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的历史回望

2019-12-05 21:12
军事历史 2019年5期
关键词:军委中央红军全州

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中央红军在广西北部湘江两岸进行的湘江战役,是博古教条主义错误指导下,中央红军在被迫实施战略转移初期进行的极为不利的一场决战。经此一战,中央红军以惨重代价,实现了党的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将我聚歼于江东的图谋。此战宣告了博古“左”倾教条主义统治的破产,促使党召开遵义会议纠正教条主义错误,把中国革命实践造就的领袖毛泽东推到党和红军领导地位,使得党的革命航船从此乘风破浪,直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最为悲壮惨烈的一战,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事关生死存亡的一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又一次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一、背景分析

湘江战役由于错误的战略指导造成,是中央红军处于敌占区流动中无后方依托的一次作战,以至被迫在广大区域内分兵多点多天同时迎敌,造成了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分析背景可见,造成中央红军不得不拼死一搏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教条指挥致败,被迫长征迎敌。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集50万重兵对我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构成的中央战略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博古无视严重的敌强我弱形势,放弃此前毛泽东倡导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完全主动作战政策”,实行以进攻对付强敌进攻的冒险主义战略,企图御敌于苏区之外,致使这次反“围剿”的第一步就陷入被动。继而,博古把中央红军指挥权托付给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教条搬用外军作战经验,命令兵力、火力处绝对劣势的中央红军,以阵地防御战抵御强敌的阵地进攻战,不仅造成了红军严重损失节节败退,而且致使中央苏区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殆尽。1934年9月,敌人分兵6路向中央苏区腹地向心攻击,中央战略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已成定局。10月10日,中共中央机关、中革军委机关、中央政府机关和中央红军5个军团共8.6万余人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踏上漫漫长征路。

(二)战略指导失据,身陷围追堵截。长征队伍从10月10日撤出驻地启程,到11月25日全部过潇水,用时46天,行军约1700里,平均每天行程不过40里。若按后来形成的长征走了25000里,用时374天,平均每天走约80里地计,初期的46天行军速度,不到平均速度的一半。究其原因在于博古把这次战略转移当成是把中央苏区搬迁到湘西。“搬家”就得带上全部的“家当”,而带上全部“家当”,不但走得慢,而且也不便途中必要的打仗。博古的“大搬家”思想,造成转移行动极其迟缓,给国民党军队留下充足的时间调动部队,组织围追堵截。

(三)消极避战,助敌“追剿”气焰。1934年9月上旬,蒋介石6路“围剿”大军发起对我中央战略区腹地向心攻击的同时,预计到我中央红军有可能向赣西南方向突围,命令国民党粤军和湘军在赣西南和湘南构筑第一、第二、第三道封锁线,并派出部队固守。但一方面粤军和湘军的主力部队基本被用于“围剿”战场上,抽不出更多力量执行构筑碉堡和固守任务,另一方面也没料到中央红军这么快实施突围。故构筑封锁线碉堡并不密集,也没有重兵把守,这使得中央红军突围后的行动比较顺利。10月21日至25日,中央红军击溃了少量粤军的拦阻,突破粤军设在中央苏区西南边沿桃江东岸的第一道封锁线,进入五岭的第一岭大庾岭;11月5日至8日,通过连规模守备的设在湘南桂东经汝城到粤北仁化的第二道封锁线;继于11月13日至15日,又通过少量民团守备的设在湘南郴州至宜章的第三道封锁线,翻过五岭第二岭骑田岭。此后,进入五岭第三岭萌渚岭北部湘南临武、蓝山、嘉禾、宁远和道县境内。其间虽有团规模的阻击战,但基本是顺利的。11月25日,红军全部渡过潇水,进到五岭第四岭湘桂边境上的都庞岭东麓。缓慢的行军途中有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李德教条地认为战略转移途中不宜与敌人纠缠,甚至拒绝有利和必要的作战,实行“避战主义”,这就极大地助长了“追剿”军的气焰,埋下了转移队伍被强敌追上,陷于敌重兵围追堵截危险境地的祸因。

二、战役经过

(一)强敌围追,依江堵截。蒋介石是在中央红军突破其第一道封锁线后,10月底才知道中央红军突围战略转移的,他的第一反应是调动重兵围追堵截。他先是命令“围剿”中央红军的中央军薛岳第7纵队和周浑元第8纵队参加“追剿”军;继于11月12日任命湖南国民党军首领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统一指挥湘军和中央军薛岳、周浑元部,拟将我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江以东地区。但蒋介石并不认为何键的“追剿”军能把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江以东,11月17日,他又命令湘军、黔军、桂军,协力“会剿”把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水以西地区,不使其西进贵州或北上湘西与我红2、红6军团会合。①参见《红军长征参考资料》,北京:解放出版社,1992年,第115页。广西国民党军首领白崇禧得悉中央红军已进入湘南,向湘江而来,因不愿与中央红军作鹬蚌之争,遂把原在全州、兴安地区的防御部队,收缩集结到恭城战略机动位置上。可是我中央红军行动过于迟缓,到11月20日前后,薛岳、周浑元的部队已追到衡阳地区,湘军参加“追剿”的部队也全部到位,何键于11月23日申时,即15至17时下达“追剿”部署作战命令:以前到全州堵截、侧由零陵南击、后从道县追击,与广西桂军衔接,企图堵住湘江渡口,将红军围歼于湘江以东地区。广西的白崇禧见我军行动迟缓,北线何键的“追剿”军由零陵南压道县将我中央红军截击于江东已成定局且绝无风险,遂命令收缩集结于恭城地域的第7、第15军一部向灌阳、兴安运动,协同北线“追剿”军对我中央红军围追堵截。这样,北南两线国民党军共25万重兵,实际上形成了以湘江为屏障的第四道封锁线。

(二)唯有一战,夺路过江。中央红军情报部门二局及时侦收并破译了何键23日申时部署命令电,于24日22时30分将其转换为敌情通报全军。②参见《红军长征文献》,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第142页。博古和李德于25日午后看到敌情报告,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遂于当日17时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名义下达向全州、兴安西北黄山地域进军作战命令。全州、兴安西北并没有黄山之说,从方位上判断他们所谓的黄山地域当是指五岭的第五岭越城岭地域。命令指定红1军团主力和红3、红8军团为进攻部队,红5、红9军团和红1军团第1师为掩护部队,力图突破即将面临的敌人围追堵截,抢渡湘江进入越城岭。①参见《红军长征文献》,第144页。同时,中共中央及红军总政治部联名发布关于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进行湘江战役的政治动员令。

(三)劫难已成,血战不免。11月26日,雨天。之前,军委下达发起湘江战役命令时,全军刚渡过潇水,主力集中在道县境内潇水以西都庞岭东麓。从潇水到湘江约300里,中间还隔着湘桂边界上的都庞岭,数万人红军队伍和各种辎重,要前出到湘江地域不是一两天能实现的事,但情况紧急部队只能冒雨行动。红1军团主力翻过都庞岭进到广西灌阳北部文市,继而过灌江向湘江边前进;红3军团进到灌阳东北部水车地域;军委第1纵队到达道县蒋家岭,第2纵队到蒋家岭以东高明桥地域;红5军团主力和红1军团第1师则在高明桥地域东边向后警戒;红5军团第34师进至道县上坪策应红8、红9军团;红8、9军团则还在永明境内,企图攻下三峰山隘口进入灌阳。午后,又相继得悉北边的国民党“追剿”军一路军向全州疾进,紧跟的二路军向黄沙河湘江东岸前进,第三、第四路军已追入道县境内;南边的桂军第15军主力北进灌阳城,一部指向兴安。显然,敌人的围追堵截已向内围压缩,敌我在湘江两岸的血战已不可避免。

(四)争取先机,控制渡口。11月27日,鉴于北南两向敌军抢占全州、兴安要地,可能堵住我中央红军西渡湘江,军委于26日16时30分命令红1军团第2师急进全州方向,第15师跟进;同时命令红5军团第13师在蒋家岭、雷口关地域占领防御阵地,对追进道县之敌警戒。②参见《红军长征文献》,第153页。27日9时,彭德怀命令其红3军团第4师进占新圩并向兴安方向侦察,继又命令第5师跟进新圩,在有利地形上构筑防御工事,向灌阳警戒。17时30分,军委命令红3军团占领永明至灌阳及道县到灌阳的枢纽孔家地域,策应后续部队;命令红8军团应不顾牺牲夺取三峰山隘口,并强行军进至孔家地域,红9军团受红8军团指挥跟进。显然,17时30分的这个命令成为纸上谈兵。实际情况是彭德怀率部已占领新圩地域设防;红8军团未能攻下三峰山隘口进到孔家地域。好在红1军团先头部队第4师于这天夜里过了湘江,控制了全州以南脚山铺至咸水地段的渡江点,工兵开始架桥。

(五)两面阻击,战役打响。11月28日凌晨,军委得悉北面敌“追剿”军第一路3个师进至全州,第二路跟进至黄沙河,第四路已过潇水向都庞岭永安关地域追击;南面的敌桂军约4个师,企图经灌阳城前出至苏江、新圩、石塘地域,阻击我中央红军西渡。此刻的敌情,虽兵力有所夸大,却着实让红军指挥员紧张。军委遂命令红1军团主力坚决阻击由全州向南攻击的敌一路军,保持已取得的湘江渡点;红3军团第4师经青龙山过湘江,向光华铺地域前进,阻击由兴安城北上之敌,以第5师的1个团向泡江地域前进,该师主力在新圩马渡桥地域阻击由灌阳城而来的敌桂军;红5军团主力第13师在蒋家岭、永安关地域阻击敌之第四路军追击;红8、红9军团改经道县小坪由第34师接应从蒋家岭进入灌阳。是日,军委第1纵队由周岩进至石塘圩附近的官山;第2纵队前梯队随红3军团后方部前进,后梯队向上营开进。这时,博古、李德意识到局势的危险,于15时以朱德名义命令全军必须赶在29日至30日全部过湘江。③参见《红军长征文献》,第156、157页。但这又是一厢情愿,不说我后卫部队还在蒋家岭距江边还有约200里,仅就敌情而言已不容我按计划过江。当日16时,已进抵全州城之敌第16师一部,沿全州至兴安公路开始试探性攻击,我控制路板桥地段高地的第2师一部当即给予打击,双方战至入夜,敌撤回全州城。黄昏,由灌阳城北上新圩的敌桂军第44师约2个团,向我在新圩地域阻击的第5师主力攻击,被第5师击退。新圩地域阻击战关系到我中央红军西进湘江的道路不被敌切断,关系到党中央领导机关及党政军领导们的安危。彭德怀十分重视,他把已过江的第4师托给林彪、聂荣臻统一指挥,亲自指挥新圩方向阻击战。这一天虽仍是阴天,但湖南的敌军航空队仍出动,轰炸了文市地区的我集结部队。

(六)三地争夺,同时激战。11月29日,广西国民党军阀白崇禧见何键的部队已压了下来,并且已在全州方向开打;又见我经灌阳向江边运动的部队机关庞大,还带着辎重行动缓慢,下令一部前出兴安堵住渡口,而后把重兵放在新圩方向企图截断我向江边运动的红军队伍。这天拂晓,灌阳方向的桂军第44师向新圩方向大举攻击。这是彭德怀预料中的,他原指定第6师接替第5师新圩阻击,让第5师前出协同第4师兴安方向湘江两岸的阻击,但第6师掩护军团后方部和紧跟的军委第1纵队前梯队,未能按时赶到新圩接防,第5师主力只好坚持奋力抗击。战斗异常激烈、残酷,第5师的师团首长身先士卒,师参谋长胡竣、第14团团长黄冕昌相继战死,第15团团长和两个团政委相继负伤。部队伤亡惨重,但仍扼守阵地,挫败了敌人切断我军的图谋。当日,进至兴安的敌桂军第43师2个团向光华铺出击,以1个团向江东塘家市地域攻击。我红23军团第4师奋力抗击,扼阻敌人进攻,牢牢地控制住界首方向的渡口和向这个方向运动的通路。当日,全州的敌第16师等部以约3个团兵力,攻击我红1军团第2师在脚山铺地域的一线阻击阵地,第2师奋力阻击,连续打退敌人的进攻;位于江东的红1军团第15师则以一部,向全州城东南方的大肚岭、白沙一带攻击,以求威胁全州城,迫使攻击脚山铺的敌军回援全州城,但敌依仗兵力优势,以第62师1个旅抗击,我攻击部队寡不敌众,未达到目的。入夜,脚山铺、光华铺、新圩三地暂时休战,我守备在阵地上的官兵再次到阵地前沿收集敌人伤亡人员留下的弹药,以备次日再战。临近午时,能见度好转,敌湘军航空队飞机首先临空,轰炸我位于文市地域的部队和后方部,使我遭到相当损失;继而,敌桂军航空队飞机临空,反复轰炸扫射我在界首方向架设的便桥和修桥工兵。敌桂军飞机虽未炸断便桥,但严重阻碍了我军向江边运动。这一天,军委第1纵队进到石塘,第2纵队向王家地域前进;红8军团翻过都庞岭进到灌阳水车,红9军团跟进到何家冲;入夜,红5军团撤出在蒋家岭的警戒,军团部和第13师转移到文市,第34师仍警戒后方。全军过潇水后因地域狭小又是山区,并且时间紧迫,无法筹到足以支撑数日的粮食,此时各部已近于断炊。

(七)血肉之躯,撑住甬道。11月30日,全州方向的敌人进占朱塘铺;兴安方向的敌人主力进占光华铺,一部占领东岸塘家市;灌阳方向敌军占领板桥铺。南北三地的敌人已在客观上形成协同夹击态势,中央红军已被压缩在北线自文市经两河、石塘、麻子圩、凤凰咀至湘江边,南线自水车经新圩以北、青龙山、大塘到江边的狭隘甬道上。此时,军委第1、第2纵队和后续红8、红9军团疲惫散乱,一些部队分队失去联系,许多民工、官兵掉队。而何键则误认为我军大部已过湘江,他们已不可能将我军堵截在湘江东岸,遂命令第一路军除留所部第19师加强1个旅和4个补充团于全州,继续向我红1军团攻击外,其余3个师和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路军,立即向新宁、城步地域转移,以求实行蒋介石的把我军围歼于湘江以西计划。何键的这道命令客观上帮了红军突围,否则,其命令已进至黄沙河的薛岳第二路、追到道县的周浑元第三路军,兼程南压和西追,对还来不及过江的我军委两个纵队和红5、红8、红9军团及没过江部队来说,后果不堪设想。而南边的“小诸葛”白崇禧则认为我军不过是夺路过江,无意与他决战,而且队伍混乱,兵力分散,正是他有利可图之机,于是命令兴安、灌阳两地所部,加大力度对我军攻击,同时命令其航空队6架飞机倾尽所能轰炸、扫射,以乘机彰显战绩。在白崇禧的这种旨意下,占领光华铺之敌于30日上午又向我第4师发起猛烈攻击,企图推进到界首,封闭我军南侧渡江点。第4师一线第10团不顾伤亡惨重奋力阻击,团长沈述清战死,坐阵一线的师参谋长杜中美代理团长指挥又不幸牺牲,团政委杨勇接过重任,继续抗击,直到第11团过来换下。第10团和第11团终于坚守住阵地,牢牢控制了界首地域渡口。灌阳方向的敌军除继续着前日的攻击,又开辟古岭头地域攻击,我红8军团和红5军团第34四师立即兼程增援,接替红6师主力,与敌殊死决战,保证了向江边运动的通道未被敌切断。在兴安、新圩、古岭头激战同时,全州方向的敌人又投入3个团对脚山铺的红军阵地猛烈攻击,我第2师伤亡惨重,仍奋力血战,打退敌人的连番进攻,直到第15师和第1师相继赶到,协力稳住对北线要地的控制。这一天,敌湘桂两军航空队几乎倾尽全力轰炸、扫射,以致我军委第1、第2纵队白天不得不隐蔽防空,没能赶到江边过江。

(八)血染湘水,突出重围。12月1日,经30日白天的血战,南北两线的敌人几乎都看出我军的弹药严重不足,整个行动很乱;另一方面,也看出能不能把我军切断大部围歼于江东,全在于他们能不能突破湘江西岸咸水与界首之间我军的阻击,封闭湘江渡口;能不能突破我军在新圩地域和古岭头的阻击,将我向江边的行动拦腰切断。为此,三个方向的敌人都加大了进攻力度,并不惜与我夜战。而对我方来说,军委1时30分致电红1、红3军团首长,命令两部务必不惜牺牲击退全州、兴安两方向之敌攻击,保持住渡口;针对红1军团阻击告急,命令红9军团赶过江以为红1军团预备队。①参见《红军长征文献》,第160页。3时30分,军委以中央政治局、军委和总政治部名义再电红1、红3军团首长,指出“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途,退则我野战军将被敌层层切断”。并且强调,“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系全局”②《红军长征文献》,第161页。。红1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红3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坚持在湘江西岸各自的指挥所,督促所部不惜牺牲击退敌人,撑住渡口;红8军团长周昆、政委黄甦,第34师师长陈树湘、政委程翠林,已与军委失去联系,他们分别指挥所部,抗击新圩方向和古岭头方向敌军的攻击,保证通道不被敌切断。黎明前,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所在的军委第2纵队过江,但红8军团和红5军团还未过江,而红5军团的第34师、红3军团第18团还在古岭头鏖战。5时,周恩来、朱德致电彭德怀、杨尚昆,让他们不惜以红3军团所有力量保住界首渡口和西进通道;6时,又命令林彪、聂荣臻,“一军团无论如何应保持由白沙铺西进的路”。上午,红8军团部终于率领余部千余人过了江;红5军团部率领主力第13师过了江。部队涉水过江时尾追而来的敌军用机枪对着涉水的红军扫射,许多红军官兵倒在湘江里,鲜血染红了湘江水。这里的人民曾以歌谣祭奠英烈:“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鱼。”正午,红1、红3军团为保存最后的力量,不得不放弃渡口的坚守,撤出战斗西退。敌人占领了所有的渡口,封闭了湘江通路。至此,除了被敌缠住不能摆脱的第34师、第6师第18团外,还有数千名失散的官兵和民工被敌截断在江东。但从总体来说,中央红军终以惨痛代价,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将我党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消灭于湘江以东的图谋。

(九)万般牵挂,被截官兵。没能过江的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在湘江战役中师建制内,担任红3军团后卫,跟在红3军团后面,是军委第2纵队前梯队,到新圩地域后,他们接替新圩地域阻击战,掩护了中央红军主力过江,也掩护军委第2纵队前梯队过江,但他们却遭受惨重损失,剩下的人员也走不了。而第34师,则是战略转移后全军的后卫,担任断后任务。接任指挥全局的周恩来、朱德心中一直牵挂着那些牺牲自己掩护主力过江的部队。12月1日5时,他们致电第34师师长陈树湘、政委程翠林,让他们突围后向大塘圩方向走,争取过江;6时,他们又致电红1军团保持向白沙铺西进的道路,掩护第34师和第18团过江向西转移。14时,周恩来、朱德又致电陈树湘、程翠林,让他们快快按指定路线过江,并明确第34师由军委直接指挥。此后,他们虽退进西延山区,但仍为第34师命运而不眠。3日4时,他们再电令第34师,如不能过江,则转为游击战;5日5时,他们又一次致电指示第34师转为游击战争,以保存力量。周恩来、朱德代表着党和红军尽到了关怀之所能。

(十)英雄不屈,以死明志。12月1日午后敌人封闭了湘江渡口,滞留在江东的红军除建制部队第34师、第18团外,还有因伤病及与部队失去联系的大量官兵、民工,他们陷入了强敌的围歼和搜捕,第18团最终全部战死。而伤病员和大量失散人员被俘。但他们仍然宁死不屈,即使灭绝人性的敌人要把因伤被俘的红军人员推进溶洞中处死,他们也宁可自己纵身跳入洞中赴死,不让敌人推进洞中。第34师孤军坚持古岭头阻击战,曾被强敌打散,师政委程翠林、政治部主任蔡中和多数的团长、政委战死,但师长陈树湘、师参谋长王光道、第100团团长韩伟,收集了部队,他们从实际出发,决定往来路返回到湘南开展游击战争。此后,韩伟率第100团剩余人员断后,掩护陈树湘带本队翻过都庞岭,又回到道县。其间,担任后卫的韩伟所部最终战至只剩下14人,在强敌跟追下,韩伟带领官兵宁愿纵身跳崖一死,也绝不当俘虏,最终只有韩伟被挂在崖壁树上逃过一死,其他人或当场牺牲或重伤而死。韩伟最终被群众保护,后辗转到陕北归队,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陈树湘带领的部队在道县四马桥地域遭受民团袭击,陈腹部负伤,昏迷中被俘,当他醒来发现被俘时,把手伸进腹部伤口绞断肠子,以死明志。丧心病狂的敌何键命令割下陈树湘的头,送到陈树湘故乡长沙,挂在长沙城小吴门城头上。何键的本意在于示众,却不料客观上彰显了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血性。王光道带领的本队在九嶷山区落脚转为游击战,但当地的环境十分恶劣,最终失败。被截的官兵和在湘江两岸阻击倒下的官兵以牺牲自己保全大局,英雄事迹彪炳千秋。

三、历史回望

(一)翻过越城岭,践行宣传队。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后,当即西进翻过第五岭越城岭的最高峰猫儿山(当地称老山界),进入桂北山乡龙胜作短期休整。龙胜是侗、壮、瑶少数民族聚集区,从没听说过天下有共产党和红军。中央红军严格践行党的民族政策,模范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自己文明之师的亲民形象,向少数民族同胞作宣传工作,让他们第一次知道中国有一个为人民谋解放的共产党和红军,有一条共产党领导下谋幸福的革命道路,从而获得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援助,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二)全军齐呼唤,促成党纠错。中央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惨重代价。至此,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只剩下3万余人。此时,周恩来虽在实际上担当指挥,但从组织上博古仍是中央领导核心,红军指挥权仍在李德手里;更严重的是博古、李德仍然坚持北出湘西的既定计划;而蒋介石则已在12月3日就命令何键把20万“追剿”军移师到我北出湘西路上张网以待,如果我不放弃北出湘西计划,势必遭到覆灭劫难。但所幸的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已促使党和红军广大官兵形成了强烈要求改变中央和红军领导指挥权的意志;另一方面毛泽东已做通了党和红军领导张闻天、王稼祥工作,他们已认识到教条主义的严重为害,促成了12月12日召开通道会议,否定博古、李德坚持要去湘西的既定计划,中央红军转而进入敌人来不及设防的贵州,并且一举夺取了黔北重地遵义。在遵义,党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从组织上纠正了博古中央的错误,把中国革命实践造就的领袖毛泽东推上党和红军领导地位。

(三)继续长征路,走向新胜利。遵义会议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党和中央红军克服重重困难,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完成了长征壮举,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并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奠基西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经受了又一次严重的失败考验,又一次从失败走向胜利。

湘江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以鲜血铸就的历史祭坛。它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昨天的苦难和辉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走向今天的崛起和复兴。今天,我们拜谒这座祭坛,祭奠血染湘水的英烈,就是要发扬党的革命传统,传承前辈和先烈们与敌人血战到底誓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不辱使命的革命观念、忠诚于党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向前。

猜你喜欢
军委中央红军全州
中央红军北渡长江第一恶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的准备工作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中央红军突破湘江
湘江战役: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习近平视察联合作战指挥中心
史上最牛军改
军改再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