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达珍
【摘 要】“朵迪”是白龙江上游舟曲境内的一种古老的藏族原生态歌舞艺术。本文运用例举、对比、分析和文献综述法从音乐人类学视角出发,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从音乐行为和音乐特征方面表述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上河朵迪;艺术行为;音乐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038-02
一、“朵迪”的文化背景及基本介绍
“朵迪”汉语称“马铃舞”,是藏族人民在节日、祭祀、民俗活动或休闲娱乐时的一种歌舞表演形式,主要流传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境内。“朵迪”这个词不是特定的,它是藏语音译而来的。舟曲县位于甘南州东南部,县城东与武都市搭界,西同迭部县毗邻,东北与宕昌县接壤,西南和九寨沟县、文县相连。藏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35.8%,舟曲境内上河区藏族主要聚集在白龙江谷地两岸县城以西的江盘、峰迭、憨班、立节、曲瓦、巴藏等乡。县城所在的白龙江谷地海拔约为1200米,其余两侧山峰最高可达4000米以上,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理环境复杂,且境内藏族一般都居住在深山或半山之中。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环境因素和与外界交流匮乏的原因,才使舟曲的原生态之花“朵迪”艺术能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二、“朵迪”的艺术行为
上河“朵迪”的表演者附合着音乐的节拍在领舞的带领下,围成一个顺时针旋转的圆圈,领舞则一般都是村里公认跳得最好的人,或最具有威望的长者,且必须为女性。伴随着领舞手中的马铃声,女性拿起胸前的白色手帕,男性则空手握拳,先将左手背置身后,跟随着领舞的马铃声在独唱的引子部分一起附和着,每一小节匀速跺两下右脚,同时甩两下手帕。到了后面齐声附和的时候,舞蹈动作便加快了速度。在每一句的后三个节拍点上先背起左手,拿起右手中的帕子在旋转的同时依次在右上、中、左下的位置配合着马铃声在空中点三下,左脚也有三次弹跳,右脚在弹跳的同时分别在右、中、左方向点地三下,配合着身体自然旋转到左边,这是第一个动作。然后手部动作不变、同样是左手背置身后,右手挥帕,这次换左脚点地,顺序依次为左、中、右,身体同时转至右侧,这是第二个动作。在做完这个动作之后,需要双脚交叉点地两下,同时手帕也在右侧点两次,形成一个动作的过渡。以上这一组动作共有六个节拍点,一组为一个循环,整首“朵迪”的舞蹈动作就是以上这一组动作的无数次循环形成的。
在上河“朵迪”中歌唱是整体表演的核心所在。如果没有“朵迪”的歌声,众人就无法整齐划一做出动作,甚至无心跳舞。如果歌者在这个过程中唱得越尽兴并带动旁边围观的群众一起唱起来的话,舞者就会更加兴奋,跳得更欢快,气氛就会更加活跃。
整首“朵迪”中的歌曲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独唱歌手的引子部分,这一段相对缓慢,有预热的作用,歌词大意为:“起来起来,跳朵迪,今天不跳何时跳;起来起来跳朵迪,明天没人来说跳。”紧接着第二部分众人开始用对唱问答式附和“朵迪是从哪里来?多都从那多热来;朵迪传到了哪里?朵迪传到了藏区;要说朵迪从谁跳?从那贵宾开始跳……”以上两部分为一个循环,一首“朵迪”中有至少三次循环,整首歌曲方可结束,而且“朵迪”的歌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歌词内容的不同随机应变。
三、“朵迪”的艺术特征
艺术特征是音乐创作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表现手法,包括它的唱词以及旋律调式方面的特点,朵迪不是刻意创作的,而是民间歌手们世世代代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艺术。
(一)唱词特征
在民间“朵迪”艺人看来,“朵迪”真正有意义和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唱词部分所表达的内容。因为旋律一直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歌词可以根据环境、表演方式、参与人群的不同即兴改编,这是“朵迪”唱词的最重要的特征。它的歌词包罗万象,可以从人类起源唱到未来世界;从宇宙万物唱到一花一木;从过年过节唱到生活小事;从日月星辰唱到鸟兽虫鱼。歌词节奏统一,对仗工整。
“存在着的人是从何而来?存在着的人是由猿猴演变而来;存在着的猿猴从何而来?存在着的猿猴从过布山而来……”这是一段“朵迪”的歌词内容,从对唱的内容不难看出,这段歌词是在追寻物种的起源。歌词相对应于曲调,也是由引子和伴唱组成,引子中的歌词一般起到引进主题的作用,到伴唱的时候分成女问男答或男问女答的对唱形式。
(二)音乐特征
“朵迪”作为舟曲县古老的音乐文化记号,它的音乐特征也有自己的特点。
1.旋律。旋律是一首乐曲的灵魂,整个音乐流动的轨迹都是由旋律决定的。“朵迪”一般由女性演唱,旋律稍有起伏但不会不大,整体平稳,显示出舟曲藏族民间音乐与地域结合的特征,舒缓规整。在演唱时音高自由但一般相比后半部分对唱要相对更高昂,才能形成曲调之间的对比,显示出原生态民歌的特点,至于具体音高,就要取决于演唱者水平了。后半部的合唱部分就是一段同样的旋律填入不同内容的歌词反复演唱,一般为男女合唱或对唱,音域基本在一个八度以内,音高起伏不大,所以在表演时,尽管舞蹈动作激烈也不会出现过多的音准问题,完全符合歌伴舞的旋律特征。
2.节奏节拍。上河“朵迪”的节拍是引子部分较自由,可用散板进行演唱,前半部分的独唱,节奏自由,悠长平稳,领唱可自由发挥;后半部分的主旋律伴唱节奏明显,统一规整,与独唱形成鲜明对比,气氛逐漸高涨,但是拍速一般不会超过?=95。
3.调式
上河“朵迪”为一首宫调式乐曲(谱例1)。整首歌曲由引子和一句单句体音乐构成,呈单一部曲式,乐段无转调发生,速度平稳,正拍进入,节奏型简单,旋律基本都在三度之间跳进和级进为主。中间夹杂的三连音也能考验歌手的歌唱水平,更好地体现演唱者的技巧。
结合谱例2的“贡边朵迪”来看,这首曲子为引子加一个单一部的曲式结构(谱例为引子)。引子部分音域在一个八度以内,前八后十六和四个十六分音符的部分可以更好地体现演唱者的技巧,相对于中间部分的音高来说,开头和尾声部分都落到了乐段中的低音部分,归属感较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朵迪”虽然根据地域变化,语言和旋律也会发生细微变化,但是其曲式结构基本大同小异,都是引子加单一部曲式构成。
舟曲境内的藏族大多以农耕生产为主,都居住在半山或深山中,离县城较远且交通不便,正是这种与外界联系不便的因素,才让这个古老的原生态艺术保存至今没有丢失。所以“朵迪”艺术的发展与传承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一直对它保持敬畏、研精究微,必然会让这门艺术流芳百世。
参考文献:
[1]谈爱芳.舟曲藏族民间歌舞“朵迪”探析[J].音乐创作,2011,(1):140-141.
[2]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牟华.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3,(1):57-60.
[4]洛秦.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1.
[5]闵文义.东迁蕃民与舟曲藏族—舟曲藏族渊源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