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前伟
摘要 在介绍通渭县小麦生产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当地小麦产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生产现状;发展建议;甘肃通渭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041-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地区,海拔1 410~2 521 m,年均气温7.7 ℃,年降水量约380 mm,年蒸发量1 700 mm以上,无霜期120~160 d,日照时数2 100~2 430 h,总面积2 912.97 km2,耕地面积12.02万hm2,农业人口40.58万人。境内植被稀少,水资源稀缺,水土流失严重,十年九旱,且冰雹、霜冻、沙尘等自然灾害频繁,自然条件严酷。
小麦是通渭县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和马铃薯。经过近几年的技术创新,全县小麦生产取得了较大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在春雨较多、土壤墒情较好的年景,小麦倒伏现象严重,反映出本区域在品种选择和栽培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一现状,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笔者对通渭县小麦生产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采取实地观察、走访农户、农民和技术人员座谈等形式,分区域对全县18个乡镇的冬小麦种植情况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研,并到静宁、庄浪、固原等周边与通渭县气候较接近的县区进行了冬小麦种植品种的考察。根据调研和考察情况,对通渭县小麦生产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1 小麦生产基本情况
1.1 生产概况
通渭县地处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性季风气候区域,是全省重要的小麦产区,小麦种植以冬小麦为主,部分适宜春小麦种植区域几近消失,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hm2左右,且种植面积有逐年缩减的趋势。由于通渭县小麦种植面积大,加之春旱和初夏旱的频率高,旱地小麦是受旱灾威胁最大、损失最惨重的作物,小旱小减产,大旱大减产,甚至绝收。干旱导致小麦生产剧烈波动,年际间变幅大,产量低而不稳。
自2009年以来,通渭县成功引进并推广了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在旱地小麦等密植作物农田降水高效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但为通渭县小麦生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进一步为胡麻、糜子、谷子等其他稀植作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解决了玉米等稀植作物的抗旱、增产问题,二者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了甘肃省旱作农业技术体系[1-2]。
自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推广应用以来,全县小麦平均单产逐年提高,小麦平均产量为2 964 kg/hm2,其中全膜小麦平均产量为4 230 kg/hm2,露地小麦产量为2 376 kg/hm2。在种植品系上,部分感锈、种性退化和抗逆性差的品系逐步被淘汰,目前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重点推广了一批抗旱、抗锈、耐锈、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主要有兰天26号、中梁25、静麦10号、冬86等品种,约占总播种面积的30%以上,露地种植以庄浪10号、咸农4号、丰抗8號、陇中1号为主,约占总播种面积的50%以上。静宁、庄浪、固原县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有静麦10号、西峰24号中梁25号等。
1.2 高中低产田及品种分布
在小麦生产中,产量高低决定于当地的光照、雨水、土壤肥力、施肥量和品种等因素。通渭县土壤肥力为东南穿暖区高于中部二阴及西北冷凉区,川区高于山区。因此,小麦产量方面,东南穿暖区高于中部二阴及西北冷凉区,川区高于山区。正常年景,东南部的常河、李店、碧玉、襄南、鸡川、陇川等乡镇露地小麦产量在2 700 kg/hm2左右,品种以中梁25号、静麦10号和咸农4号为主。在中部的平襄、陇阳、陇山、榜罗、三铺、什川、寺子、新景等乡镇,品种以陇中1号和庄浪10号为主,产量在2 250 kg/hm2左右。在西北部的马营、华岭、北城、义岗等乡镇,品种以丰抗8号和陇中1号为主,产量在1 800 kg/hm2左右。
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通渭县小麦生产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良种应用率低,特别是西北部的什川、北城、华岭和义岗等乡镇,加之干旱少雨,因而产量低而不稳,露地小麦正常年景产量仅为2 250 kg/hm2,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种植效益低下;二是播量过大,不仅造成种子浪费,而且田间病虫发生重,后期容易出现脱肥、倒伏;三是农业科技成果普及率不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许多先进实用技术不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四是小麦品种多、乱、杂,通渭县小麦良种统供率低,以自留种为主,从而导致品种多、乱、杂的问题突出,出现良种良法不配套、假冒伪劣种子流行、优良品种使用年限降低等现象[3-4]。
3 发展建议
3.1 优化小麦区域布局
结合通渭县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導,在通渭县适宜冬小麦种植的陇山、新景、鸡川、马营等乡镇的部分山区,积极推广抗旱、丰产、抗病的冬小麦良种,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发挥小麦生产优势,其他乡镇适当压缩小麦播种面积,以实现通渭县农作物生产的合理布局。
3.2 推广抗旱、抗锈、高产、稳产的小麦优良品种
紧紧围绕良种统供、适时播种、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因素,大力示范、宣传、推广省上推荐的冬小麦良种(如兰天26号、静麦10号、陇原034、西峰28号、陇鉴301、中梁25号),提高种子统供率、包衣率和优质率,淘汰高秆、低产的老品种,推广耐旱、抗病、高产的矮秆品种。在地膜小麦品种选择上,通渭县选用株高90~100 cm、秆粗穗大的稳产品种,如陇育系列、兰天系列、静麦系列等优良品种。今后,应加强良种的引进、选育和提纯复壮;加大冬小麦种植配套新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力度,增加农民在小麦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宣传工作[5-6]。
3.3 推广以全膜覆土穴播为主的免耕多茬种植技术
提高农田保水蓄水能力,提高小麦单产,使通渭县旱地小麦生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大力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同时,提倡一膜两用、一膜多用等免耕多茬种植技术,提高地膜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
3.4 推广以小麦条锈病防治为主的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建立健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预报及防控体系,加强对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加强应急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条锈病菌源地的综合治理,从根本上减轻病虫害的威胁,确保通渭县小麦生产安全。
3.5 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科学施肥技术
重点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化肥深施、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等科学施肥技术,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推广作物专用肥和配方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实现节本增效、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4 参考文献
[1] 邱海明.通渭旱地优质专用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7):11-12.
[2] 刘文乾,李利香,杨富位,等.静宁县旱地冬小麦膜侧沟播模式化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7(5):44-46.
[3] 陈振江,段禳全,田耀宏,等.通渭旱地冬小麦免耕连作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8(2):23-24.
[4] 刘效华,虎梦霞,王世红.甘肃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甘肃农业科技,2010(7):48-49.
[5] 李国云.甘肃小麦良种推广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与前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14):47.
[6] 史丽萍.甘肃中部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浅议[J].农业科技通讯,2007(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