岐,曾德慧,于占源.从恢复生态学视角透析防护林衰退及其防治对策:以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林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229-2235.

[3] 王世强.浅谈三北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J].榆林科技,2010(增刊1):63-64.

[4] 焦樹仁.樟子松沙地造林技术综述[J].防护林科技,2010(6):52-54.

[5] 韩凤英,特格喜,王春喜.关于科尔沁沙地造林技术模式的初探[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4,27(12):67-68.

猜你喜欢
沙地造林技术
塞罕坝地区沙地云杉引种试验及培育要点
沙地文化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考量
沙地迷宫
发掘沙地文化资源,推进小学语文主题阅读
风滚草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