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键,林伟龙,张晓林
(1.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2.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体育事业改革方向的若干指导意见》,该《意见》从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入阐述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具体方向和发展目标。其中第十二条就明确提出了,“将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路线需要让党政以及企事业单位分开,党政的事归党政管理,企事业的事归企事业管理,盈利性的事业归盈利性管理,非营利性的事业归于非营利性管理”[1],将体育事业的行政管理事业归属与社会市场发展的产业属性进行了科学界定,从而更加主动地激活了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和市场适应力。另外,自201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以全面深化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为重要抓手,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文件,明确“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性,从政府管理层面逐步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较大程度上激活了市场活力与社会创造力。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下的“放管服”管理持续推进,不仅可以帮助体育事业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更进一步拓宽各个运动项目协会的进一步实体化发展,让运动项目协会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与活力性。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行管办分离,加快体育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2]。
2017年3月31日,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篮球改革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从当年4月份起,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将自身所承担的管理职能业务开始移交给中国篮球协会[3]。自此,在“管办分离”改革下,中国篮球协开始实质化全面负责和开展联赛、国家队、后备人才培养、青少年发展等业务。伴随着中国篮球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的脱钩,全国各省(市)体育局等主管部门也加快了地方篮协管理职能业务的移交,充分发挥篮球协会专业作用。基于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和体育领域运行项目协会的实体化改革现实,广东省篮球协会于2014年开启了协会实体化改革,并率先在全国创立了首个省级业余篮球联赛。从实践回归理论,通过对广东省篮球联赛创建发展历程的回顾,总结提炼赛事运行体系构成要素,全面建立广东省篮球联赛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富有地域特色的全国首个省级篮球联赛健康快速发展。
基于国家放管服的改革导向以及体育领域的管办分离实质化背景,广东省篮球联赛创立于2015年,在广东省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广东省篮球协会通过多方协调、有效组织、科学决策,迎来了全国第一个省级业余篮球联赛。该项赛事的筹建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充分结合“粤篮球”的浓郁地方篮球文化氛围,以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篮球运动需求为出发点,以大力发展广东篮球运动、拉动体育消费、增进人民体质健康为赛事发展宗旨。
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的筹备始于2014年11月的篮协换届,在经历7个月的筹备期后,于2015年5月29日正式拉开了序幕。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省篮协组织精兵强将,选调得力干将,组建了省篮球联赛组委会和各个单项委员会。篮球联赛组委会的构建为首届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的开赛奠定了坚实基础,接着筹备委员会紧锣密鼓地制定了缜密的赛事工作计划和赛事进度表,以首场开赛时间为基点有序推进各项赛事筹备工作。2014年12月,省篮协在全省范围内发布了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通知,紧接着在2015年1月召开了22个地市区篮球协会负责人首次协调会议。该次会议对省男子篮球联赛的比赛规程、赛事规模及市场开发等进行了深入磋商,在广泛征求与会人员意见上达成一致意见。在省体育局与地方体育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在各级篮协统一配合下,截止到2015年3月底联赛报名最后日期时,最终有15个地市区完成了所有运动员报名注册相关手续工作,并顺利完成参赛。其中,值得说明的是,云浮、阳江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对篮球运动赤城的热爱之心完成报名工作,加入到了首届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的队伍之中。
从2015—2017年期间,广东省篮球联赛在第一个竞赛周期内,在联赛规模与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增长与突破。在参赛规模方面,从最初第一届的15支队伍到2017年的19支队伍;运动员从233名增加至现在的337名;比赛场次从85场增至126场,参赛地市、运动员、场次都逐年增加,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联赛的持续运行和赛事辐射力的增强,该联赛将会取得新的突破,力争让每个地级市都能有自己的球队参与,实现对广东省内地级以上市、区的全覆盖。
从社会宣传推广来看,从2015—2017年期间,该项赛事每年直播总收视率从300万增长到367万,场均观众从2100人增长到2320人,每年官方公众号阅读总量从82万增长至185万,官方公众号粉丝量从2015年首届的4.3万人增长至2018年的6万人;以“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为关键词百度搜索结果从2015年的500万增长至2017年的1060万;赛事赞助方面,从首届的6家赞助商到2018年的13家赞助商的增长,冠名商赞助金额从首届的150万增长到350万,赞助的方式实现了总冠名商、高级合作伙伴、顶级新媒体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官方服务供应商、新媒体合作伙伴等多元化的社会赞助运营模式,省联赛的社会影响力在这三年来取得明显进展。
广东省业余篮球联赛的社会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应,2017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体育版头条对省联赛进行了报道,彰显出广东省篮球联赛的社会影响价值,同时也是对广东省篮球协会走出一条实体化道路过程中的肯定。在2017年揭幕战的现场,时任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同志亲临赛场,这是姚主席第一次出席省级篮球联赛的现场,他对广东省联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省联赛的竞赛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值得其他省份模仿、借鉴,并首次提出“广东模式”,从而为广东篮球联赛运行体系的国内推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经过第一个竞赛周期三年的摸索发展,省联赛运行模式基本稳定,逐渐完善了运动员注册、裁判员培养、球队选拨模式、竞赛管理方式,同时,在实践运行过程中不断健全、细化了赛事纪律处罚规定、监督工作规定、商务管理实施细则,促使广东省业余篮球联赛逐步进入到专业化运作程式。在2015年创立男子篮球联赛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赛事内容体系,又于2016年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女子篮球联赛,保障了广东省篮球赛事的均衡化发展。2017年广东省篮球协会为了更好的宣传省联赛、培养专业人才,带动现场球迷气氛,不断增添联赛社会影响力,邀请到CBA金牌MC讲师李宏磊来授课,举办广东省第一届DJ/MC培训班,让广东省篮球联赛部分主场上有了MC的身影。并在2018年举办了第二期培训班,经过两期的培训班,广东省篮球联赛所有主场都配备现场DJ/MC。2018年省联赛又注入新的元素,首创“全明星周末”环节。首届全明赛共有四个项目,分别是技巧、三分、扣篮以及全明星正赛,实现了草根化的与CBA、NBA全明星周末赛事运行内容设置。在广东省篮球联赛全明星正赛中,更是邀请了前国家队主力队员朱芳雨、王仕鹏两位嘉宾担任交战两队的主教练,比赛场面异常火爆,吸引了众多的新闻媒体和来自国内外的篮球粉丝前来观赛。经过四年的发展,广东省篮球联赛在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宣传推广等方面逐年走向成熟与完善,在篮球运动员后备人才挖掘、裁判员队伍培养、地域篮球文化氛围的营造与粤篮球文化建设等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上半年期间,通过省联赛培养出了3位亚运会冠军,9位国家级裁判,进一步提升广东省篮球联赛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助推了赛事运行的持续深化发展。
广东省篮球联赛成立于2015年,由广东省体育局主办,广东省篮球协会承办,紧扣“放管服”改革背景,以省级篮球协会实体化发展为契机,旨在全国率先推出首个省级篮球赛事,打造广东省内最高水平的业余篮球联赛,在广东省内原有三支高水平CBA球队和各市县广泛基层篮球赛的基础上,搭建一个省级篮球舞台,建立长效运行的区域品牌篮球赛事。
2015—2017年广东省篮球联赛的赛制采用分区赛的方法,2015年把参赛的地市根据地理位置分为粤北、粤西、粤中、粤东四个区,粤北赛区包括云浮、肇庆、中山、广州等四个赛区;粤西赛区包括,湛江、江门、阳江三个赛区;粤中赛区包括,佛山、顺德、东莞、珠海等四个赛区;粤东赛区包括,深圳、惠州、河源、汕头等四个赛区。2016—2017年在依据广东省的地理概况的基础上,参考参赛队上赛季成绩,把参赛地市分为东区和西区,东、西区再细化分成东一区、东二区、西一区、西二区4个分赛区,各参赛单位按上赛季成绩的先后顺序,在各自大区采用蛇形排列方法落位到4个分赛区,新参赛单位按预报名先后顺序蛇形落位到分赛区。这样有利于主客场制比赛的交通运输安排,节省财力物力。根据前3个赛季的实际情况,组委会对2018年联赛赛制进行了调整,将不再考虑地理位置因素,直接按照各参赛球队2017年成绩的先后顺序蛇形排列分成4个赛区,新参赛单位根据报名的先后顺序排列到各个赛区。对赛事修改的优点在于避免参赛球队经常性的碰到同赛区球队,扩大城市之间篮球文化的交流,更增加比赛的观赏性,群众的乐见性,促进地域篮球文化的蓬勃发展。
广东省南区联赛组委会下设职能部门设置全面,对各赛区的管理也是系统有序,从宏观布局到内部管理再到球队管理,不管是参赛队还是赛区管理者,甚至观众都认为联赛从内部管理到外部包装都做的很规范,并且呈现出了属于广东篮球的风采和个性。“省联赛”也是广东省篮球协会实施推进协会“实体化”的一种产物,表现在联赛组织结构机制和制度建设的强化以及能够建立起省篮协和各地市行政部门、各地市篮协在联赛运行方方面面的高效合作,是在实体化发展进程中树立的杰出典范。
2015年第一届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有15个地市区组建球队参赛,共233名运动员,40名教练员,有13支球队成功得到商家冠名;2016年18支球队参赛,共 319名运动员,54名教练员,15支球队得到商家冠名;2017年19支队伍参赛,共337名运动员,57名教练员,18支球队拿到冠名,仅广州没有冠名商;2018年20支队伍参赛,共357 名运动员,60名教练员。具体参赛球队如下表1所示,其中东莞队连续4年拿到联赛的总冠军。在推出首届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促进广东省篮球平衡性发展,2016年又创立了中国首个省级女子篮球联赛广东省女子篮球联赛。首届广东省女子篮球联赛参赛有13支参赛队伍,共计191名运动员。到了2018年,广东省女子篮球联赛参赛队伍已经有了15支,共计210名运动员。
表1 历届广东省男子、女子篮球联赛参赛地市一览
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特别提出把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积极打造为业余体育品牌赛事。经过四年的发展,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在竞赛制度,运动员资格审查、纪律处罚规定、监督工作规定、商务管理实施细则、媒体服务规范等各种制度逐步完善,得到各地市体育行政部门、篮球协会、参赛队伍有力支持,使省联赛逐步向职业联赛看齐,实现业余比赛、专业化运作,逐步构建起人、财、物与信息等完善的联赛运行保障体系。
赛事人力保障方面注重专业性与职业素养有机结合,在赛事管理人员的选拔上突出职业经验的优先,赛事监督以资深CBA技术官员为首,突出国际级与国家级裁判为主,在传帮带体制下培养了一大批本土优秀裁判后备人才。广东省篮球联赛运作资金除去部分政府拨款外,其余全部来自市场赞助商赞助,作为联赛的总冠名商珠江啤酒,看中省联赛发展的潜力,以及走向更纵深、更接地气的篮球赛事产业舞台,赞助费用呈每年递增态势:第一年 150 万,第二年 200 万,第三年 300 万。据悉,第二竞赛周期合同依然是递增的方式。市场化运作方式在补充整个联赛运作经费状况下,又给联赛可持续运行注入了助推剂,为省联赛不断敢于创新,带来新元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省联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组委会、各专项委员会、各赛区负责人、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在各地市各单位的积极配合、密切协作下,形成联赛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促使赛事信息通畅高效。除此之外,完善的志愿服务工作也成为广东省篮球联赛健康运转的重要保障因素,每个赛区每场比赛大概要投入30~50名工作人员(志愿者),通过志愿者为赛事的赛前筹备、赛中安全与赛后总结提供了人力支撑和志愿服务。
2016年11月,CBA联赛成立了中篮联(北京)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在中国篮协与各方共同推动下,CBA联赛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标志着CBA联赛真正走向市场化[4]。基于中国篮球协会实体化发展的市场化运行,广东省篮球联赛经过两个赛季的发展,市场开发、赞助商权益等问题凸显,出于对篮协实体化发展本位属性,加大对赛事市场化推广,经省篮协领导商讨决定,在2016年底成立了广东篮联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省联赛的商务权益开发、联赛票务运营、赞助商权益的反馈等各种事务。广东篮联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完善了省联赛市场开发,扩大了省联赛的影响力,把赞助商权益放到了重要位置,使赞助商真正感受到省联赛的市场价值,以及对赞助商权益的最大化保护。广东篮联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为了各参赛球队能得到更多的赞助,从专业化市场运营角度出发,选派富有经验的体育产业经理人经常指导各赛区负责人处理和赞助商的关系,以及深入与各个赛区赞助商沟通交流,让赞助商给予更多的赞助,加大广东篮球联赛的社会化服务范围,扩大各个地级市参赛球队的影响力,从而提升整个广东省篮球联赛的社会化市场服务运营能力。
构建完整的覆盖各个分赛区的赛事招商运行体系与赞助联动运营模式,是有效拓宽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广东省篮球联赛筹备到运行过程中,实施高效快捷的市场化招商运营是省篮球联赛的坚实举措。省联赛发展至今,各赛区的招商问题一直存在,因各地市办赛经验及市场运作发展状况不均衡,招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赛事招商经验不足,未找准篮球市场的切入口;(2)忽视联赛品牌及城市品牌之间的契合,难以最佳转入进入市民体育消费端口;(3)尚未激活社会力量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在省篮协和广东篮联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的指导下,各赛区的招商问题虽有很大改善,但从广东整体篮球发展水平和体育产业发展布局来看,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广东省联赛自开始后得到《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央视、网易、腾讯体育、今日头条、凤凰新闻、新闻网、新浪、广东体育频道、广东日报、东莞日报等传统媒介、新媒体、自媒体的多方报道和关注,受到全省各界的好评,甚至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从联赛媒介传播运行状况来看,联赛的赛事传播收到预期效果,已经在省内各大型主流媒体进行长期跟踪报道,同时也引起了国内主流体育媒体的关注和兄弟省份媒介的争相报道。但各赛区的宣传工作效果收效不一,个别赛区无所作为,其主要体现在:(1)赛事宣传思想高度不够,只注重竞赛实施,不重视赛事宣传报道;(2)赛事宣传力度不到位,实施宣传手段比较单一,导致联赛在当地影响力不足,现场观众参与人数稀少,带来赛事上座率不高;(3)未重视球队文化与城市文化结合,导致铁粉较少,尚未建立球队自己固定的助威团和啦啦队。
在开赛的前两个赛季,个别队伍在组织工作上缺乏球队凝聚力和重视度,在每支球队拥有16名参赛队员的情况下,奔赴客场比赛时只有稀稀拉拉的七八名队员出席并参赛,这给联赛组织工作的整体形象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经过四个赛季的发展,纪律处罚规定逐步完善,各参赛单位也都认识到了此问题的严重性,无论是参赛队伍的教练,还是球员、领队都自觉注重维护联赛形象。但从广东省篮球联赛长效运行的健康维系来看,对球队实力不高的地方队伍还需要不断提高队伍建设力度,从组织纪律、制度构建和惩罚机制等多层次进一步完善球队的制度建设,从而提升整个联赛参赛队伍的完整性与统一性。
保证参赛队员的资格合法性与公平性是促进联赛可持续运行的基础支撑,也是提高基层队伍参赛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广东省联赛参赛队员资格审核的问题一直是竞赛委员会的工作重心,参赛条件第三条规定,“在校生(必须为广东生源)及应届毕业生可报名省联赛,非应届毕业生需在参赛地市落户满一周年方可报名参赛”;第四条规定,“每队允许报3名非本地户口的外省籍人员,要求必须买满三年以上社保”。由于没有对应届毕业生生源地做详细要求,总有些参赛球队“钻空子”,找些其他省份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来提升本队的竞技实力,还有部分参赛单位弄虚作假,从其他地方重金挖掘优秀运动员,一次性为其购买三年社保。这些作假行为不仅污染了广东省篮球联赛的公平竞赛氛围,也有损联赛的品牌效应,对其他参赛队伍是极大的不公平。由此来看,建立健全各支球队参赛队员的参赛资格审核制度是促进赛事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制度保障。
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特别提出把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积极打造为业余体育品牌赛事。政府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引导、扶持与监督作用,发挥政府职能,引导省联赛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政社分明与分工合作的双向高效联动机制,是激活体育产业、畅通政府政策实施的有力保障。现阶段省联赛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在利用、开发市场资源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市场化是省联赛的必经之路,应当着眼未来,在政府层面要加强引导与监督作用,从政策引导方面不断完善联赛市场化的制度建设,在制度保障上大力激活有潜力、有实力的市场主体进入联赛投资行列;加强投资主体利益保护,完善法人治理制度;不断整合地区篮球市场资源,实行专业化的经营措施,发展地区性篮球产业;拓展基层性的篮球青少年培训俱乐部建设,实施政、校、区、企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展运行模式,强化基层篮球培训市场。政府和市场是省联赛的双重引擎,应充分利用双重动力,驱动省联赛高效、快速、稳健发展。
制度是指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和行动准则,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以及不同的部门都有自己的行事准则,其主要目的都是为完成既定目标规范约束成员的行为[5]。赛事运行至今已有四个年头,每赛季联赛能顺利圆满结束依托于健全的运行体制,联赛各个部门的设立不仅有利于职责的合理分配,更有利于专业化人才的凸显,部门之间既独立工作,又彼此关联,共同服务于省联赛。省联赛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应该立足长远的发展来思考当下问题,首先,理顺并明晰省体育局与省篮球协会之间的责权利分工,强化省体育局与地方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跟篮球协会之间政社关系和责任主体;其次,明确下设机构中各委员会的职责和义务,在制度建设上力求避免相互推诿责任现象的出现;其次,应成立专门的联赛委员会具体管理联赛事宜,确保事事到人、项项到组织都有制度依据和组织追溯;最后,现阶段在商务管理和媒体规范管理方面还处于实践阶段,随着联赛地区影响力的不断增大,市场效益的不断增加,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将随之增加,因此不断完善联赛媒介宣传体制建设势在必行。
基层篮球人才的培养是各参赛地市长期发展篮球事业的根基,同样省联赛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参赛球队不断挖掘本地区优秀的篮球人才,更要注重对优秀篮球后备人才的大力扶植和持续培养,使更多年轻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参与到省联赛当中,为省联赛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希望通过省联赛的锻炼平台,能让他们走向更高的、更远的篮球发展舞台。广东省篮球联赛以一条业余省级联赛的运行模式,坚持专业化的运营方式,在基层队员选拔与培养、球员成长与发展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效益,从联赛培养出了亚运会冠军,职业化球员,最终走向职业队、国家队。基于此,各地市应该在原有篮球人才选拔和培养基础上,强化青少年篮球教育教学基地建设,狠抓学校篮球教学的多重效益,畅通学校、俱乐部、社区组织等多元化篮球人才选拔的渠道,在制度保障、资金注入和市场引入上做到政策激励到位、组织机构完善与基地建设整齐,逐步构建从镇(乡)——县——市(区)——省的一体化篮球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一条完整的篮球人才培养与输送体系。
广东省篮球协会是广东省从事篮球运动的非营利性体育社团,是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因此,广东省篮球协会在发展广东篮球、培养后备人才、普及篮球运动的同时,还应继续提高社会责任担当与文化传播的能力。广东省篮球协会要把服务基层篮球发展,建设广东特色篮球文化作为己任,将篮协扎根于基层群众的篮球运动需求当中,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篮球需要。其二,广东省篮球协会要主动融入构建新时代的国家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发挥专业体育行业职能,主动了解民意、掌握民情、汇集民智,汇集社会篮球资源,全力为广东省人民群众送去喜闻乐见的篮球赛事文化公共产品[6]。其三,应加强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协调合作能力,拓宽联赛的社会影响力与综合发展效益。广东省篮协的运行离不开其他社会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全力支撑,在提升广东省篮协社会公共服务能力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协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友好互通和强强合作,共同打造优质高效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7]。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紧扣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主旋律,并结合现阶段的“放管服”改革背景,构建出具体的、实效的省级篮球协会实体化发展之路,是符合当下政策响应的现实之举,也是推动粤篮球事业健康可持续深入发展的必要手段。广东省篮球事业将在协会实体化进程中,本着理顺政社关系,明晰职责主体,激活市场潜力,完善赛事体系,健全保障运行,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中,从业余篮球项目上创建起全国省级篮球联赛的模范与标杆,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地域赛事品牌,不断促进广东省篮球联赛稳定健康发展。