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 宏,徐毛毛,张 宇,刘宝生,王 雨
(淮北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安徽 淮北 235000)
盆腔炎为妇科感染性疾病,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性病变,分为急性盆腔炎与慢性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1]。盆腔炎好发于性活跃期及有月经的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低热、乏力及慢性盆腔痛等,长期不愈,反复发作,可导致患者不孕、异位妊娠等,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激素类药物抑制炎症发作,虽有一定效果,但易反复发作,且频繁用药,患者极易产生耐药性[2]。盆腔内静脉丛较多,患者极易出现淤血,而细菌毒素刺激可使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导致预后不良。近年来,中医针灸逐渐受到临床医师重视。中医学认为,盆腔炎发病机制为血瘀,治疗重点在于活血化瘀。本研究探讨了腹部针灸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对盆腔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阴道分泌物洁净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淮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盆腔炎患者142例。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妇产科学》[3]相关诊断标准,具有子宫内膜、子宫体及附件等炎症病史、不洁性生活史;伴有月经紊乱,阴道分泌物增多,白带异样,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易疲劳,活动或性生活后加重等;阴道超声检查显示输卵管积液,多为双侧性,触诊时可在子宫单侧或双侧触诊到输卵管呈条索状增粗,并伴随压痛或触痛,活动受限且呈后位。(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并结合临床表现确定,符合中医湿热瘀阻证:①主症,腰骶胀痛,带下量多,月经不畅,色黄质稠,下腹胀痛;②次症,神疲乏力,月经量多或持续时间久,腹痛于经期或劳累后加重,小便黄,大便干或溏;③舌脉,舌质红、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或涩。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及西医有关盆腔炎诊断标准,体检时子宫有压痛或触痛;年龄23~55岁,无精神性疾病,能够主动配合研究;患者知晓本研究详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疾病者;合并盆腔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盆腔结核等病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不耐受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双号为观察组,单号为对照组,每组7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5~50岁,平均(34.75±8.60)岁;病程2个月至8年,平均(4.25±1.07)年;盆腔炎类型:盆腔结缔组织炎25例,输卵管卵巢炎19例,子宫内膜炎2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50岁,平均(35.46±9.08)岁;病程2个月至9年,平均(4.14±1.21)年;盆腔炎类型:盆腔结缔组织炎28例,输卵管卵巢炎18例,子宫内膜炎2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对照组患者给予红藤汤保留灌肠,组方为红藤30 g、蒲公英30 g、败酱草20 g、莪术20 g、三棱20 g、地丁15 g、两面针15 g、没药12 g、薏苡仁10 g和鱼腥草8 g,上述药物煎煮至100 ml取汁,于月经结束后3 d开始,将煎煮好的药汁(38 ℃左右)装入一次性灌肠袋内于睡前灌入。灌药前患者需排空大小便,嘱患者取左侧位,并使臀部略高,暴露肛门,润滑导管前端,插入直肠约18,灌肠时间5~10 min为宜,不可过快,以患者无便意,下腹温暖为宜;灌肠结束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臀部高于床10左右,尽量延长药液保留时间。10 d为1个疗程,连续灌肠2个疗程。灌肠应避开月经期。(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腹部针灸,选取穴位:中脘穴(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关元穴(气海穴旁开2.5寸)、护宫穴(气海穴旁开2.6寸)、肠遗穴(中极穴旁开2.5寸)及神阙穴(肚脐),中脘穴、关元穴、护宫穴及肠遗穴选用0.3×40毫针针刺,捻转得气后留针,电磁波治疗仪照射下腹部,并使用艾条温灸神阙穴(肚脐),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评定中医症候积分。子宫活动受限,伴随压痛,计5分;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计5分;子宫一侧或双侧压痛且呈片状增厚,计5分;下腹及腰部呈下坠性疼痛,计3分;带下增多,计1分;疲乏,低热各计1分;经期腹痛加重,计1分;病程每增加1年则加0.5分。舌脉不计分。积分>15分为重度,积分10~15分为中度,积分5~9分为轻度。(2)临床疗效。(3)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状态静脉血3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试剂盒购自伊利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4)治疗前后取患者阴道分泌物做镜检评定阴道分泌物洁净度,并依据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①无症状;②轻度:阴道分泌物较多并伴外阴轻度瘙痒;③重度:白带增多,呈稀薄泡沫状,并伴外阴瘙痒,影响生活。(5)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复发情况。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评定疗效。治疗后,腹痛、腰骶胀痛等消失,白带恢复正常,子宫能够自由活动,附件无压痛,为治愈;治疗后,腹痛、腰骶胀痛等减轻,白带接近正常,临床体征减轻,为有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或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17.88±4.12)、(18.45±3.6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8,P=0.387);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中医症候积分分别为(3.72±1.36)、(8.95±2.1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00、18.700,P=0.000、0.000);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08,P=0.000)。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血清CRP水平分别为(7.30±1.42)、(7.25±1.36)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4,P=0.831)。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平均血清CRP水平分别为(2.58±0.50)、(4.04±1.18)mg/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18、15.022,P=0.000、0.000);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9,P=0.000)。
治疗后,观察组无症状、轻度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阴道分泌物洁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分泌物洁净度比较[例(%)]Tab 2 Comparison of cleanliness of vaginal secre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ases (%)]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82%(2/71)、8.45%(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9,P=0.14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63%(4/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0%(1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8,P=0.034)。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疾病,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易形成包块,引发性交痛、月经紊乱及慢性腹痛,且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6]。西医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原因可能在于盆腔炎患者盆腔局部出现纤维化和粘连,以致药物不易吸收。此外,长期单一应用抗菌药物,菌株易出现耐药性,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复发率较高,而联合中药灌肠,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7]。盆腔炎归属于中医“痛经”“月经不调”和“不孕症”等范畴。《素问·痹论篇》指出,“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认为“血瘀”是其发病机制,瘀血形成后阻滞胞宫胞脉,阻碍全身或局部气血运行,不通则痛,主要病理特征为血液“浓、黏、凝、滞”,治疗重点在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散结止痛。现代医学研究结果已证实,盆腔炎患者多呈高黏滞血症状态,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了盆腔炎“血瘀证”的实质[8]。
红藤汤方剂主要成分为红藤、莪术、败酱草及两面针等,其中红藤的主要功效为败毒消痈、活血通络,主治月经不调、腹痛;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有良好的杀菌、抑菌作用,尤其是对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敏感度高;三棱、莪术具有破血行气、化瘀消癥的功效;没药具有软坚散结、祛瘀生肌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红藤汤能够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结缔组织等[9-10]。中药保留灌肠利用女性生殖器与肠道间隔较近的特殊身体结构,将中药药液灌注于直肠内,药液通过肠壁渗透性作用,治疗肠道邻近的盆腔病变组织器官,药物作用时间长,可促使炎性分泌物吸收及盆腔粘连组织松解,提高灭菌效果[11]。
腹部分布有大量气血经络,是气血输布的桥梁,且腹腔内分布有大量人体内脏器官,这些脏器保证了人体活动与运转。腹部针灸选取中脘、关元、护宫、肠遗4穴及神阙穴,前4穴具有通气调血、疏理经气功效,配合神阙穴艾灸能够增强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功效。腹部针灸以神阙穴为中心,能够很好地调控经络,畅通气血,固本培元,改善腹部内环境微循环,消除炎症与疼痛[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部针灸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红藤汤保留灌肠可将药物直接渗透到病变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加快粘连组织松解,促进包块消失[13-14];腹部针灸能够加快气血运行,消除炎症;二者结合,能够增强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功效[1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阴道分泌物洁净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为全身炎症的非特异性标志,可反映机体感染。白带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是盆腔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而腹部针灸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高阴道分泌物清洁度。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腹部针灸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近期效果较好,复发率低。
综上所述,腹部针灸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阴道清洁度,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