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头基础母猪和超过适配年龄的后备猪, 既没有怀孕也没有哺乳的天数,称为非生产天数(Nonproductive Days,NPD)。 这其中有3~6 天断奶至配种间隔是必需的,在此期间断奶母猪要准备发情, 称做必需非生产天数。 非生产天数除了上述定义外,还包括如下情形,一些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或早产, 或上产床后全部产下死胎, 同样等于什么贡献也没做,因此从配种到流产、全部产死胎时的天数也被视做非生产天数。
NPD=365-[L.S.Y×(LL+GL)],这其中L.S.Y 是指每头母猪每年所产窝数,叫做“胎指数”,LL 是母猪泌乳期天数,GL 是指母猪从配种到分娩的妊娠天数,现在猪群一般是115天。 举个例子, 对于一个规模化猪场, 希望每头母猪每年产2.3 窝,28天断奶, 当然怀孕期是115 天,则NPD=2.3×(28+115+15.6)=365。
以一个饲养规模2000 头基础母猪的猪场为例, 必需非生产天数设为5 天, 如果执行28 天断奶,则理想胎指数 (L.S.Y) 为365÷(115+28+5+0)=2.47;如果执行21 天断奶,则理想胎指数(L.S.Y)为:365÷(115+21+5+0)=2.59。
以28 天断奶为例,则实际胎指数(L.S.Y)=365÷(115+28+5+x),其中x 代表每胎非必需非生产天数,当x=10 天时,胎指数(L.S.Y)=2.31,则每头母猪年非生产天数35 天,属于较高生产水平;当x=25 天时,胎指数(L.S.Y)=2.11,则每头母猪年非生产天数63 天,就是比较一般的生产水平。
较高生产水平与一般生产水平的猪场, 两者的差别可以达到28天, 假设每头造成非生产天数的母猪日采食量为2.5 千克,每千克饲料的价格是2.5 元(设定价格),又假设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 则一般生产水平的猪场母猪年饲养成本增加:2.5×2.5 千 克×28 天×2000 头÷70%=500000 元。
假如每头母猪窝断奶10 头仔猪, 则较高生产水平猪场比一般猪场每年多出栏2000×(2.31-2.11)×10=4000 头。若每头出栏肥猪的利润是100 元,每年可多赚400000 元。
换个角度讲, 一般来说每头母猪每年耗费饲料在1050 千克左右,折合2.5×1050=2625 元。 高水平猪场每头仔猪的摊销是2625÷23.1=113.6 元, 一 般 猪 场2625÷21.1=124.4 元,也即较高生产水平猪场每头肥猪能节约10.8 元成本, 总成本节约2000×23.2×10.8=501120 元。
以上三项成本节约或利润增加金额相加,500000+400000+501120=1401120 元,也就是说,每头母猪每年非生产天数增加28 天的话,会给一个2000 头母猪场造成140万的损失。 有时候猪场发一场病的损失不见得会超过100万,因此可以讲,非生产天数是猪场管理最大的敌人。
据统计,2016 年全国出栏生猪在6.85 亿头, 如果P.S.Y当年为21 的话,假设断奶至育肥成活率为94%,也即是当年全国有母猪3470 万头,如果所有猪场能减少非生产天数28天,P.S.Y 普遍水平能提高到23.1, 产生的效益为243 亿元,效益真的非常可观。
非生产天数的考核是一个猪场繁殖管理的核心,如何提高猪群的繁殖效率是每个猪场管理者每天必须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